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德育教育路径及启示
2020-03-03王艳
王 艳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美国高校的全面主义德育教育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推广,构成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德育教育这一方面,美国并没有明确采用“德育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概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实际的执行操作中,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虽然中美两国政治形态上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它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管理内容对我国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课堂教学渗透
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实用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是美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许多学校都开有相关的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是美国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识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质为要义,全面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政府非常重视高校通识教育,并且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以有着系统的学科内容知识,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等理念,系统学习西方古代的思想文化,由此来让每一位公民的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思想观念,树立名族优越感,增强个人责任心,进而建立起具有美国国家意识的政治观、文化观和价值观。目前,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分布必修型、核心课程型、名著课程型和自由选修型,这四种类型基本涵盖了美国高校中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向。
2.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
美国教育界认为“将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比直接灌输收益更大”。[1]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将许多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将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教育联合在一起。其中,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基础必修课程。在高校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其效果优于纯粹的道德信条学习和理论教导。例如:历史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基本上在美国的公共课程中都开设有“欧洲思想政治、美国社会与政治制度、美国总统制度”等等,另外还开设有关于艺术与社会、宗教、伦理学、亚洲政治思想及妇女运动等社会科学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美国及世界发展的全貌,不断提到自身的道德素质,增强对道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对美国文化的自信心和理解力,通过历史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民族自信心。[2]针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其渗透的方法方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在理科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在学生主修的专业课程中都要求从社会、历史和伦理学三大角度展开研究,增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渗透。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为插入口,展开德育教育普及。
3.革新德育课堂教学方法
美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展现在教育内容和方向上,更体现在课堂的实际教学方法上。为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美国高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按照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原则,不断革新德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注重灌输与启发的有机结合。[3]向大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尽量给大学生以自由思考的空间。同时,采用讨论、思辨、阅读、录像表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参与教学,从而达到自我德育之目的。另外,他们还组织各种类型的讲座、交友会及个别心理辅导等,例如:为提高新生对大学的适应能力,许多大学会在假期组织开展情感适应训练,由此来培养新生的道德责任感、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部分学校会开展德育测评,这些德育测评好处在于不是强制要求大学生死记硬背道德规范,也极少采用闭卷考试、标准答案和卷面成绩这些形式去衡量大学生的道德觉悟。
(二)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服务,为新生入学、学业、就业提供指导。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的相关机构,这些机构有行政机构划拨的经费,有正式的心理咨询机构编制,有正规的工作制度和要求等,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这些机构都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并且对这些专业人员有严格的个人品德要求,每一个专业人士上岗之前及工作过程中都进行着严格的筛选和认证。[4]这些心理机构开展各种类型的团体心理训练和辅导,以减少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疾病,及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身心的正常发展,构建完整健康的人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些心理咨询的专业机构渗透到学校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的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构建了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德育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根本方向在于构建良好的自我道德素质,并逐渐内化成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最终通过这已有的道德价值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指导学习和工作。美国的各高校都构建有立体式的德育教育管理体系,把行政人员、教室、学生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发挥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作用。而在美国文化中一直都赞许个人英雄主义,从小就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重视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在同时父母和学校也很重视在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同时及时给予关注并加以解决。[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探讨各种社会问题,注重学生将道德原则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课外活动开展
第一,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美国的大学德育教育充分的展现了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征。美国大学组织开展了各式各种的课外德育教育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其特征在于把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在许多州通过立法和教育拨款来促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这类社会活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应用性,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一次道德的洗礼,增强了道德观念,培养了道德情感。
第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进行生活德育教育。美国高校在学校内部组织有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注重把德育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法定节假日学校都会开展各种类型的表演、演讲及庆祝性活动,以义务活动的形式开展道德教育,在平常则会开展以社交、文娱、体育和宗教等内容展开活动,宣传德育教育。高校的俱乐部和社团是学生活动的载体,仅在金康奈尔大学就存在有600多个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俱乐部之间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以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来发掘学生的道德要素,积极研究服务性学习并推动服务性学习的发展,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第三,开展各种类型的志愿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美国高校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志愿者活动,并且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美国高校大学生能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类型包括: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大学大学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并提供便利条件和资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如帮助伤残人士、为穷困人士检查疾病、帮助中小学生补习功课等,通过帮助他人来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道德心;参加推动社会发展和具有政治意义的游行活动。如维护大气阻止全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及反对战争等,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参加由政府和社会及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美国的高等大学都要求学生在在校期间必须有社区服务和实践经历,由此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培养对学校的爱护情感。角色扮演活动。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和解决问题。[6]
(四)参与宗教活动
在西方,宗教信仰是一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由此也成为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美国这尤其表现得明显,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概念,即上帝是团结的象征,而宗教则是国家力量的根基和自由的源泉。在这样深刻的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在自身的生活中,学生会以宗教教义来约束自己,并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宗教道义本身就是在宣扬某一种道义,学生通过对上帝的忏悔来减少罪恶感,进而释放心理压力,达到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这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7]而且,在各高校和私立学校都基本开有宗教课程,宗教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部分,这实际上也推动了德育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各高校与宗教团体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互助活动、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由此来增强学生对宗教的理解和归附感。
