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年教育发展经验、问题及对策
2020-03-03张冲
张冲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21003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长寿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性问题。江苏省具有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根据江苏省民政厅发布的《2017年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19.2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50%[1]。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2]。江苏省政府立足省情特点,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年教育,不断探索老年教育发展模式,老年教育的“江苏经验”正在逐渐形成。
一、江苏省老年教育发展历程
江苏老年教育的实践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和完善期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江苏省的老年教育正式起步可以追溯到1984年金陵老年大学的创建,这是一所省市合办、军民共建形式的老年大学。随后在相关工作组织的努力下,各市都相继成立老年大学。20世纪90年代,在老年教育起步的同时期,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成立,该协会对全省老年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1995年和1996年,国家分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全面贯彻落实这两个法规精神,1997年江苏省召开全省第一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将老年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1999年,省空中老年大学正式开学。该大学借助现代化电视传媒,为全省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历了近20年的起步历程,彼时江苏老年教育已经初具规模。
(二)发展阶段
江苏省老年教育的发展期主要在2005~2015这十年间。2007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老年教育”,这是“老年教育”这一术语第一次被写入省政府文件,标志着政府对于养老工作的取向从健康养老逐渐转向健康养老和学习养老并举。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独立的老年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老年教育需要依托的载体,以点到面,形成网络体系,逐步扩大覆盖面。在省政府政策指导下,2007年,《徐州市老年教育条例》颁布实施,规定了老年教育的概念、性质、管理、设施、经费、机构、评估、奖励等内容[3]。
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全省老年人参加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条件好的地区力争达到15%以上”[4]。随着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文件中,对老年教育的办学形式、办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为诸多有利政策的出台,这一阶段的江苏老年教育已逐渐进入正轨。
(三)完善阶段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随后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区教育局、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截至2016年末,江苏省老年大学(学校)达到8101所,其中,省级老年大学6所、市级老年大学13所、县(市、区)老年大学96所、社会办老年大学15所、乡镇(街道)老年大学(学校)488所、社区(村)老年学校7483所,整个江苏省学员超过220万人[5]。
2017年,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文中提及,到2020年,全省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0%[6]。今后,江苏将持续加强政策扶持,不断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江苏省老年教育发展经验
(一)探索养教联动新模式
为应对老年教育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方式,江苏开放大学改变单一的学校模式,尝试探索服务老年教育新路径,即将老年教育与养老相结合,建设养教联动基地。2017年先后建立两家联动基地,积极打造迎合老年人群需求,生活、学习一体化的学习圈,并提供送教上门的教学支持服务,送师资、送资源、送活动、送指导,老年学习者就近就能够享受优质、便捷的老年教育服务。养教联动的老年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养老发展的现状,补充了老年教育的形式,而且扩大了老年教育的受众面[7]。
(二)搭建服务平台,完善组织体系
近年来,江苏省老年教育组织机构逐渐完善,在江苏省政府的指导下,2009年成立了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协助制定老年教育的相关发展计划,推进老年教育的资源建设。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参与到老年教育事业中来,形成了包括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社区学院及产业界等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办学格局。江苏各地级市纷纷构建老年大学的办学体系、联盟、协会以及相关组织,在这个框架下,资源、信息互通,经验、成果共享,形成集团力量,更有效地推动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江苏开放大学作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建立了课程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师资培训等各类制度,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地开放大学充分发挥资源、平台、师资优势,发挥覆盖全省的网络辐射作用,深入每个社区,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目前江苏开放大学依据系统建设特点,选取有一定老年教育基础的社区,成立开放大学的老年学习中心,积极探索开放大学与社区老年中心“两位一体”的融通共享机制,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除此之外,老年教育作为朝阳产业,逐步推向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老年的康养活动,实施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关于健康保健、生命意义等内容的学习资源。总体来说,江苏老年教育组织体系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学习机制
江苏省依托江苏学分银行,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了老年短期课程培训班,课程结业证书可通过学分银行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传统的老年大学只能满足老年人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滞后于老年人更高层次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江苏开放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老年学历教育专业,实行“注册入学、自由选课、弹性学制”,兼顾老年人认知水平、学养差异、身心状况等特点,满足老年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在老年教育的实践中,江苏开放大学尝试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面授模式是老年教育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老年人按相同的专业分班,由老师面对面进行教学,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喜欢聚拢在一起互相交流的心理诉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程度逐渐下降,行动能力也逐渐减弱,传统固定学习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学习形式缺乏灵活性,很大程度制约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平台,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老年学习者可在线上学习社区充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促进情感交流,提升学习动力,实现共同进步。
(四)关注老年需求,丰富学习资源
老年教育学大师麦克拉斯基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年人的五种教育需求,分别是应付需求、表现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超越需求。麦克拉斯基对老年教育需求的描述说明了老年教育是实现老年人社会需求满足的一种重要手段。江苏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在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关注老年人的认知障碍、视力障碍及信息障碍,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立体化学习资源。每年,江苏省都举办专门的老年教育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促进制作更多更好符合老年人特点的课程资源。
南通市实施老年教育“百千万”工程(百所老年学习示范苑、千人老年教育优质师资库、万名老年人乐学工程),该工程作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载体,为推进南通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江苏省老年教育发展的挑战
(一)老年群体受教育意识淡薄
有学者指出,老年教育领域也存在“马太效应”,即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较少受教育的人参与老年教育的意愿更高。江苏也存在这一现象,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更愿意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受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意愿则较弱。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足,终身学习的理念薄弱,学习需求不明显,甚至有老年人困惑,进入老年期为什么还要接受教育。还有部分老人因身体或家庭其他原因影响,不便于离家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老年教育的参与度。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江苏老年人的规模庞大,构成复杂,区域差异大,加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江苏老年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地区间的不平衡,呈现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地区发展水平逐步递减的态势。苏南地区已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目前已呈现出中国老年教育“苏南特色”的雏形,而苏中、苏北地区则相对较弱,老年教育仍有待进一步推进。
(三)师资队伍匮乏
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情感的慰藉者。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很多老年大学的教师都是传统高校的教师,他们沿袭了传统高校的授课方式,产生明显的供给失衡。同时,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严重阻碍了江苏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体系不成熟
目前,江苏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主要以保健教育和休闲教育为主,常见的课程有书法、绘画、摄影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基本需求,但没有兼顾老年人“老有所为”的高层次需求。因缺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的统一标准,缺乏一套成熟的理论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尚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对高质量、高层次、高品味和多样化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削弱了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8]。
四、江苏省老年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老年人学习意识及能力
对老年人来说,终身学习不仅能发展兴趣、提升知识技能,还能开阔视野、结识朋友,满足自己的情感慰藉,实现自身价值。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并更新老年教育发展理念,构建老年人学习环境,树立老年学习典范,鼓励更多老年人参与到老年学习的行列中来,实现学习型养老。
(二)加大改革力度和投入,均衡资源配置
各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提高老年教育的公共服务质量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应改革本地区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将老年教育的供给效率落到实处。同时注重现代化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推进学校、图书馆等教育场所的建设,引导老龄人口熟悉现代化技术手段。苏南地区要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实践路径,各地要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促进老年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当前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十分薄弱,亟待建立专业化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在一些院校中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筛选标准,吸纳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组建师资团队;另一方面,形成常态化的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此外,仍需加大对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四)突出层次与需求,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老年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需符合老年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课程体系需注重老年人的身心愉悦,但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内容的文化性、科学性、实用性,让老年学习者老有所为;其次,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层次性,由于老年人之间文化水平差距大,需不断拓展内容,以人为本,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满足各类老年学习者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