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推拉理论的闽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泉州市落户拉力

(1.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2.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使得农村人口锐减,导致农村空心化,而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限制农村宅基地只能在本集体中进行流转,严禁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流转,也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使得农村宅基地数量和面积持续增加,这也就出现了农村宅基地面积不减反增现象。据数据显示,2001-2011年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33亿人,但以宅基地为主的农村建设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另外研究发现,全国“空心村”闲置宅基地的综合整治潜力约为1.14亿亩[1]。泉州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主要经济指标名列福建省前列。2017年全市农村宅基地面积约为25403.73ha,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76%,占全市农村集体用地面积的30.3%,人均宅基地面积为249M2,高于国家约200 M2的平均水平。因此,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土地保障,而大量宅基地闲置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也造成土地的利用缺口与土地闲置之间的矛盾。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因素。

一、研究理论分析

推拉理论是英国学者莱温斯坦(E.G.Ravenstein)在十九世纪提出的人口移动理论。之后,Herberle、Mitchell等进一步提出人口迁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Bogue对理论进行完善,形成成熟的“推拉理论”。农户进行宅基地流转,一方面受到农村人口迁移方面导致宅基地进行流转的推拉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进城落户生活导致宅基地退出流转的推拉作用,另外大量的候鸟式农民工在农村与城市生活工作转换,导致农民迁移与宅基地流转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推拉理论”包括了农户从农村迁出,到城镇迁入两个要素,受到农村和城镇推拉力两个因素作用,与农民在城乡之间迁移存在较高耦合。因此可以应用“推拉理论”分析农民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变量

本文利用分层抽样、整体和典型抽样,于2018年泉州市晋江市、南安市、德化县、永春县4个县100个村2047农户的调查数据,回收2014份,剔除无效样本后有效问卷1954份,有效率95.45%。问卷变量有被解释变量——宅基地流转意愿(LLYY),“1=愿意,0=不愿意”;解释变量——农村推力(NCTL)、农村拉力(NCLL)、城镇推力(CZTL)和城镇拉力(CZLL)四个方面,共17个指标作为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因素(见表1)。

另外,调查问卷还设计控制变量——农户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职业(0=务农为主,1=非农为主)、教育程度(0=小学及以下,1=初中及以上)、家庭人口(0=3口及以下,1=3口以上)、家庭年收入、主要收入来源、承包土地数量等。本研究主要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测算。

三、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泉州市四县市,具有宅基地流转潜在意愿的农户33.54%,不愿意的26.78%,剩余的为说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推拉理论所列因素与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的Cox&Snell R2为0.606,Nagelkerke R2为0.831较接近1,Hosmer和Lemeshow检验的Sig值等于0.831>0.5,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预测分类结果显示,模型总的回判正确率为92.3,说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泉州市农户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注:*、**、***分别代表10%.5%、1%显著水平。

在农村推力影响因素中,“居住环境较差”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种地不划算”和“耕地面积不足”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从影响强度来看,这三者是闽南地区泉州影响进行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泉州地质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这种构造造就了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使得泉州农民居住在山地之上,平原地区的较少;耕地面积较少且不规则,2018年全市耕地面积2176755亩,人均耕地面积0.37亩。该市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该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67.98亿元,比上年增长8.9%,经济总量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他的“生活设施不完善”、“工作机会少、收入较低”对于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较小。

在农村拉力影响因素中,“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熟悉的生活环境”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宅基地面积较大”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目前泉州市农民的生活水平较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可支配(纯)收入20277元,生活消费支出15511元,恩格尔系数40.8%;在农村,一般农户的宅基地面积较大,2018年泉州市人均住房面积75.04平方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都要对房屋进行翻新建设或修葺原来的住房,使得宅基地面积增加。

在城镇推力影响因素中,“生活成本增加”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房价太高”通过1%的显著水平。在一定程度说明,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如房价等是影响闽南地区泉州农户进行宅基地流转的制约因素。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193元,比2017年26044元增长了8.3%;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511元,比上一年增长了6.6%。从调查区域来看,晋江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8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93元,两者相差11612元;南安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1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804元,两者相差12693元;德化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4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84元,两者相差9143元;永春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7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852元,两者相差8873元。另外房价也是影响农户进行宅基地流转的因素。

从城镇拉力影响因素来看,“退出补偿措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较为完善落户措施”和“落户区域较好”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农户的补偿诉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决策,退出补偿措施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决策起到最为关键的正向作用。从受偿方式看,1954个被调查农户中,选择流转宅基地时,选择现金补偿的农户528个,占27.02%,选择住房置换的476个,占24.36%,选择两者均可的96个,占4.92%。不愿意流转宅基地的1100个农户中,选取现金补偿、住房置换、两者均可的比重分别53.74%、33.93%和12.33%。“较为完善落户措施”和“落户区域较好”对于农户进行宅基地流转产生明显的正向激励作用,其中完善落户措施,如提供良好的上学条件、社保等是农民进行宅基地流转考虑的重要因素;落户区域主要是农民迁移到镇区、城区还是市区,也对农户进行流转宅基地产生影响。

另外,家庭人口数量对农户的宅基地流转决策起负向作用,家庭人口数量多,进入城镇生活的负担重,退出宅基地的概率小;家庭收入、职业类型对于农户的宅基地流转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收入高、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家庭,具备搬入城镇生活的物质条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较强;承包土地数量多的农户,倾向于从事农业生产,退出宅基地的可能性小。

四、研究结论

采用“推拉理论”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对影响闽南经济发达地区泉州市农村宅基地流转因素分析,发现“居住环境较差”、“种地不划算”和“耕地面积不足”是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农村推力因素;“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宅基地面积较大”是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农村拉力因素;“生活成本增加”和“房价太高”是影响农民流转宅基地的城镇推力因素,“退出补偿措施”、“较为完善落户措施”和“落户区域较好”是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城镇拉力因素。论文尚未将农户从年龄等方面分为老一代农民和新一代农民,他们对宅基地流转的态度可能不同,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泉州市落户拉力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自不量力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