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20-03-03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潘鸿雁

关键词:德育素养音乐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潘鸿雁

音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该强化德育渗透,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升自身能力,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各学校也强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音乐教育工作,科学地渗透德育内容,能够让学生树立相对健全的思想观念。同时,优秀的音乐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帮助学生区分善与恶、美与丑,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怀,不断唤醒学生对理想的向往,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品质

在具体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品质,进一步达到素质教学的目标。同时,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产生背景让学生熟知和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深层次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

二、现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课堂缺乏互动性

通常情况下,音乐是一门较为活跃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阶段,教师对课堂氛围的活跃性较为重视。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的主体意识相对较强,所以一时间根本不能有效转变自身角色,在课堂上常常以主导者自居,采用的方式也陈旧,观念相对滞后,无法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能够合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的渗透缺乏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能力的提升不利。

(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音乐理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无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也无法给予学生更多交流以及讨论的时间,不能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无法让学生主动将自身的想法以及意见阐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也会不断降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影响了学生整体音乐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更阻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一)有效将德育内容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德育与音乐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期间,一定要抓牢旋律,综合掌握音乐的节奏以及音色等组成要素,科学引导以及鼓励学生,以便歌曲的意境可以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此外,在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全面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以及品质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国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介绍歌曲的整体时代背景,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精准地将歌曲表达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树立时代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经分析,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比如,在对《国旗国旗真美丽》歌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在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表达自身对国旗的感情,谈一谈奥运会上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心情。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爱国品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主动承担建设祖国的责任。

(二)不断强化红色文化的融入

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融入红色文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歌曲以及较为优秀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同时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以及能够彰显民族风格的歌曲加以辅助,有效教育学生,在保证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般而言,能够将学生精神面貌反映出来的歌曲具有特殊的魅力,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及感情进行引导。同时,积极健康且向上的歌词,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多启发,让学生反复且有节奏地吟唱歌词,能够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从而深层次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合理地将艺术作品化身为自身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方式能够融合较为单一的思想教育与音乐教育,也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保证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启迪。

比如,教师在《绣红旗》歌曲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然后带有感情地吟唱歌曲。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江姐与战友们在监狱中不顾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为革命事业在监狱中眼含热泪绣红旗的情景。依托于这种背景,教师以及学生和作品都会产生共鸣,对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非常有好处。

(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音乐中,演唱是传递音乐情感以及内涵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歌曲的完美演唱,可以将人物情感表达出来,也可以体现歌词的情感主旨。因而,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词的含义,也了解歌曲所彰显出来的文化内涵,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对文化的尊重意识。并且,从学生的角度考量,通过理解歌词,学生也能够约束自身的行为和端正态度,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比如,在对《京调》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讲解民族文化,让学生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代表。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京调》的演唱,就可以更加敬畏京剧,能够发自内心地为民族自豪,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着很大意义,同时也可以让德育的渗透更加科学合理。

(四)有效创设教学情景

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期间,教师还应该积极渲染情境,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热爱生活。一般而言,教师在让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以及民歌等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依托于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对《欢乐牧童》歌曲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钢琴作品的背景,为学生讲解该作品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所获得的各项荣誉,让学生能够产生自豪感。同时,再借助课本上的插图,通过故事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情节变化和发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融入音乐情境中,依靠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再比如,教师在对《国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歌曲本身就十分激昂,尤其是歌曲的节奏以及号角式的音调,更是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体现了出来。故而,在歌曲教学期间,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更好地感知歌曲的含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综合而言,德育是一项较为重要的育人工作,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内容,有效渗透德育。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阶段,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有效处理好德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依托于教材,不断革新教学形式,保证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圣诞音乐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