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地方装满大爱

2020-03-03

领导月读 2020年8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孤儿校长

彭 匈

泰戈尔说,什么最伟大?爱最伟大!

南宁之北,有一所明天学校——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这是一个装满大爱的地方。这个地方每天乃至每时,都发生着令人唏嘘不已催人泪下的故事。

暖人故事要大说特说,爱的传递无远弗届。

培嵩兄与这所学校结缘甚深。应该说,明天学校找到了作家何培嵩,或者说作家何培嵩找到了明天学校,都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何培嵩是我学兄。几十年交往可谓知根知底。

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体裁进行创作很重要。培嵩兄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中反复掂量,最后选中了报告文学。这路,他选对了。我在一篇向高年级同学致敬的散文中有一段关于他的文字:“何同学的身上则有‘胆汁型’兼‘多血质型’两种特质,具有这样特质的人有一种好处,即遇事动不动就能拍案而起。我觉得大凡有震撼力的报告文学作品多半是拍案而起之后的产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是写不好报告文学的。”

写报告文学除了要具备上述气质,至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悲悯情怀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堪比人的灵魂。这一环倘若缺失,即便著作等身,也休想拨动人的心弦。报告文学这一行当,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因为要做现场采访,要做田野考察,千门万户,千辛万苦,那是一般人所吃不消的。培嵩兄恰恰就不怕苦,不怕难,一旦欣然上手,便牙关紧咬,激情迸发,深挖猛掘,不见泉水,决不停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就有这股猛劲。

十六年前他就写出了一部25万字的《明天的太阳》,作为明天学校“前传”,校长、老师们的呕心沥血,孤儿们的破茧成蝶,业已跃然纸上。此后十六年,明天学校如翠竹拔节般一天天在成长,培嵩兄亦“天增日月人增寿”,步入从心所欲之年。

有“前传”则必有“后传”。他问我这事做不做得。我的态度很明确,劝他:倘是一般作品,就不要做了;然此乃非同寻常一大善事,我看做得。培嵩兄又全身披挂,挥刀上阵了。2016 年整整半年,他住在明天学校,与校长、老师、孤儿朝夕相处。2017年整整一年,他走访四乡,同亲友、领导促膝谈心,潜心创作。

书稿杀青,名《哭了笑了》,沉甸甸的几十万字!

培嵩兄的笔下,100 多个身份各异的人物,从城区、从乡镇、从山村、从小屋,栩栩如生、款款走来,诉说他们起伏跌宕的生命故事。

读着书稿,不易动容的我,咽喉哽哽,泪水涟涟……

校长覃锋,孤儿不叫他覃校长,叫他校长爸爸。孤儿没有了爸爸,校长就是爸爸。覃锋不仅心有大爱,而且心细如发。学生心理上露出蛛丝马迹的异样,他马上组织“施治”;学生重病住院需要巨额费用,他立刻四处筹募善款。“恩人啊!”受到救助的孤儿和他们的亲戚长跪不起时,“孤儿进了明天学校,就是我们的儿女。再难的事,都由我们来做!”这是覃锋的回答。他信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做到了。

这个地方装满大爱校长爸爸,老师妈妈。孤儿们不叫韦老师、覃老师、张老师……而叫韦妈妈、覃妈妈、张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啊!“妈妈”们献出一颗颗温暖的心,融化了坚冰,打开了孤儿们的心锁。她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出色地诠释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

原南宁市郊区区长罗世敏,写明天学校历史绕不开的第一人。没有他的提议和坚持,就没有明天学校的创建。他是一个心中有梦的人。爱的驱使让他经常处于一种超乎常人的激动之中,跟他接触,听他讲述,你会不知不觉受他感染,甚至会想到“少年布尔什维克”这个鲜活响亮而又纯洁无比的词。

各级领导、爱心人士,分镜头,合为焦,燃起火焰;

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点滴恩,聚成爱,涌动暖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本《哭了笑了》逢其时矣。一时激动,我想到下面这些句子:

黄钟大吕,小叩辄发大鸣;人间挚爱,寓目即生情愫。

凿井,有玉泉汩汩迸涌;冶矿,得真金灼灼闪光。

培嵩兄宝刀不老,功德无量啊!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孤儿校长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