(五)社会公共环境的维护和大众传播的宣传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是美国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在所有高校所发的新生手册都会订有诚信教育条例,而学生在入校之前都必须签署一份诚信保障承诺书,对舞弊学生及抄袭别人作品的行为给予严重的处分批评和惩罚措施。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相关课程及讲座,说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对老师也进行如何针对学生舞弊行为的培训,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对图书馆和网络更是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开展有相关的诚信宣传活动,实行严格的监管。鼓励个人创新,维护版权所有。这创造了良好的公共环境,把社会德育教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重视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民主是政府和社会一直宣传的重要内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教育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总统竞选到校长选举,再到班干部的选举,都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这作为一种民主的实践活动,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高校及社会组织利用电影电视及各种网络媒体进行道德教育。美国高校积极推动德育教育,教育对象不仅面向于学生,同时也面向于广大的社会人士,进而推动社会德育教育的良性发展,把德育教育面向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使抽象的理论化作现实,同时也是考核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指标和方面。在美国的各高校是非常注重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在美国有着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名人雕像、名人纪念馆,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对外开放,美国国旗飘扬在各地,有无数以名人命名的自然景观、城市和街道。同时还有杂志、电视、报纸、电影等各种类型的大众传媒。这些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素材,他以极其普通的方式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二、美国德育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德育教育的途径了解和对我国德育教育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但美国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对我国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明确德育教育方向,使德育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德育教育在国内是作为一门政治性的专业性的课程普及并开展的。在现实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不能单独依靠一门课程去实现其教育功能,德育需要融入到其他的学科和专业中,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慢慢渗透,潜移默化地发挥其作用。例如:在化学课程中,除了要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外,还要求通过我国化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告知中国早先的一些科学家奋斗的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在地理课程中则要求学生在了解国家基本地理情况下,增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理解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而历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了解国家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的发展形势,强化对国家的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个人的价值取向,德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周边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需求和美。美国德育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采取各种可取手段,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个人活动相结合,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真正受到到道德的熏陶,并不断推进个人道德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所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在专业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深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将德育教育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把握好德育教育的广度。
(二)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效能
学生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有效的方法来推动其发展,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接力。而在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中,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调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对教育对象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应积极学习美国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采取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为一种探讨性的德育教育学习方式,减少学生的抵触性情绪。使学生能真正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美国的德育教育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结合实际,既通过显性方式来普及,如正常的课堂教育和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又通过一些较为隐性的方式来开展,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合理的管理,及教师的培育。而它们更重视的又是隐性教育,按照人生的心理发展历程,抓住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身特点,避开其冲突和矛盾,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中,让他们慢慢的吸收、接受;采用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子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和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做好人文素质教育建设,进而潜在的改变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自然的接受教育。整合一些学生社团,推动高质量的学生社团建设,保证良好的社团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和实际操作。这些实际的操作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加强德育宣传教育,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维,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它的各个要素是互动的,联系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整合起来,发挥德育教育的合力作用。以学校为纽带,建立一个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保证德育教育的沟通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共同进步,提高家庭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维护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以家庭为基础,推进德育教育纵深全面发展;以社会为实践基地,高校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使学生能够把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应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形成良性的德育教育发展趋势。
德育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建立一种平等、科学的模式来接受道德教育。同时,应该通过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开展诚信教育,强化人们对于自我主体的德育教育观念;把学生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去,让学生实际参与体验,把道德内化成为个人品质,推动身心的全面平衡发展。对此,我们要不断拓宽社会德育教育的渠道。
(四)推动德育教育的机制建设,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显著,在于其未能建立起长效机制。要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建立起德育教育的良好机制,确保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平稳推进。高校德育教育,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机制,从机构设立、人员配备、财务支持、环境支撑、社会保障、评价制度、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确保德育教育的深入化发展。在高校完善相关的德育教育机构,比如大学生思想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职业指导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生命教育中心等,完善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以及责权利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业及就业等提供多方面指导。同时,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协调、共享、绿色的发展机制,鼓励德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敢于担责,敢于创新,维护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健康轻松的德育环境。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对于积极的道德行为予以法制保护,确保良好的德育环境。
良好的道德氛围需要众人的参与和维护,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对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有重要意义。道德氛围的创建,需要整个社会建立完善的道德教育机制和相应的保障体系。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观念,如诸子百家都有着自己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墨家提倡“兼爱”“非攻”“明鬼”“天志”,希望人与人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重视文化传承、掌握自然规律;道家思想讲求求养生的理念;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深得千百年来仁人志士追捧。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文化的研究、学习和继承,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观念和内容,从传统文化精髓中,建构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