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3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方文凤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 方文凤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当前各阶段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加强教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有效落实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其教育对象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单一的道德知识理论说教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及促进他们的学习。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中具体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元素引入课堂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尤为重要。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积极加以重视,立足教材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实情,在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实例的引入,并积极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落实他们良好情感道德和法治精神的塑造。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将相关德育生活情境、具体事例引入课堂中来,打破了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说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分析探究相关具体事例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确保更多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充分参与。
(二)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相关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教师需要加大日常生活中德育和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将突出个人优秀道德品质或法治意识、精神的正面事例以及体现道德败坏、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反面事例等多种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中,将教材知识与这些具体生活事例有效结合,进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借助这些具体的事例理解学习相关教材理论知识,也可以利用教材理论知识来分析评价相关具体生活事例,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促进他们灵活应用,最终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真正吸收掌握。
(三)提供更多学习典范,落实学生内在素养的塑造
日常生活中更多优秀道德人物事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直观具体的模仿学习典范,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抽象情感道德和法治知识下具体行为表现的模仿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相关优秀道德情感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上,促进了塑造学生内在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需要立足教材文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在网上和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关的具体生活事例情境图片、视频等资料,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营造一个生活化的主题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探究相关事例,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增强其探究学习兴趣。
例如,在有关情绪情感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班上学生近期的情绪状态和相关的生活事例,从当前的各种青春期教育专题节目和教育性强的影视作品中收集相关素材,利用微课剪辑合成一些青春期情绪失控的小视频,并在课堂上清晰地播放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情绪失控后的状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上对青少年情绪失控情况的统计信息,凭借相关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少年日常情绪失控频率,引导他们回顾、反思自己的情绪发展状态。由此来实现青春期情绪发展与管理主题学习情境的有效营造,激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起学生对情绪控制的重视。
(二)引入具体时事新闻事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
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材知识主题,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时事新闻中的具体生活事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具体性与生活性,促使学生结合这些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入理解吸收相关情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理论知识,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生命价值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近期网上出现的有关轻生以及珍惜生命、积极活出生命价值的新闻事件引入课堂,如疫情期间出现的多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以及重庆某一地区男子跳楼自杀,结果砸死路人事件,等等。通过让学生对这些事件的阅读了解,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吸收这一主题下的相关教材理论知识,有效塑造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在有关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将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些大事件以及网上出现的一些法律维护人民权益、保护人身安全等时事新闻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新闻,切实体会法律的重要性,有效塑造遵法、守法、懂法、用法等良好的法治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
(三)丰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内在道德情感向具体行为的转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让学生形成相关的内在意识,也要引导学生将一些优秀道德情感和良好品质有效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的良好素质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确保相关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用一个小时观察父母,并与他们交流内心的真实想法,促使学生充分了解父母的付出;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他们自己在网上查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在校内或者社会上展开一些调查访谈,最后分析、总结相关调查结果;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为他人送爱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到周边敬老院进行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活动,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有效应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推动学生内在道德情感向具体行为的转化。
简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既适应了当前我国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满足了初中学生良好情感道德和内在品质塑造的实际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有效利用具体生活中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元素,落实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和法治精神的有效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