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微探
2020-03-03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李文洁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 李文洁
高三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时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学生会在这一阶段抓紧时间学习,让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加牢固,然而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学业压力过大,很难记忆与背诵历史知识,虽然教师一直在强调记忆历史知识有规律,但是自己仍然无法有效学习。学生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很难得到良好的反馈,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在师爱中成长,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真情。
一、概述
新时期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避免一直低效能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高考命题已经从原有的知识立意转变成了素养立意,出题者注重多种历史素材的运用,不再“一纲一本”。感受到高考改革的变化之后,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行动,加强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教师应当发挥个体主动性,以研究者的身份找出适合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历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在日常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提出已久,然而在最开始的时候教师还没有关注到,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场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正在进行,教师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更新思想,没有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无法保证。若不能顺应高考改革的变化,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为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未来,教师必须加以重视,深入探究,注重找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多种尝试,收集教学实践反馈信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推进,现今同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高考形势出现了变化,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应当避免将关注点完全放在学生成绩上,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体会学生的辛苦,懂得为学生着想。这其实也是保证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关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自此投入学习。
二、教学准备策略——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形势永远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高考改革既已经拉开帷幕,那么教学就应当随之调整。教师敏锐地感受到教育界的变化就应当快速做出行动,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
组织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活动之后能够学到真东西,使得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活动的开展与教学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实际教学中,要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此方面下功夫。教师了解到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之后,应当加大教学力度,做好准备工作。教学活动既要获得学生的认同,又要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这并不是一件易事。为了确保教学活动开展之后能够达到想要的目标,教师应当做以下工作: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以及各版本教材内容
自教育改革以来,分析高考题目可以发现,高考素材的来源较为广泛,材料呈现方式非常多样化。新高考“一标多本”已经是现实,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若始终坚持教学人教版教材,最终会使学生受到影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明白各版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标,为此,教师应当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新课标研究上,与其他教师一起交流经验,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白课标要强化什么、要弱化什么,懂得日后教学中在哪方面下功夫。各版本教材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内容极为重要,各版本教材中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此类内容是学生必须把握的重点,教师一定不能够忽略。教师要注意收集各版本教材,在教学中导入一些教材上共有的重要知识点,加强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记忆。教师在研究新课程标准以及各版本教材内容之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使自己的工作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此后有序地开展教育工作。设定目标必须切合实际,绝不能天马行空。这里所说的切合实际是指目标要具有可执行性。因为目标太远大与没有目标是完全一样的,那样根本不具有有效性,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
(二)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经过一段有效时间之后会呈现出新的认知水平,其与现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反映出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是有可能通过努力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应当面对全班学生,了解所有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通过学习后可以达到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从而确保学生能够跨越最近发展区。
(三)收集各类课程资源,加以有效整合
人们都说高三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这一说法非常正确。临近高考,时间慢慢流逝,这是一个非常紧张的过程。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学习知识的时期,那么高三就是巩固知识的时期。在高三阶段学生巩固以往学习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从来就不仅是来源于历史课本,学生需要拓展、需要收集。仅有历史教材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教学课程资源。现如今,学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建设,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在网上收集相关课程资源,把各种各样的历史素材带到学生面前。素材与素材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展示课程资源前应当将所收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策略——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确保课堂有效性的关键。课程设计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课堂教学有45分钟,把握好这45分钟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有限,任务紧迫。教师为了让历史课堂紧凑而高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每个人都想要好好学习,但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当,往往会让学生产生趋避、厌恶等内心倾向性。其实这时候不能够将问题归咎于学生,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教师。在以往阶段,我们采用应试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根本没有实现相互交往、共同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带动学生互动,确保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一般情况下,教师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安排复习,学生很容易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也会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很压抑。教师应当做出改变,营造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在课堂上放下架子,带领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学习或者复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学生将会获得一个良好的课堂体验,期待每一次历史课堂的来临。
(二)史学意识的培养
高考题目考查对史观的认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的正是对史观的认识,既然已经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教师就必须行动起来,在此方面下足功夫。史学意识培养这一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当保证史学意识培养贯彻到每一堂课中。身为一名历史教师,要花时间研究高考命题,研究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除此以外,还要多多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将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全部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史学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收集史料,经过自己的整理与设计之后提出同一类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师引导学生与他人讨论,学生与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再从理论高度上阐述这一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很容易培养史学意识,在高考时相信学生能够轻松应对,取得一个好成绩。
全方位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同以往相比出现了新的变化。近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应该是从“难”到“太难”。以往教师总结的技巧可能不再适用,教师还需要花费时间探寻其中的奥妙。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师应当从全局上把握教学工作,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让历史课堂变得紧凑,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