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素养在2018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数学中的体现
2020-03-02王汉骄朱天斌
王汉骄 朱天斌
【摘 要】 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我们再一次回看2018年的高考试题。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试题让我们眼睛一亮,确实体现出了数学学科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个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关键词】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就全国卷I理科数学在几个板块的试题展现形式谈谈6大核心素养的体现。
第一,在函数、导数方面,涵盖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分段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充分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性质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导数作为研究函数单调性的一种方法也得以体现,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三大素养得以展现。
第二,在解析几何的考查方面,基本概念、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到位,运算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目,学生在此可以展示出数学抽象这一学科素养。尤其是19题(题文略),题目背景源于圆锥曲线的定义(第二定义),能够充分考查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第三,立体几何方面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直观想象的素养的要求。题目有图形的展开(第7题)、平面的运动(12题)、图形的翻折(解答题18题),对于18题,虽然高中教材教会了学生建立坐标系解决线面角问题,但是以传统的几何法更容易获得正确答案。
【说明】此题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可以建立函数证明当截面为正六边形时的面积最大,也可以由对称性入手,比较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面积,较大者即是答案。既有动态的函数思想,又有对称性的理解。
第四,統计概率题目与生活密切联系,背景公平,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旗帜鲜明地展示出对学生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素养的考查,也体现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解答题20题(题文略),题目叙述清楚,概念清晰,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准确理解两个概念:独立重复试验和二项分布。
第五,知识点覆盖全面,除以上四大板块外,集合、复数、解三角形、向量、数列、排列组合、线性规划、极坐标、不等式均有考查。特别的,程序框图、定积分、柯西不等式等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没有涉及。这一部分在新课程教材中进一步弱化,甚至删除。
对以后数学课堂教学或高考备考的指导意义:
1.引导师生重视教材,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
2.平时多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锻炼。
3.多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4.不要将大学里的知识生硬灌输给学生,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姜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6(2).
[3]姜刚.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
[4]姜刚,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N].中国教育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