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3-03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
任 丽(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经过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累积、沉淀及洗礼,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为国家、人民带来精神食粮,立足于历史和传统的文化思想,不仅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充实教育界的教学资源。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深度结合,既可以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又可以使青年学生了解文化历程,丰富精神内涵,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使青年学生可以做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良好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首先,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思想精华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方标,只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就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风建设中,当前青年学生具备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担当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髓,这是华夏儿女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青年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来自爱国主义精神的锤炼,也来自民族思维的传承和创新,中华特有之思想体系与思政育人的目标相辅相成。
其次,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展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核心。国学知识的丰富内涵赋予了其自身培养教育和塑造人格的教育功能,《论语》就是古人对文化知识教育功能最好的理解及运用[1]。高校青年学生是优秀民族思维最直接的继承者及传播者,在多年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已受到大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其行为方式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改变。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青年学生复兴传统文化,积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与源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是建设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所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发挥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汲取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促进青年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有助于青年学生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及端正的价值观念[2]。
其次,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新的责任与使命,高校不仅是文化传承及知识传播的组织,更应该是文化知识创新、培养人文精神的战略基地,真实的人文环境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守法意识,弘扬社会新风尚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对于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最后,任何教育系统中,教师都是其中的核心力量,思政中的传统文化能够使教师坚定地面对未来挑战,在挑战中抓住机会,利用自身责任感,使命感和文化底蕴影响学生的荣辱观、社会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局限于教育模式保守、与现实脱节等因素,教育质量及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无形中打破了此瓶颈,传统文化超强的感染力及影响力能充分使学生感受文化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方面的关怀,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唤醒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与社会的融合
课堂教学的理论性较强,传统文化的实践性较强,要想将二者合二为一,将思政作用发挥到极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内涵。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将中国精神更为直观地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青年学生能在课堂上深入感受、理解文化,产生共鸣。教师要发挥主体责任,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融入民族文化、爱国情怀、社会公德、个人品质等实际精神,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运用文化指导,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精神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实行,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精神价值,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具体文化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感受文化的优势与劣势,教育学生文化与社会主义的联系,使之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充满信心。
(二)校园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的学习及生活氛围对培养青年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资本主义腐朽颓废的思想意识会随改革开放逐渐渗透于学生的思想中,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才能对青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适当的时机和场景中引入国学思想、革命思想,吸引学生探索,发现文化规律,在校园活动中快乐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奋斗精神可以作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及行为指导,有助于青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实践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踏入社会之前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的重要途径,在青年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利用博物馆、名胜古迹、红色革命圣地等场所作为教育基地增加国学活动,如古代礼仪、语言、文字等主题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及意义,以达到强化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的目的,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及传承者[3]。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和体验革命纪念馆、教育基地,让学生充分感受当代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地关心祖国的命运与前途,自觉提升创新家乡面貌,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决心。
(四)强化教师的个人素养
学生精神建设既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及职责,也应该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及义务。作为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基础,提升对民族精神和国学文化的学习、理解及认同,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恪守职业道德,让青年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学习民族精神的核心,高校可以对教师的思想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国家发展历程,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传统,丰富民族内涵[4]。
高校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完善青年学生人格的过程中,高校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不能忘本,应该与时俱进地探索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研究思想政治的传统内涵,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