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以江门市为例

2020-03-03曹中林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江门社区实验

曹中林

(台山开放大学,广东台山,529200)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是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创新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江门市通过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践,创新了社区教育方式,探索了社区教育新路子,打造了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取得了丰硕实验成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成为全面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引擎。

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情况

(一)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新路径

2014年底,江门社区大学挂牌成立,充分利用电大原有的办学系统和先进的远程教育平台,形成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点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1]。2016年利用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启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以“一院一品”工作为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实验点建设。自启动社区教育实验建设项目以来,江门三区四市开展“一院一品”项目10个,社区教育实验点项目72个,以点带面丰富了社区教育内容,推动了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目前,江门各社区学院联合47家社会组织,共建社工培育基地,做好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师资库建设、社区教育专干和义工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社区工作者、义工联、社工联、专职教师相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

(二)擦亮社区教育本土品牌

江门社区教育根据本土的资源和社会需求,围绕江门五邑名人、名迹、名品,创新社区教育方式,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江门社区大学从初期“一院一品”的10个实验点,到目前8大类72个实验点,社区教育涵盖社会治理、科普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传承、党建、乡土文化与游学、侨乡名人等内容。乡土文化与游学内容方面,有体现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的银信文化研究、梁启超家教艺术传承研究、华人华侨工匠精神与本地传统文化研究;非遗文化传承方面,有浮石飘色非遗文化传承体验点、碉楼文化全域游学体验长廊;侨乡名人内容方面,有家教艺术典范梁启超、飞机之父冯如、民营铁路之父陈宜禧等。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挖掘了本土社区教育资源,擦亮了社区教育本土品牌。

(三)打造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

江门社区大学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丰富完善江门市终身教育学习网(邑学网)建设。通过教学调研、课题研究、实验总结、推广应用等途径,积极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打造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目前邑学网拥有6000个微课和12000小时视频课程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自建侨乡本土社区教育资源,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探索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服务新农民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基层干部教育资源,推动融入社区治理。学习网以社会各方需求为导向,建设内容丰富、优质多元的社区教育资源,为侨乡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强化社区教育服务地方社会建设功能

广东江门社区教育之所以具有鲜明特色,在于它同时被推送和嵌入到社会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社区大学在全市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以活动周为节点,打造学习热点、学习群体、学习品牌,引领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积极联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切入政府工作重点和热点,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教育服务地方社会建设的功能。江门每年开展50多场次社区教育活动,形成“60分钟社区教育”模式。目前,江门已在45个社区居委开展实验点建设和“送教进社区”活动,基本实现“送教进社区”活动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社区大学送教活动受惠居民近30万人次[2]。

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拓展不够深入

自2016年广东江门三区四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启动以来,“一院一品”的10个实验点只有两个项目是连续深入研究的,8大类72个社区教育实验点连续三年持续开展的仅有15个,很多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拓展不够深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开展缺乏深度与广度。例如,2016年江门社区大学体系首次申报的“一院一品”科研项目“中国民营铁路之父陈宜禧”,选题为江门名人,选材颇具侨乡特色,该项目经过专题会议开题评审并立项公示,有项目实施要求与实施方案,也按工程项目相关要求开展了系列活动,从项目完成情况来看,该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一院一品”科研项目所有的工作要求,该项目制作的微课“中国民营铁路之父——陈宜禧”还荣获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一等奖。但该项目参与者几乎全部为学校行政领导,课题组成员很多缺乏科研经验,对课题项目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课题的中期检查和验收流于形式,没有将中国民营铁路之父系列社区教育活动真正融入市民学习体验过程中,以活动应对活动,导致活动与社区教育脱节,项目持续发展缺乏动力与源泉。该项目草草完成结题验收后,在2017年本来可以继续深挖的社区教育专题就此流产。

