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戏曲表演舞台节奏的把握
2020-03-03严建峰
■ 严建峰
戏曲是歌舞的一种综合的表现形式,在一般的表演过程中并不追求每一个细节都真实,但对节奏的要求较为严格。戏曲演员在舞台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对主要的行为节奏进行深刻熟练的掌握,以此来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真实生活进行整体的反映,这也就是戏曲舞台表演中的现实主义。本文以舞台节奏因素作为研究的基本点,探究在表演的过程中如何对舞台节奏进行准确的把握,为日后的舞台表演提供相应的借鉴与思考。
一、戏曲舞台节奏的价值体现
在戏曲的表演艺术中,节奏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关键性概念,节奏的改变使戏曲的变化更为多样,使演出也呈现了“高低之分”。一出戏曲的节奏快慢直接影响了戏曲演出的成败,节奏串联起剧情的变化,使表演更加生动直观。这都体现出了节奏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戏曲的节奏处理以及相关的表演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以及深刻的美学含义,这其中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的表演力,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其塑造的形象是否生动、深刻,直接影响着其价值的体现。“形象的生动性”主要在人物的外部表现,“深刻”主要体现其自身的规律性,所以艺术形象的价值体现是由生动的外部表现来表达出深刻的内部含义,戏曲中的节奏规律正是将外部与内部进行紧密的连接,使艺术作品的价值得以体现。
2.欣赏价值与普遍意义
审美的活动是人主观意义上的一种活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标准主要体现在“寓教于乐”中,也就是将艺术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与所要表达的意义通过生动优美的艺术形式进行体现,以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的观众心理,使作品具有普遍的欣赏价值。戏曲的舞台节奏能够使表演的剧情更加紧凑并且合理,具有强烈的故事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有美的享受。
二、戏曲表演舞台节奏的把握
戏曲舞台的节奏是由较多的因素综合构成的,因此戏曲舞台的节奏构成因素也是多样的,这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剧情的矛盾变化
一出戏的节奏变化与剧情的矛盾程度息息相关,伴随着矛盾的发展进行快与慢的区分。若是想要准确地把握舞台的节奏,首先便要把握矛盾的发展过程,从变化的节奏中来展现情节的发展,使观众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例如在《狮子楼》的剧情中,武松的出场强悍有力,这是正面的代表,而公堂是虚表,需要进行弱化,这样相互对比、一明一暗地进行表达大大增强了舞台情节的轻重缓急,从而加强了情节的冲突性。对节奏的快慢进行张弛有度的把握,不仅能够使舞台的表现更生动,也将情节更有力地进行了展现[1]。
2.人物行动的变化
戏曲不仅仅是综合的艺术,其更重要的是表演的艺术,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必须遵从节奏的变化,行动中的三要素也要求演员必须得起伏表现有序,将舞台节奏的丰富多彩进行展现。在描绘人物的内心情境中这一表现更为突出。以情节的发展作为依据,根据人物的内心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进行行动上的体现。例如在表现得意忘形时,刻意采取“翻”“扑”等技巧,又如在展现心虚的情绪时,刻意运用“蟒袍武生”的行规程式,将内心的活动通过动作进行展现。直观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使舞台的节奏更加灵活。伴随着剧情的变化将人物的行动进行调整,运用不同的表演技巧来实现对舞台节奏的掌握,将人物的内心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使舞台的表演成果有效地提升,更是增强了戏曲表演的观赏性。
综上所述,对舞台表演节奏的掌握不仅仅是体现导演综合能力的方式,也是戏曲表演的美学艺术、欣赏价值的展现。戏曲在掌握人的行为来形成自然节奏的基础上,也将人物的内心以及剧情的变化由内在转变为外在的体现,使得戏曲能够通过节奏来向观众展示其内在的意义。戏曲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空间,但其自身的节奏规律不能摒弃,把握好表演中的节奏才能够将戏曲的内容完整、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使戏曲的表演趋于成功。
注释:
[1]苗军:《戏剧舞台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分析》,《人文天下》,201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