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故事讲解类文化节目的特征、问题与优化策略
——以《经典传奇》《大揭秘》为例

2020-03-03李艳萍

关键词:类节目传奇选题

彭 翠,李艳萍,董 敏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

2017年被誉为文化类节目元年,此后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口碑极好的电视节目,一时间成为数字电视和网络平台的热播对象。汉字、成语、诗词固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和经典传奇同样值得讲述。尤其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应该进入文化类节目的范畴。欣喜的是,江苏卫视的《经典传奇》和爱奇艺全网直播的《大揭秘》作为故事讲解类的文化节目,立足于浩瀚的历史,捕捉传奇性的经典事件,以独特的镜头和讲故事的方式还原历史,为受众多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丰富魅力。一句话,此类节目既弥补了已有文化类热播节目的内容缺憾,又避免了同质化的尴尬,理应成为当下文化普及的又一传播载体和品牌节目。当然,对于此类节目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只有辩证地看待当下的故事类文化节目,才能为它们的良性发展提供长远之策。

一、故事讲解类文化节目的特征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其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加之文化自信的倡导和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热”便逐渐成为时代热潮之一。在这种语境下,《百家讲坛》《经典传奇》《大揭秘》等文化类节目应运而生,且其中大部分为故事讲解类节目,这显然离不开“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也正因如此,该类节目相较于其他文化类节目而言拥有较为广泛的受众基础,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导向下,故事讲解类节目更是凭借其浓厚的文化色彩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且“自2017年开始,中国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走热”①彭翠、郑积梅:《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变身之道》,《郑州师范教育》2020年第2期。,诸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进入观众的视野。其中,以《经典传奇》《大揭秘》等为代表的故事讲解类节目是当前深受好评的一种节目形态,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以传承文化为己任

以《经典传奇》《大揭秘》等为代表的故事讲解类文化节目具有明显的知识性,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实用心理需求。就现存的视频资料来看,两档节目绝大多数选题来源于历史事件,旨在以讲故事的形式和丰富的史料还原一段历史。再加上专业权威的研究解说,既能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也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承的时代重任。以《经典传奇》为例,该节目自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就有100期左右关于历史文化的题材,受众完全可以跟随《大顺政权》《走进清朝的兴衰之谜》等历史故事的讲述,去了解一个时期的真实故事,并在故事的代入感中充分体验当时的社会文化。《大揭秘》更是主打“尊重一段历史,讲好一个故事”的品牌特色,节目选题紧紧围绕古代与近代的著名事件,并以近似电影的手法,带观众去重温历史。

(二)选题坚持陌生化

两档节目经常从我们所熟知的人物出发,寻找该人物不为大众了解的一些故事,或者从一些众所周知的故事出发,去寻找故事发生过程中不为大众所了解的细节。例如《经典传奇》之“刘胡兰究竟死于谁手”,这样的标题一出,便足以激发受众的好奇心。毕竟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但具体到死于谁人手下,却是一个不为普通大众所知的历史事实。显然,这类选题相较于面对完全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的历史事件而言,能够让受众迅速在节目列表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字眼,然而却又是自己不曾知道的陌生点。这种选题的原则显然是在追求故事的陌生化效果。

(三)讲述风格统一,人物形象鲜明

《经典传奇》与《大揭秘》秉持故事讲解类节目的一贯特色,即采用传统讲故事的模式,依靠主持人的个人讲解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以此贯穿于整期节目的叙事线索之中。可见,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不管刺激群众想象力的是什么,采取的形式都是令人吃惊的鲜明形象”②[法]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第44页。。综观以上两档节目,其独特的风格就是借助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凸显历史的深邃和久远,并以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基于此,这类节目一般由三个节点串联起来。其中“本期看点”作为节目开头主要用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中间设置的“下节看点”负责抛出一系列疑点,以不断唤起受众的兴趣,结尾的“下期看点”则勾起受众的好奇心,起到提高用户黏性的作用。在叙事手法上,主讲人在讲述故事时也多采用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手法,并由一个疑点引入话题,开始故事的讲述。