(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施缺乏评估监督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将社区教育工作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是社区教育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通过广泛发动、精心选题、专家评估、规范立项、监督检查、实地体验、结题验收等环节的实施,能有效破解社区教育过程中的难点与疑点,能有效提升社区教育的理论水准和实践能力。但实际工作中,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环节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1.项目申报缺乏专家评估。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在实践和理论不太成熟的前提下,专家的评估与指导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关键。江门社区大学自2016年启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以来,只有2016年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真正做到了精心选题和专家评估,以江门教育局和江门电大联合发文的形式广泛发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根据本土的资源和社会需求,围绕着本地人文风俗精心选题,召开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开题评审会,通过项目申报人的解说与答辩,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专家组的指导下,明确了项目的目标、任务、步骤、责任、愿景。专家的现场评估与亲临指导,及时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把脉诊断,大幅度提高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质量和效果。2016年以后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在立项上基本缺失专家评估环节,很多是依托申报材料来立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选题是否恰当?实施方案是否可行?项目是否能持续发展?都缺乏专家的评估与指导。特别是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三年选择的同一或相似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很多情形是出于怕麻烦而为之,项目申报与审批立项完全缺失评估环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效果甚微。例如:2017年申报立项的“‘全民教育、共建共享’环南社区教育服务计划(老年服务为主)”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因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和挚爱社工组织科学管理,确实为社区教育和老年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7年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周,环南社区荣获“江门市先进社区”称号。2018年随着挚爱社工组织的退出,环南社区的组织管理另换其主,环南社区由原来的老年服务转型为其他方面的社区服务,完全失去了老年服务色彩,但2018到2019年连续两年,环南社区继续以“‘全民教育、共建共享’环南社区教育服务计划(老年服务为主)”为主题申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成功立项,且在2018年成功结题。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阶段缺失专家评估环节,造成一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目的和任务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为结题而结题,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践活动没有接地气,也没有开花结果。

2.项目实施缺乏过程监督。任何实验项目都必须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验收,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事中监督的作用日益凸显。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事中监督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执行情况、项目经费保障与执行情况、项目执行变更情况、项目进展情况等方面。特别是经费保障与执行情况的监督尤为重要,部分社区学院因为当地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因,加上社区学院领导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偏差,导致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经费使用混乱,原本由上级拨付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专项支持经费可能纳入学校账户统一管理,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在项目申报环节配套资金的承诺,可能在成功立项后不了了之。一个缺乏经费支持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项目建设者的积极性,影响项目实施过程、进度与拓展效果[3]。2017年成功立项的“打造游学基地,体验银信文化”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当时江门社区大学拨付1万元作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专项资金,学院承诺配套1.5万元。该项目2018年继续申报又成功立项。该项目按建设要求,有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分工、项目进展规划、游学基地建设方案、项目体验材料等内容,项目制作的两个微课《巡城马》和《银来信往》参加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并获佳绩。在项目开发和实施整个过程中,学校共计拨付专项经费1.5万元,该项目课题组按江门社区大学微课评比标准给两个微课制作团队各4000元专项支持,该项目制作的体验材料《银信文化体验画册》和《银信文化游学材料》支出近6000元,加上银信文化社区教育体验牌匾的制作费用,该项目的专项经费基本全部耗尽。2017年到2018年初,该项目都是在无资金保障前提下运作的,2018年3月份该项目基本停止运作,项目草草结题。缺乏过程监督,特别是缺乏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督,是导致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缺乏持续发展动力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挖掘,有利于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根深蒂固,有利于凸显与擦亮社区教育本地名片,有利于社区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广东江门地区有15个社区教育实验点连续三年持续申报、立项、开展,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但15个社区教育实验点开发项目相互交流的不多,真正实现社教融合的不多,真正摸索出发展模式的不多。2017年到2019年,颇具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斗山镇‘浮石飘色进校园社区’” 连续三年成功立项。浮石飘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该项目启动以来,在浮石小学还建设了一个浮石飘色小广场。但后续除了利用原有的活动资料整理出社区教育实验点宣传材料之外,开展有关浮石飘色进校园、社区的宣传活动不多,主动开展浮石飘色的系列活动不多,主动将浮石飘色融入社区教育的活动不多。造成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与政府浮石飘色文化宣传活动脱节,没有形成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与全民终身学习相容相生的格局。浮石飘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政府的支持,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加上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推动,本应将浮石飘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为活动而活动,为项目验收而验收,没有将浮石飘色真正融入社区教育,没有总结出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践经验,没有形成拓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通用模式,导致浮石飘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缺乏持续发展动力。

