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西经验的历史地位与在新时代的深化拓展

2020-03-03刘贵丰

理论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莱西党的领导村级

刘贵丰,刘 飞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021)

1990年召开的莱西会议在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总结推广的莱西经验在全国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时代,莱西经验在内容和空间上都需要深化拓展,只有勇探新路才能不断积累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一、莱西经验的产生、内涵及其深远影响

(一)莱西经验的产生

莱西经验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莱西经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农村管理方式的回应。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与之相应的是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乡镇政府逐步建立。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党的领导、政权建设、公共事务管理与生产经营是由同一个机构来统一集中组织的,行政支配性很强。而人民公社解体后,农村社区的公共事务如何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做法。其二,莱西经验是在村民自治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1982年《宪法》规定,农村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从此以后,我国农村开始探索村民自治,但是与之相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农村能否实行村民自治,怎样更好地实现自治,在村民自治中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等等。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自1988年6月1日起试行,莱西县是民政部确立的试点县之一,莱西经验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

莱西县以农业为主,1990年农村人口占比90%以上。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变化是:第一,农业生产开始滑坡,1985年全县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了5000多万公斤,出现了18000多个困难户;第二,社会秩序混乱,一些村庄打架斗殴、偷盗赌博成风,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案件上升;第三,村干部作风生硬,干群关系紧张,村民报复村干部的现象时有发生;第四,要粮收款等难题更加突出,1985年全县农村欠交提留款达620万元。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少村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全县后进村1985年增加到203个。莱西县进行了深入调查,认为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村级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级组织建设不适应。党组织不能全覆盖,而且职能不清,作用不能发挥,党的方针政策难以进村入户。二是民主政治建设不适应。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意识增强,而村干部仍沿用过去的工作方法,不尊重村民意愿,干群之间缺少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导致基层矛盾不能在基层解决。三是社会服务工作不适应。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要致富、盼服务的呼声特别高,但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加之大包干时有些村分光了集体积累,服务缺少物质依托,共同致富缺少经济根基,使村级组织失去凝聚力。

从1986年开始,莱西县逐步树立了“必须重新组织农民”“强化农业必须强化村级”的思想,对村级建设进行了不断探索。1986至1987年先后对农村党支部、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进行整顿,加强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村级服务组织,注重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形成了村级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此可知,莱西县的改革和莱西会议的召开,是问题倒逼的结果,实质是农村组织不能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有重塑党组织的功能,才能适应农村新的发展变化。

(二)莱西经验的内涵

对莱西经验的理解,应回归本源。莱西经验是莱西会议召开前夕,莱西探索的基层民主自治的经验,其核心是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党组织、村委会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根据当时中共莱西县委、县政府的报告,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把健全组织、明确职责,选拔培养干部、提高素质,改善管理、调动干部积极性作为中心内容来抓,使村级组织步入健康运行轨道。

抓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启动内在活力。第一,树立民主观念。鼓励培养村干部树立由民作主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在做实事中真正实现村民当家作主。第二,完善民主制度。包括村民自我约束制度、干部行为约束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第三,在重大村务和一般村务上规范决策程序,做到有章可依。

搞好社会服务配套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在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中,着重围绕生产、流通和生活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生产服务方面,普遍建立了村级合作服务组织;实行了成方连片的区域种植。在流通领域服务方面,县乡村围绕重点行业,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在生活领域服务方面,着力解决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乐的问题。