此外,主讲人还多以提问的语气和置入相应的背景音乐来强调故事的关键点,旨在令观众沉浸其中。当然,这种效果的营造一是离不开主讲人鲜明的讲述风格,二是这类节目对故事场景的复现,也加强了对故事真实性的佐证,从而更好地保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总的来说,故事讲解类节目及其运营的公众号正是凭借其“自身的美学向度和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传播的内容特色,探索出了一个文化传播的新范式”③彭翠、陆观荣等:《论诗词类公众号的传播与创新》,《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7期。。但作为一种全新的范式,在文化类节目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传媒语境下,故事讲解类节目由于节目性质和播出模式的限制等因素,也表现出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二、故事讲解类文化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繁杂,定位模糊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就已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充分重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开掘。可见,故事讲解类节目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传播新形式,既要主动承担起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任,也要在娱乐至死的浪潮中把握好自己的风向标。然而,综观《经典传奇》不难发现,该节目的选题更多地关注“奇”与“疑”,而忽视了一个总的核心。这是由于该节目除了讲述历史事件和社会时事问题,在选题上还有类似于科学揭秘类的故事,令受众很难感受到统一的思想主题。诸如2019年9月18日播出的《解密“黑枪”奇案》,经讲述发现,原来就是一年轻男子在田地里练习射鸟的事,庸常至极。从标题来看,这样的故事的确可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但却没有实际的传播价值,严重偏离了节目定位。毋庸置疑,作为文化类节目理应不忘自己的节目定位,注重培塑观众的灵魂,否则就会陷入内容繁杂、定位模糊的窠臼之中。

(二)选题缺乏体系性

《经典传奇》与《大揭秘》在选题方面均表现出了面面俱到的倾向,凌乱而缺乏体系性,且对往期节目也未曾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就2019年的《经典传奇》而言,它在1月9日播出的《揭秘最后的纹面女》与1月10日讲述的《诡异的祭祀活动纹面的女人》实际是一类事件,缺少了专题化处理。显然,倘若类似情况反复出现,势必会让受众产生节目选题匮乏之感。相较而言,《大揭秘》近期的做法就显得相对成熟。既有《徐志摩的爱情之原配张幼仪》《徐志摩的爱情之情迷林徽因》,也有《徐志摩的爱情之情迷陆小曼》,基本较为完整地讲述了徐志摩大致的爱情历程。可见,这类专题化处理对受众来说,比较容易形成清晰的历史认知。遗憾的是,《大揭秘》也还尚未将这样一个模式继续推广,后续选题涉及领域整体较为驳杂,基本涵盖了历史、军事、政治、外交、自然等各式话题,缺乏体系性,难免留给受众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三)互动性较差

在媒介使用上,故事讲解类节目本身较为依赖传统的电视媒介,这在新媒体时代显然不利于节目与受众的互动。其中,深受好评的《经典传奇》与《大揭秘》同样也没有摆脱这一困局。故而,二者平台的前期宣传与后续互动都差强人意,且缺乏与受众及时有效的互动。置身于自媒体时代,《大揭秘》竟然都没有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只有一个屏幕上方的二维码,而扫码进入后也不过是一个湖北卫视的微信公众号。《经典传奇》虽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但其设置的《故事回顾》栏目所讲述的多为自行虚构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权威性。此外,两档节目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也较低。其中,《大揭秘》为两万多人,而《经典传奇》粉丝数量仅三千多人。相较之下,热门娱乐综艺节目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竟达上百万。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可见,“传统电视节目的转型发展需要社交思维在电视与新媒体间发挥连接作用”①彭翠、赵静等:《论社交电视在文化益智类节目中的困境与对策》,《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只有不断重视自媒体的自我宣传,不断加强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故事讲解类节目才能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主持人更换频繁

由于故事讲解类节目形式的限制,节目主持人尤为重要。因为主持人既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各个部分的连接者,推动着节目流程,把握着故事进展。同时,主持人的讲述风格也影响着整个听故事的氛围。不得不说,《经典传奇》与《大揭秘》的主讲人水准、素质都较高,但两档节目呈现的共同问题就是时常更换节目主持人。通过弹幕不难发现,多数网友反映主持人更换太过频繁。刚刚适应一个主持人的讲述风格,却又换了另外一位,让受众忍耐度直线下降。事实上,一档优秀的节目完全可以利用主持人的独特性,形成属于自己的节目风格,甚至形成自己的品牌。正如《老梁讲故事》与《传奇故事》那样,老梁与金飞似乎已成为节目的一张名片,取得了“品牌效应”。

