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数学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路径

2020-03-03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节约用水统计图数学知识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 路 娜

德育是教育之魂。我们说“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也就是说践行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在于“树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综合过程,传道与授业的结合可以转化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发挥德育功能。德育内容有很多,包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一定德育主题的基础上,从数学教材、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中深入挖掘和开发其中的德育因素。本文以探寻数学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可行路径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策略寓数学教学与德育为一体,真正推动学生德育、智育全面发展。

一、挖掘教材,培养家国情怀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是教学的根本。德育与智育的结合首先不能脱离的就是学科的教材,这是将德育常态化、过程化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小学数学教材,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开发其中的德育资源,兼顾德育与智育的双重目标,优化课堂设计,加强德育。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小数的概念时,先从了解小数的历史开始进行课堂导入。小数最早叫微数,这也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率先发现,并且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运用于生活与生产中的。我国自古代起,就用智慧与勤劳创造了伟大的数学成就,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史实证实了我国古代在小数的发展史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数学成就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卓越智慧与探索奉献精神,教师可由此渗透德育思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我国古代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挖掘教材,有计划、有意识地施以相应的德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涵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结合习题练习,深化思想品德

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过程,提高解题能力。同时,由于受到练习题目的难易程度、覆盖面大小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会有心理情绪、状态的变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节内容时,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熟悉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相关规则,提高规范意识,有序地进行数学计算,解决应用问题。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肯定需要习题的练习。因此,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水平,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数量适中的数学习题。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题目的难度较高,很多学生的计算结果都是错误的,一些学生表现得很泄气,在课堂上也闷闷不乐。那么教师可顺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带领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良好的品质。

如狄更斯所言:“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练习习题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健全心态的德育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教师要通过相应的德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正面的情绪。

三、收集史料信息,升华民族情怀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的学科,但这并不代表数学学科的教学只有科学性的属性,同时也要兼顾人文性与思想性。因此,教师可立足于数学教材,在教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史料信息,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和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编制的“九章算术”史料,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来源,了解负数的发展史。在《九章算术》中,我们可以追溯到第八章“方程”,其中就有关于负数的一些论述。此章中写道“卖(收入钱)”作为正,则“买(付出钱)”作为负,把“余钱”作为正,则“不足钱”作为负。同时《九章算术》中还提到在算筹中,以红筹为正,黑筹为负。这些史料的引入和运用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相反,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负数的概念。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对负数的研究要早于外国1000多年,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升华学生的民族情怀。

民族情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引入历史资料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深厚感,增强学生文化信心以及升华学生民族情感。数学教学与史料信息的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拓宽历史视野,升华民族情怀。

四、联系社会生活,渗透责任意识

数学学科兼具严谨性与实用性。在教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知识本身与社会生活就有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并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培养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到一些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这些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是很强的。教师要注重在教学统计图的知识时为学生联系相应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比如说家长在生活中会给孩子定期量身高,那么如何更直观地表示身高的变化呢?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折线统计图的方式来表示身高的变化,利用折线统计图更为清晰直观地反映身高变化情况。在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帮助家长反映家庭每个月的收支分布情况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把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在数学知识运用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如通过分析家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学生可以树立节约意识与责任意识等。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通过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德育联系社会生活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升华道德情感,在实践中修养良好品德。这两者是可以统一到数学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中来的,通过学科教学与德育的一体化课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受到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懂得造福社会

德育的实践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升华和拔高,引导学生懂得造福社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例如,在“节约用水”这节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计算、统计、分析、总结等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紧迫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过程中为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做出贡献。同时,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也能直观地认识和体会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减少水资源浪费,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切入点都可以顺势开展德育,促使学生某方面德育内容得到培养和提升,是教师可以利用并发挥育人价值的德育资源。那么,这也要求教师在除了文中提到的挖掘教材、结合专题练习、搜集史料信息、联系社会生活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几个方向以外,不断思考和探索改进德育工作的更大可能性、更多可行方法,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无形之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出发点在于寻找智育与德育的结合点,德育智育并重并举,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德育中升华学生的情感意志,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并且在学习中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提升道德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思想品质的熏陶,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节约用水统计图数学知识
节约用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节约用水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