莱西经验的实质是对当时一系列时代之问的回答:实行村民自治以后,农村还要不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第一个时代之问:村民自治是否还需要党的领导?这个问题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其一,改革开放以后,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看待党的领导,是不是所有的领域都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问题源于对“文革”的反思,当时反思的结论是在一些领域要实现党政分开,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和司法领域。比如在国企中应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司法领域要实现司法独立,就要剥离开党的领导等。十三大报告对党政分开的强调能够说明这一点。伴随村民自治的广泛推开,在一个自治组织中如何安放党组织就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其二,从国际上看,东欧剧变影响深远,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不要实行西方民主等问题,思想界存在混乱。对“文革”的反思和西方和平演变相互交织,而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防止出现大规模社会动乱,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三,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呈现弱化态势。从宏观层面,党的富民政策当然是农民致富的根本,但是农民在基层与党组织疏远,在生产生活中感受不到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无从体现,进而农民群体中形成一种观念:致富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和基层党组织无关。这是基层社会思想混乱、缺乏凝聚力、不能致富思源的根本所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否则,经济发展了,党的领导却弱化虚化边缘化了,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莱西会议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时代之问:在不断变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环境中怎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也可以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剧烈变革的过程中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在宏观层面,这是政治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共识,但是在微观层面,却存在不知道如何操作的问题。比如在村民自治中,党的领导如何体现,作为之前未曾遇到的问题,需要作出正面回答。

莱西经验说明党的领导不能仅仅是原则,它必须体现在法律上,体现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设计上,体现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基层治理中。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虽然在当时没有作出这一判断,但是莱西经验践行了这一原则。莱西会议之后,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应该说莱西经验功不可没。

莱西经验从农村社区的党社关系上回答了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的问题。党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本质上是党社关系,但当时对它的理解仍然多囿于党政关系框架。莱西县旗帜鲜明坚持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这既是对党的领导传统的朴素的传承,也是对“四项基本原则”在微观层面的坚守,更是在农村工作中如何实现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积极探索。

莱西经验回答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全国一些地方也在试点。尤其是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不明朗,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谁大的问题还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中央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在这种形势下,莱西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支部的领导,提出党支部、村委会和工青妇、经济组织的配套建设问题,十分难得。

概言之,莱西经验是20世纪90年代山东莱西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的一个创举,它以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生产关系调整为基本逻辑,以实事求是积极进取为精神气质,以党的领导融入农村基层自治为方法,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目的的一系列做法和精神信念的概括和归纳。其基本思路是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建设,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服务,并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莱西经验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极具代表性,深刻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三)莱西经验的深远影响

莱西经验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贡献在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回答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澄清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一些疑惑。

1990年8月莱西会议召开,同年12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党和政府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农民群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保证农村以至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1页。从此以后,莱西经验在全国村级组织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莱西经验对基层党的领导的坚守作为一条主线,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农村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历来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时至今日,农牧渔民党员仍然在党员人数中占比最高。因此,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和党组织架构的完善,对于其他领域基层党建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莱西会议之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在短时间内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党建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例如,国企党组织是否应该是“政治核心”?在“两新组织”中是否建立党组织?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等等,这都是政治生活中的新事物,有些问题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党建高举党的领导核心的旗帜,并在基层自治实践中取得好的效果,为其他领域基层党建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借鉴。

莱西经验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序开展。从总结莱西经验的历程看,莱西最初是民政部确立的村民自治试点,因为对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具有代表性,才由中组部牵头,五部委联合举办了莱西会议。在村民自治实施初期,民主观念的培育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村干部担心实行村民自治会乱了套,有些村民认为农民当家作主不可能实现。莱西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过程中建立村民议事制度,在集体提留、粮油征购、电费收缴等棘手的事情上积极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用民主的方法办事,难事变得不难。村民的体会更加真切:“过去顶着当家的名,事事作不了主,现在真正是既当家又作主。”[注]国家莱西村级组织建设经验考察组:《山东省莱西县村级组织建设考察总报告——重新组织农民:当代农村基本发展课题的系统解答》,中共莱西市委编:《“莱西会议”有关材料汇编》,第16页。莱西县在实践中完善村民和干部行为自我约束制度,规范决策程序,通过党内民主推进村民民主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莱西县提出在村民会议之下设立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的设想并付诸实践。莱西会议后,莱西经验不断深化拓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并在全国推广开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日趋健全,逐步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格局。2019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我们从莱西经验中能够看到其雏形。