三、故事讲解类文化节目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定位,加强品牌塑造

史安斌教授提出:“品牌被视作一种与竞争对手进行区隔,并在组织层面上进行自我定位的方式。这种定位方式不仅有助于媒体生产者进行内容把关,也有助于受众形成对于媒体内容的预期。”①史安斌、王沛楠:《智媒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品牌重塑》,《电视研究》2018年第7期。显然,故事讲解类节目也要明确市场定位和文化定位,并构建自身独特的节目发展目标,从而担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打造一块中国的节目品牌。

1.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故事讲解类文化节目中,要提高传统历史故事的占比。因为,历史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郝雨教授提出:“今天我们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归根结底重在发扬诸子百家的文化,诸子之学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真正源头,才是我们的文化之根。”②郝雨:《“新子学”与民族文化复兴大方向——兼与陆建华先生商榷》,《管子学刊》2018年第4期。儒家、道家、法家,尧舜禹时代的禅让贤士,西周时代的立法宗族,三国时代的狼烟烽火,大唐帝国的开放繁荣……浩瀚历史烟海中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寻找与传承的文化珍珠。只有文化延绵不断,民族才有希望。

2.注重国民素质的提升

作为一档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内容上注重国民素质的提升,在选题上注重故事的专业性、真实性与知识性,无疑既是故事讲解类节目的媒体责任,也是其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据中国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大趋势。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受众对节目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只有质量高、专业性强的文化节目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注重选题的专题化、系列化

随着受众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他们在观看节目时越来越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只是难以预料屏幕上会展现什么。基于此,节目组在选题方面就应该尽量以专题化、系列化的方式呈现,以便受众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而言,《大揭秘》既可以在选题上取材于更多历史故事,也可以在现有模式下寻找更加成熟的专业化故事去讲述。而《经典传奇》由于节目内容繁杂且缺少规划,故而在选题上常常被受众质疑为“炒冷饭”。之所以被如此诟病,显然是该节目没有注重所讲故事之间的关联,即没有专题性意识。一言以蔽之,故事讲解类节目所讲述的每一个故事,所面向的每一个群体,都应该做好质量与深度的挖掘,并力争以专题化和系列化的方式还原一段历史,传播正能量。

(三)加强多媒体互动,做好权威回应

在自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多媒体互动是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方法之一。基于《经典传奇》与《大揭秘》的共性问题,两档节目均应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做好延时互动与跨屏互动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加深用户体验。就网上播放而言,节目组可再次加工,并嵌入互动视频。即,在播放过程中弹出问题让受众自行点击回答进行互动;也可以推出以主要人物作为视角的互动视频,以便观众进行视频跳转。此举意在将受众带入主讲人正在讲述的故事之中,在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即时互动提高受众黏性。

(四)注重主持人的职能性

众所周知,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重要中介,且优秀的主持人能够缩短“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距离”①张坦:《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的自我定位》,《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2期。,故而在故事讲解类电视节目中,传播内容本身的专业性与知识性势必要求主持人具有相应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专业性要求主持人应全面熟悉所讲的故事,并把握整个故事的讲述进度与风格;权威性要求主持人应了解相关史实和事实,或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解答受众在平台上所提出的问题。当然,还要加强主持人风格的一致性,以便在更换主讲人时能够给予受众一定的适应性。尤其是当主持人已经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时,受众会因为喜欢某种风格而有意识地去观看节目。基于此,故事讲解类节目不应该频繁更换主持人,否则就有可能失去相当一部分粉丝,降低节目的影响力。

结语

故事讲解类节目是我国文化益智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而《经典传奇》与《大揭秘》作为当前以讲故事为主的文化类节目,尽管在节目定位、讲述风格、选题原则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但在与受众互动、内容选择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同质化严重和娱乐至上的情况下,只有明确定位、塑造品牌,并以专题化的形式和主持人相对稳定的讲述风格去呈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故事,故事讲解类节目才能进一步赢得受众的认可。此外,以历史题材为讲述主体的故事讲解类节目也“只有尊重传统、大胆创新”②彭翠、格勒:《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的藏戏传承探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2期。,才能在如火如荼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也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好故事才能走出国门,进而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并正确地认识中国。

猜你喜欢

类节目传奇选题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坚持,造就传奇
逍遥传奇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