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家书
——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队员们的家书
2020-03-03张巧琴,邹芸,谢晨
1 月25 日,浙中医大二院院护士、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队员刘婷婷随大部队到达武汉,并迅速进入紧张的培训和工作状态。大年初三,她从住地发回了第一封“平安信”。
时间:2020年1月29日下午,大年初五
坐标:武汉
叮咚,第二封家书,请查收!
嘿,家人们,下午好!我现在刚从医院回来,冬日里下午三点的阳光并没有多少暖和,不过只要有阳光,就觉得有希望。
昨天浙江省医疗支援队已经正式入驻对口的武汉四院(普爱医院)进行医疗支援。今天是我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天。想必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应该是担心又好奇,下面我将把大家想知道的,以及我想告诉大家的,跟各位家人们一一分享。
我们对口的武汉四院,是一家省级三甲骨科专科医院,现改为新冠肺炎观察期患者留观医院,收治疑似病例患者。我们浙江省医疗队接管了他们两个病区,负责这两个病区里面所有的医疗、护理、院感防控工作。工作时间每四小时一班,特殊情况随时调配。今天我上8-12点的班。仅仅四小时的班从昨晚就开始准备了,带好所有的防护用品,拍照发队长检查。今天六点半起床吃早饭。出门前佩戴好一次性帽子,N95口罩。进医院后匆匆到达清洁区更换防护服、护目镜、手套、脚套等防护用品。每一重防护都是对自己的保护,容不得一丝马虎;每一个防护步骤需谨慎仔细。大家两两相互检查合格后七点五十进入病房接班。
平时的常规操作在这里却难度加倍,对体力和专业都是很大的考验。因为隔离衣和防护衣是连帽一体、不透气的,穿戴好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憋闷,甚至行动不便。戴着三层手套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速度比平日里要慢很多。连续穿刺两个患者,我护目镜上已经全是水珠,感觉后背已经湿透。在工作中的4个小时里,必须坚持不脱下防护服,所以不能排尿,也不能喝水。大量的出汗加上摄水量不足,下班后脱掉防护服和口罩,我甚至嫌弃镜子里的自己,真的是“没有人样”。鼻梁和耳朵勒得生疼,不敢去触摸。回到住处,按照要求做个人卫生,水龙头打开40°的温水溅到手腕的那一刻,钻心的疼,原来多次的洗手我的双手已经从干燥变得开始发红,并且在破皮的边缘徘徊。
我是这样,所有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甚至他们比我们更苦,更累,支援队没到之前他们工作时间8小时,12小时,甚至无休。不过,请家人们放心,我会早早休息,养好体力明日再战!
抗击新冠肺炎是场猛战,更是场硬战,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同时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一切安好!
让我们一起为浙江省医疗支援队加油,你们同样在杭州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请多保重!顺祝
家人们安康!
刘婷婷
2020年1月29日
这是浙中医大二院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吴丹写给6岁双胞胎儿子的信。自从1月28日奔赴武汉,身处异乡的吴丹说,最牵挂的还是自己一对可爱的儿子。
亲爱的滴滴和嘟嘟:
今天是妈妈来到武汉的第3天,很忙碌,但是就像妈妈之前跟你们反复说的,无论妈妈在哪里,无时不刻都想念着我亲爱的宝贝们!
想想我们是计划初三全家人去北京旅行,期待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因为我的宝贝们很想去北京看故宫,升国旗,爬万里长城,吃糖葫芦和北京烤鸭……,写到这里,不禁流下了眼泪。因为妈妈要在这一天跟战友们去武汉支援,抗击“病毒”疫情,所以没能带着你们俩去旅行了。不过当你们知道不能去北京的时候,你们俩没有哭,没有闹,而是对爸爸妈妈说:“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我们不能出去?”
就在妈妈出发的前两天,我们一家人看了电影《流感》。晚上妈妈也给你们讲述了绘本《写给孩子的冠状病毒》,从中你们知道了冠状病毒的取名来源,是因为他长得像皇冠。随后你们俩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皇冠的雏形。还问妈妈:“这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呀?”妈妈说:“是的。如果妈妈去病毒最多的地方抗击这个病毒,你们说好不好?”哥哥说:“好!我妈妈最棒了!可以帮助很多人,让他们尽快好起来了。”弟弟说:“不行!我不想离开妈妈,不想要妈妈离开我!”我知道你们担心妈妈,我知道你们很想抱着妈妈睡。说着说着,你们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临行告别,我们互相拥抱,你们往日在妈妈外出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要第一个回来”!这一次,这句话饱含了更多的意义。妈妈肯定第一个回来,一定平安归来!妈妈到武汉的第1 天,知道弟弟跟爸爸在一起睡得很香很香,很开心。你们没有让妈妈担心,妈妈很放心。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有视频,但不敢多视频。妈妈只想跟你们说:“妈妈在这里很好!妈妈会全力抗击病毒,妈妈会跟叔叔姨姨们一起打败病毒。你们在家乖乖的,等妈妈回家!”
爱你们的妈妈亲笔
2020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