莱西经验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有序发展。莱西经验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党的领导方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党组织的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工作方式更加务实。莱西经验从已经变化的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出发,全面调整党的组织结构,依托村民自治重塑党在农村的领导体制,其核心和精髓在于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党对村民自治事务的总体性领导,减少和消除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磨擦。针对变化了的农村社会结构,改善和强化党对青年团、妇女代表会和民兵等群众组织的关系,从组织和制度上构造联系农民群众的坚实纽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莱西以村委会为主体建立村级合作服务组织,涵盖生产、流通和生活等领域,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重构乡村治理体系,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应一体解决。实践证明,莱西县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做法是正确而成功的,促进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

二、莱西经验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莱西会议后,党在基层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发挥,领导地位逐步巩固,这是莱西经验的精髓。但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思想认识的争论和各种实践的冲突。

(一)党的领导融入村民自治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于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是在随后的自治实践中党组织虚化弱化的重要原因。1990年莱西会议后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座谈会纪要》明确了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明确了农村党支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合作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支持和帮助它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6页。。这可以说是莱西经验的精华。《纪要》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属于党内文件,党内文件不是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没有普遍的约束力,这不可避免导致一些认识上的混乱。以学术界的争论为例,很多人认为村委会就是自治组织,民选的村委会主任承载着民意,当然其权力要大于村党支部书记;一些地方认识到《纪要》中要求的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但是哪些事务要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的权力会被架空;或者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不同的人担任,两委关系矛盾重重影响到工作开展等。这些情况一直持续到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施行以后的两三年内。甚至作为莱西经验的发源地,莱西市的一些地方在这一时期也曾出现两委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我们目前熟悉的交叉任职、“一肩挑”模式是经历了长时间艰苦探索的结果。新时代,国家处于工农、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关口,党建统领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构、协调发展的挑战,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也需要在新的格局架构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二)人才短缺始终是困扰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问题

在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建设、注重党组织书记选拔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才短缺,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原因如下:第一,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吸引力不足,有能力的人更愿出去打工或者经商,赚钱比村里多,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和空壳村更是如此,甚至一些村很难选拔素质比较高的党组织书记。第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人口结构失调、比例失衡,加剧了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化和乡村利益格局多元化,由此表现为农村好苗子难找,党员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等,这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很多地方都较为普遍,而且到目前为止老龄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第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有些地方信教人数增加,甚至有些农村青年也受此影响信仰宗教。人才问题需要置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协调的框架中认识,充分尊重城乡人才流动的内在规律,而如何利用好市场化手段、组织化途径和各类社会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储备,以组织振兴推动人才振兴,进而实现产业、文化和生态振兴,是深化莱西经验的重要课题。

(三)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存在短板

党建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互为因果,其中的转换也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调研讨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莱西作为莱西经验发源地,经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农村经济发展比不上江浙、广东等地?应当承认,党建和经济不一定同步,二者关系具有复杂性,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性,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差距,并且从基层党建的角度正面回答问题。其直接原因是基层党建和经济建设之间还有一些过渡环节没有衔接上,是需要进一步弥补的短板,也是莱西经验需要“勇探新路”的突破点。从根本上说,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变化的底层逻辑,这也意味着不能就党建谈党建,更不能仅仅依据党务工作评价党建,应该把党建优势的发挥放到生产发展、政府和市场关系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综合认识。新时代的问题在于:如何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建构科学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或者如何依靠党的组织和工作创新融合各类资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党建统领的高度融合,以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

(四)党领导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莱西会议后,伴随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快速成长。如何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嵌入方式和工作方法彰显党的领导,提高党对群众的引领力,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

新时代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层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上问题聚焦为两个方面:其一,如何因地制宜建构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党领导下的农村治理体系,包括党组织架构、区域化党建格局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手段的多样性;其二,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投放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应当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从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角度,如何承接这些资源,保证这些资源有效用在为民服务上,需要强有力的班子配套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效能。目前看这仍然是薄弱环节。

