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①
2020-03-03陶明月梅松竹
陶明月 梅松竹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数据的历史和人类发展史一样长久,而大数据是被各种信息载体记录下来的信息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载体的不断增多,使数据不断地向外拓展。当前,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也被纳入大数据范畴中,使数据信息呈现多样性、丰富性,这也为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尤其是教育领域。大数据条件下开展实战化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与创新,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授课模式,更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研究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与就业的需要,也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教师的数据挖掘能力,实现了教育的针对性,进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为导向,开展的高校教育形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为教师开展实战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为社会发展培育所需要的人才。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为受众面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的数据技术革命。大数据需要依托于先进的处理模式,加强数据的分析、整理、处理功能,为受众面数据信息运用提供针对性。大数据具有快速的数据流通、数据规模与信息海量、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种类繁多等特性。大数据为高校的实战化
二、大数据为实战化教学体系构建带来的优势
(一)为实战化课程开发开辟新路径
大数据条件下,高校课程建设是基于教师能力、教学资源、学生兴趣等模块构建起来的完整课程体系。可以说,大数据为高校实战化课程体系的开发提供了契机,丰富了课程教育形式,增强了课程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相对于传统课程教育模式,以大数据为导向建设的实战化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一是反应快速。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组建的高校实战化课程体系,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等方面呈现出快速的特点,拉近了高校实战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实战的时间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实战意识。二是问题导向。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组建的高校实战化课程体系,以问题教学为导向,发展学生思维,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实践中围绕学生的实际工作模式开展,增强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使学生对工作岗位模式全面了解,积累工作经验,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三是简便易学。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组建的高校实战化课程体系,借助微课程、慕课等教育方法、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突破教育难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为学生实训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
大数据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模式拓宽了平台,打破了以往只能在课堂获取知识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多方面获取所需的教育资源。例如:微课、蓝墨云、慕课等平台的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契机,学生借助这些平台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推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例如: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交流平台,通过交流,高校得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并随之调整课程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进而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此外,借助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与单位人员进行直接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三)为实战化教学模式改革助力
随着高校教育的转型发展,课程教育更向实用性、实战性、时效性方向发展。大数据条件下,实现用人单位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为高校实战化教育的开展提供实战依据,拓展高校教育范围,进而增强高校的实战化质量。例如:通过用人单位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企业为高校实战化提供真实的案例,高校课程教育根据案例,立足于课程教育形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开展实战教育活动。借助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让学生在实战教学中不仅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而且还进一步地了解了岗位的工作形式,促进学生在分析、思考、实践中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更新。
三、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环境构建思路
(一)提供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的构建是对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的。智慧教室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课堂环境、教学设备、学生考勤等模式的智能化。智慧教室的构建是实现高校实战化智慧课堂开展的前提。在智慧教室构建中,依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软硬件实施,打造智慧课堂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融入智慧教室中,并且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都会进行记录,进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二)云平台的构建
大数据环境下,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构建,能够促进高校实战化教学的有序开展。云平台是高校实战化教学开展的重点,更是智慧课堂实施的要点,不仅能够推进高校教育实战化、科学化开展,更能够发挥智慧课堂的智慧化功能。借助云平台,能够随时随地上传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备课效率。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云平台中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互动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学生也可以借助云平台随时随地下载所需的知识资源,并且与同学、教师交流学习心得,通过碎片化资源提升自主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在实战化教学改革中,通过构建云平台,发挥云平台根本性运用效度,促进教育资源的传送、分享。
(三)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数据分析平台依赖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对学生学习状况全方面跟踪、掌握、记录,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一方面,教师更好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以调整教学安排;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信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诸如学习进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高校实战化教学安排,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实战化教学活动中,以此促进高校实战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以大数据为导向开展的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其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授课的局限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促进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衔接,进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大数据条件下,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前教学准备工作
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性,其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使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参与更好的实战教学活动,进而为未来就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应重视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借助大数据优势,督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提前了解。首先,教师应立足于课程知识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置教学活动。其次,整合课程知识内容,将课程知识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发送到云平台中,引领学生运用云平台下载课件,促进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学生借助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更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后,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根据学生学习信息,调整教学安排,使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二)课中教学活动
做好课中教学活动,实现课前、课中教学的衔接,推进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基于学生在课前教学中借助互联网平台已经了解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实践、体验教学模式,还原岗位工作环境,为学生营造真实岗位工作氛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提升高校实战化教学质量。高校构建实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设置岗位工作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还原真实案例情境,并且明确学生角色,让学生扮演岗位角色,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思考,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解析学生预习中的困惑,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实战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高校开展实战化教学应注重教师引领、组织教学的作用,立足于课程知识,结合岗位工作形式,开展针对性、科学化、全面性的高校实战化教学活动,进而促进高校实战化教学模式改革。
(三)课后教学工作
依托于大数据平台,增强高校实战化教学课后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后教学中,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开展评价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通过评价引领学生反思,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后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中设置课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引领学生完成课后学习,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而提升高校实战化教学质量。
五、结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师应以实战化教学改革为依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岗位经验及专业技能,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