三、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拓展思路

(一)争取政府认可与支持

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社区治理、社会进步与稳定、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有效实施,对探索社区教育规律、破解社区教育难点与疑点意义重大。而要使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更富有成效,争取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是第一要务。

1.争取政府认可是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前提。2017年3月,广东江门市教育局与江门社区大学联合发文,在五邑地区建设10个社区教育实验点,呈现出实验项目引领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实验项目的主题包括:利用美术馆体验艺术教育与生活,利用社区培育学习群体,以及非遗文化研究、地方名人家教艺术、地方名人事业成就等等,多姿多彩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得到江门市教育局乃至江门市人民政府的认可,实验项目成为五邑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2.争取政府支持是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保障。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各级政府都要以文件的形式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按社区常住人口落实人均教育经费,并保证逐年增加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建设社区教育实验点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如何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专项资金纳入社区教育经费预算?这既是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又是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东江门社区教育体系属于四级管理方式,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只争取了社区大学经费的支持,加上社区学院的配套资金,最多只争取到两级社区教育体系的支持。项目实施缺乏与当地政府(社区学校)的交流与协作,项目的属地(社区学习点)管理缺失,加上部分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有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资金运作困难。

3.争取政府认可和支持是完善项目制度建设的关键。政府的认可是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融入社区的关键。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只有真正服务了社区,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起到了社区治理的效果,实现了全民终身学习的目的,为各级政府在社会治理、社区治理、文化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才得到政府认可,政府才认识到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重要性,才支持实验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实验项目才有平台完善各种制度建设。社区大学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社区教育体系构建,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加大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强化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增强社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制度建设,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才有机会形成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加强专家对项目建设的指导

1.借政府职能专家之力,健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2014年,江门市人民政府印发《江门市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广东江门三区四市社区教育,明确了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落实了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在社区教育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江门市教育局也成立了职业与终身教育处,在三区四市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政府层面完善了综合协调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市区联动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今后,要进一步凭借政府职能专家之力,健全完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形成跨部门的社区教育统筹推进机制,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并保证逐年增加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突破体制障碍,通过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4]。应定期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社区学校”评选,大力宣传社区教育的先进典型,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氛围。

2.利用系统办学优势,加强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与办学体系建设。利用开放大学(电大)专家学者优势,加上天网、地网、人网优势,架构覆盖三区四市的社区教育体系。依托江门社区大学组建江门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搭建社区教育服务指导平台,充分发挥开大(电大)系统专家学者优势,对全市社区教育系统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组织开发全市三区四市终身教育教学资源;承担三区四市终身教育网络大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构建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制订学习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终身教育评价指标,并组织和承担终身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调研及理论研究工作,为江门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系统优势,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包括1所社区大学、7个区县级社区学院、涵盖所有镇街的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学习点。社区大学发挥整合服务功能,区县级社区学院发挥综合指导作用,镇街乡社区学校发挥骨干作用,学习点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共同完成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建设。