三、莱西经验在新时代的深化拓展

实事求是、积极进取是莱西经验的精神气质,不断开拓奋进、勇探新路是莱西经验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应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背景,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格局中,在县乡村统筹、规划先行的前提下进行。

(一)正确认识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方法论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莱西经验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勇探新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纵观中国治理经验,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典型示范始终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地方性的经验如果在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这种成熟的经验就可能成为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依据,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基层经验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构成中国改革深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示范引领有助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并不等于‘政策治理’,示范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非正式制度形式,可以规避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降低制度创新成本,为长远改革积累经验。”[注]李皋:《基层治理七十年》,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9年版,第21页。莱西经验围绕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时代性、地方性基础上体现了原则性、规律性。典型示范同时具有时效性,也需要与时俱进。总体而言,莱西经验蕴含的党领导基层治理的政治原则,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党对基层自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则需要充实新的内容。莱西作为2019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中的试点单位,仍然属于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地区,所以其示范效应也就具有地方特色和局部性的特点,但是作为具有历史传承的典型,先行先试仍然是莱西责无旁贷的责任,其影响力仍然高于一般地区,其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二)深入探索县乡村统筹的趋势和规律

农村深化改革的趋势是什么?早在1989年11月在莱西召开的全省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高昌礼根据山东实际情况分析了莱西经验的着眼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从深化农村改革的角度来讲,山东有县、乡、村三篇文章:诸城是上篇,莱芜是中篇,莱西是下篇,上中下三篇文章,形成了农村深化改革的配套篇。”[注]高昌礼:《莱西经验和村级建设的新思路》,中共莱西市委编:《“莱西会议”有关材料汇编》,2018年版,第1页。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为之服务,致力于解决小生产方式和大市场不适应的矛盾等。诸城从县这一层次发力,用综合协调的手段解决条块分割的矛盾;莱芜简政放权,强化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莱西的经验是通过抓好村级组织建设推动服务体系的完善。

如果说,最初的莱西经验是致力于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而新时代的村级组织建设是为了乡村振兴,并且要以组织振兴来带动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的振兴,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四化”协调发展。如果说,原来县、乡、村的三篇文章体现了不同的实践特色,那么现在加强县、乡、村的纵向协调与横向联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为深化莱西经验,在县、乡、村一体化基础上重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其实,早在1990年莱西会议时期,莱西就已经认识到县乡领导是重新组织农民的根本政治前提,对于村级组织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当时,县乡领导主要体现在县乡自身职能的巩固和加强,例如对县级组织而言主要体现在制度示范、政策规划、行政指导、舆论导向和干部纪律建设等方面;对于乡镇则注重保护乡镇干部的积极性,解除后顾之忧,进而促进村政的公正清明等。新时代,县乡统筹的内涵更为丰富,表现为以县域或乡镇为单位的乡村规划,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形成,以公平和高质量为目标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改变等。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治理特点,有的强调县域统筹,有的突出乡镇的作用,既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差异,也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县为单位统一整合县域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如何把握县、乡、村组织建设一体化的节奏,使这种组织建设的深化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协调一致,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村庄应该保留,改造提升;一部分历史文化名村需要特别保护;一些生存环境恶劣、人口流失严重、村庄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潜力弱的村搬迁撤并已经不可避免。当然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稳步实施。实践中看到,在科学合理规划基础上的搬迁撤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关键在于不损害农民利益,而要增加农民福祉。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能充分保护农民利益,盲目拆迁合并则会适得其反。我国农村不同地区差异极大,农村与农村的差距甚至超过城乡差距,同样的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成效大相径庭不足为怪,这对于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县、乡、村统筹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格局,而且深刻影响党在农村基层的的组织架构、工作方式和服务效能。

(三)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问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的宏阔规划和布局,需要以人才为支撑。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之一是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乡村振兴中需要凸显这个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初始发展阶段,领军人物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引领作用非常关键。

