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情境主题班会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
2020-03-03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兰飞小学俞小霞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兰飞小学 俞小霞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与父母或老师情绪对立,盲目反抗。由于缺乏对生命的正确理解与认识,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导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唯分论的思想使得家庭和学校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成绩上,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了解,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它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利用全方位、体系化的生命教育专题,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意义,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习生存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生存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教师还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元的教育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道德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主题班会课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生命与成长
每一个生命从形成、出生到长大,都要经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人类发展到今天,生命成长过程中自然淘汰的概率已经变得很小,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是泡在蜜罐里的,衣食无忧,随心所欲。在他们的眼中,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应当,他们不懂换位思考,不会体谅父母,无视他人感受,稍有不顺便以死相挟,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不负责任。“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方知感恩,何况是人?只有懂得感恩,方能学会珍惜。对于孩子而言,生命教育的第一课,就是让他们了解生命,感恩生命,善待生命。
(二)生命与心理健康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一些心理问题也应运而生,如幼小过渡产生的心理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有隐蔽性的特点,若父母或老师关注不够,往往会错过教育时机,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同时,心理知识的欠缺也使得家长或老师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过于简单或粗暴,导致一些学生情绪逆反,想法偏激,行为失控;过度的赏识教育和孩子的溺爱,使得小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无法面对挫折等问题;留守、单亲等家庭问题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过分看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致使孩子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出现轻生的念头,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严重者危及学生生命。在“生命与心理健康”专题中要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类汇总,探究其原因,运用相应的情境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除他们内心的积郁,守护好生命。
(三)生命与安全
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瘟疫等;也有人为因素,如火灾、交通事故、违法犯罪等,这些都对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型的安全教育问题,如校园欺凌、家暴、性侵等,所以在“生命与安全”专题中,我们除了要对学生普及防震、防火、防溺水、交通、禁毒、食品安全等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应对校园欺凌、家暴、性侵等问题,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四)生命与价值
价值是生命的最高需求,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无憾的。古往今来能够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都是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他们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厚度和宽度。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我主义思想突出、功利主义思想膨胀、社会责任担当缺失、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没有人生目标和追求,这样的生命状态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所以,在“生命与价值”专题中,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思考人生价值,树立人生目标,让生命绽放精彩。
(五)生命与生命
生命的形式是具体的、多样的、独特的,是无可替代的。自然界无论缺少了哪一种生命形式,都会或多或少对其他生命的存在产生影响。每个生命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存在、生活、发展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轻视个体生命,剥夺他们的生命权。不同地域、国家、种族、物种,无论贫富贵贱、完整残缺,生命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善待、尊重、理解和关爱生命,让生命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生命与生命”专题中,要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不同形态,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既学会关爱自己的生命,也懂得保护其他生命;既要关注人类生命,也要关心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既要考虑到我们的今天,也要考虑到我们的未来。
(六)生命与自然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给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生存资源,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征服和利用自然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是不断加剧的,这终将导致人类及其他生命体的消亡。大自然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法则,作为自然的主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为人类更长久地生存提供保障。在“生命与自然”专题中,要让学生直面生物的生存问题,了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命运共同体思想,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情境创设的形式
(一)以故事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小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上可以邀请家长、医生讲生命的孕育故事,让学生对生命有所了解,懂得感恩;请交警、消防员等现身说法,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请老一辈革命家讲革命英烈的故事,感受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将生命教育渗透在故事中。
(二)以绘本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绘本色彩明快,简洁有趣,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引发学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主题班会课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针对不同的生命教育内容,都可以尝试运用绘本来实现教育目的。如在“生命与生命”主题中,我们可以读《再见了,艾玛奶奶》;在“生命与自然”主题中,我们可以读《一片叶子落下来》等,在阅读中感悟生命。
(三)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微视频直观形象,时效性强,运用这种手段展示生命教育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落实生命教育。在主题班会上,和学生一起观看分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不易,敬畏生命;观看动物哺育的视频,感受养育的艰辛,感恩生命;观看各种安全事故的视频,感受生命的脆弱,珍爱生命;通过观看杰出人物的视频,感悟生命的意义。
(四)以影视评论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好的影视作品能够令人振聋发聩,涤荡人心,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感悟生命的捷径。一部环保主题的动画片,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段地球的纪录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感受生命的现状;一部反映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电影,能触动人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五)以情境再现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都可能上演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例如,同学交往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插曲,身边发生的倚强凌弱的恶意事件等,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素材。主题班会上,通过学生的情境再现引发大家的热议,在辩论中让学生明是非,晓道理。
(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生命课堂
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的主题班会不一定都要在教室里开展,带学生参观禁毒基地、地震博物馆等,身临其境地接受安全教育;去特教学校、养老院等开展送温暖活动,学会善待生命;接受心理团辅活动,敞开心扉排解内心的抑郁,这样的生命教育更容易打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