3.吸纳民间高手,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广东江门三区四市常住人口约450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社区教育资源具有侨乡特色,民间专家高手众多,邀请民间专家高手指导,是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广东江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四级社区教育网络的师资还没有实现共享。江门社区大学应更加重视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通过专任制、委派制、招聘制、聘请制和自愿制等办法,吸引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教育,鼓励社区教师和学校教师之间合理流动,组建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兼职教师、志愿者三支队伍,努力打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工作者队伍[5]。要制订社区教育师资管理制度,为社区教育师资信息共享、师资力量调配提供支撑;建立多元分层高质量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覆盖各区社区学院院长、社区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志愿者、团队领袖等各类群体,拓展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视野,提升工作能力;为全市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培育一批市级社区教育名师;加强社区教育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民间专家高手加入指导,提升社区教育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依托7个区县级社区学院成立社区教育课程研发中心,以侨乡资源为课程建设核心,打好“侨”牌,打造社区教育精品课程,以教材资源建设带动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提高项目建设实效

1.成立社区教育课程研发中心。自2016年以来,江门三区四市开展“一院一品”项目10个,每个项目必须按照课题要求完成1-2个微课作品,同时出台相应文件,增设微课竞赛、评比、奖励环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课团队的建立与发展,一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制作了微视频、微课件,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江门三区四市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缺乏统领、规划和共享。江门社区大学应成立社区教育课程研发中心,制定社区教育课程指导大纲与资源建设标准,制定并发布市级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对全市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资源建设方式,通过自建、共建、转化、集聚等形式建设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加大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配送频率,在全市三区四市基本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形成全覆盖、跨时空、便捷化的优质资源集成配给机制,面向全市社区大学、7个区县级社区学院、涵盖所有镇街的社区学校以及所有镇街社区教育学习点配送各类终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课程宣传推广力度,扩大课程资源的覆盖面与知晓度,加大微课、微视频等电子刊物的制作,以方便广大市民进行手机端的学习,扩大资源的应用面,借助课程资源推动社区教育课程研发中心建设。

2.精准服务教育对象。社区教育如何通过精准服务,真正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现实化的学习需求,提升社区教育的实效,是社区教育实验建设项目的任务和使命[6]。江门三区四市在精准服务教育对象工作方面可以从三个领域着手。第一,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近些年来,为顺应终身教育需要,政府逐渐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老年人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也积极地加入到老年教育活动中来, 江门社区大学已经成为江门老干部大学新校区,台山社区学院已成为台山老干部大学新校区,江门五邑地区开放大学也会逐步加挂老年大学的牌子,老年教育事业呈现了不断蓬勃发展的态势。第二,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是社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江门三区四市社区学院应建立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知识讲座、科普培训和兴趣小组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社区环境。第三、有效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依托江门社区大学四级网络、江门开放大学体系,重点扶持建设若干个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示范点,加大外来务工人员进城教育、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三方面的培训力度。要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提升学历层次,培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早日适应城市生活。

3.联合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支持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基础,也是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条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把最适合的教育资源精准推送给最需要它的学习者,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教育资源质量和利用率[7]。目前广东江门社区大学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邑学网,为广大市民提供课程超市、学习资源、学习搜索、远程支持等服务。但邑学网只是依托江门社区大学为唯一主体谋划建设,没有联合市辖三区四市社区学院共同建设,该网的社区教育信息也没有真正做到开放共享。目前江门三区四市各社区学院还未完全建设有自己的学习网站,各社区学院网站与邑学网也还未有机融合。江门社区大学要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力度,根据发展需要向江门三区四市社区学院分解信息建设任务,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评比。各社区学院可通过自建、共享、购买等方法拓展资源,借助邑学网不断加强资源展示与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市民参与数字化学习,有效拓展社区学习空间。

4.充分利用和推广项目建设经验。第一,加强先进经验的探索与积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作为一项蓬勃向上的事业,在推进中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现象,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创新相结合,提炼来自基层的经验智慧,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科学化发展[7]。第二,注重实验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持续办好《江门社区教育》专刊,推广、借鉴五邑各地发展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典型案例,通过举办年会、社教专题会、社教结对互助等形式,扩大体系内、区县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江门学习型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江门社区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做个怪怪长实验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