人才问题首先表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村级层面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需要一个坚强的核心实施领导。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建设是莱西经验的重要内容。从农村的实践经验看,凡是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较好的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也比较好,反之就是一盘散沙,各项工作都难以搞上去。在工业化、城市化大背景下,农村人才短缺成为普遍现象,培养领军人物尤其是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成为关键环节。近年来,莱西市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强化镇街党委龙头作用,寻找破解农村人才困境之道,其做法具有较强的普遍性意义。其一,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推进队伍区域共抓。打破城乡、镇域、村庄界限,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党务工作力量和党员资源,统筹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统筹管理农村党员。削减行政村数量,增加干部人选基数。“自2019年3月底以来,仅用3个月时间,莱西市就把全市行政村数量从861个大幅调整为142个。”[注]马英歌:《在这个全国大会上,城乡融合“莱西经验”广获关注》,《青岛日报》2019年12月5日。行政村数量减少,意味着新村社区的人才供给相对增加,选人用人更加灵活。其二,探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开展“强村带弱村”党组织联建,着力破解部分村庄“无人选”问题,激励广大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面向全市党政群机关和社会各类优秀党员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等。其三,统筹教育资源,培训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村党组织书记。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体悟实训,以区(市)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等。

破解人才短缺困境还需要与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相结合,推动人才资源的统筹利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种要素、资源、人才打破地域限制,双向流动、合理配置的趋势更加明显。县、乡、村统筹下的基层组织设置更加灵活,通过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在行业协会、产业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上建立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平台功能实现各类人才的交流汇集。转变人才使用观念,引进和利用外部智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弥补乡村建设人才不足的困境。

(四)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强化县、乡、村各级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县域统筹的依据就是经济发展,经济仍然是中心。近几年,莱西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统筹整合各种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

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村级组织要把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中心任务”[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4页。,这是当年莱西会议确定的。那个时期,莱西就总结了“统一规划、区域种植、家庭承包、社会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新时代,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必须提高统筹资源能力,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精细化、规模化的要求,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要素和发展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莱西在实践中创造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模式,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了乡村发展新动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深化莱西经验的重要内容,自2017年起,莱西市、镇两级成立农业发展公司,镇级公司作为市级的子公司,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把农民带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每年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样板区。融合发展策略符合莱西市的特点和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收到较好效果,值得尝试和推广。

科学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上,坚持多元共治,构建新时代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莱西着力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惯性思维,破除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由单纯抓村级组织建设向全面统领区域内各类组织转变。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工)委的“龙头”作用,延伸村级组织链条,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形成“镇(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立足于新的治理体系,推动集中居住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打造一批示范片区,加快构建“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城镇体系,形成集中化居住、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格局,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在治理手段上,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民主乡村建设,规范村规民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便利,加强监督;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设置司法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强化德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德治机制,促进乡风文明。在治理目标上,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管理、决策和高质量的服务,尤其是围绕“三农”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为基础,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构建大服务格局,规范引领各种社会力量推进服务下沉,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中心村聚集,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

四、结语

从历史上看,莱西经验的前提是从已经变动的农村社会结构出发,全面调整党的组织结构,使之具有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农村党组织自身的重新组织是农民重新组织的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农村社会才会产生出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莱西经验“勇探新路”需要在空间和内涵上拓展。其一,空间上跳出“就农村抓农村”的局限性,把乡村振兴放在县、乡、村统筹的格局中思考,甚至放在省、市更大的范围统筹,真正体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合力;拓展党组织设置的空间,推动党组织嵌入各类新型社区、合作社、专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提升党的组织力。其二,内涵上提高基层党的领导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把基层治理的有效经验凝练为规范化要求,把党的组织优势塑造为治理优势,进而转化为农村基层的管理、决策和服务优势,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莱西党的领导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魔法棒”与“通行证”
——读《灵犬莱西》有感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莱西以招商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