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探析

2020-03-02黄毅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青年员工企业

黄毅春

【摘  要】青年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青年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事业发展的未来。青年员工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企业的现在和将来。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青年是基础,人才队伍形成离不开青年人才成长的过程,加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构建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Abstract】Young employees are the main force and new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Young tal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Their high and low quality determines the future of enterprises' career development. As the backbone of the enterprises, young employees carry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enterprises. If enterprises want to develop, talents are the key and youth is the foundation. The formation of talents team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growth process of young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wth and success mechanism of young employees will in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企业

【Keywords】young employees; growth and success mechanism;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156-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大批量引进高校应届毕业生,青年员工人数迅速上升,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青年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及发展。如何快速提升青年员工素养,使之成长成才,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需求,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基础,特别是青年人才,加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构建,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愈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最关键的资源要素,企业的最后一战必然是人才之战。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只有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企业的发展才有动力,企业方可拥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求得生存和发展。

3 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

通过了解相关文献及实践经验,可大致梳理出参加工作5年内的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企业青年员工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关注的重点有明显差异,因此,其需求也有较大的不同。如何有效结合青年员工成长特征,满足青年员工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正确引导、激励青年员工,使其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助力其成长成才,是企业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4 构建有效的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

4.1 构建以企业文化为基的入职教育机制

入职教育是青年员工认识企业的第一个环节,入职教育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年员工对自身及企业的定位。因此,要提升对入职培训的认识,通过入职培训,合理引导青年员工,向其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及认同度。在入职培训中,要对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加强对职业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激发青年员工努力为企业作出贡献,创造良好的入职培训氛围,培养团队凝聚力。整个培训过程要以企业文化为基,使其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能够充分融合。

4.2 构建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导师机制

为保障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企业应选拔建立一支认同企业文化,有工作经验、专业造诣、管理能力和乐于分享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指导青年骨干的成长和发展,解决青年骨干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问题,提高任职能力。同时,企业也要关注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导师的培养,通过相应的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教练辅导的时间、流程、工具和技能。

发挥导师带徒在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聆听员工心声,有效解决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青年员工适应新环境,增强企业归属感,激励青年立足崗位、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并进行有效反馈,从而在辅导过程中,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绩效,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4.3 构建新颖有效的青年员工培训机制

青年员工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及创新性强,不喜欢受约束,但往往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准确。因此,企业的培训必须考虑到青年员工的特征,采取多样的培训形式,避免理论性过强,同时,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培训能够行之有效。

第一,注重传承和发挥好日常教学培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定期、有序举办管理类青年骨干培训班、技术类青年骨干培训班、技能类青年骨干培训班,或是日常教学如“每周一讲”“人人为师”等日常培训。内容可以是专业技能、党性修养、法律法规等,虽然看似枯燥乏味,但如能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往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养分来源,使青年员工在“听”和“讲”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第二,注重组织外出培训。外出培训往往带有新鲜感,容易调动青年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同时,走出去也是青年员工开阔眼界、打开思想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往往能够激发青年员工自身的灵感,促使其进行创新性工作。第三,注重对青年骨干进行项目锻炼。优先选派青年骨干参加企业大项目或重要项目、新任务或突击性工作,对其提要求、教方法,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接触和了解企业不同职能领域工作,促进青年骨干在实际工作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跨团队工作能力。第四,建立青年员工动态跟踪机制。对青年骨干人才进行全程的动态跟踪考核,定期组织青年骨干与相关领导、导师座谈,充分沟通,掌握青年骨干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和培养进程,汇总整理培训档案,考评培训效果,收集评价意见,及时评估能力素质提升情况。

4.4 构建完善的青年后备干部梯队建设机制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给青年骨干压重担、促进其成长成才的苦药良方。各专业系统根据本专业系统的能力提升要求,从支撑业务和打造专业梯队角度出发,选拔一定比例优秀青年骨干纳入相关专业系统人才梯队,通过系统化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激发工作热情和赶超的比拼精神,稳步提升专业任职能力,从而建立起与业务匹配的专业人才梯队。

4.5 构建青年员工激励机制

新时代的青年员工往往比较看重企业所提供的公平环境和发展机会。企业要保障组织内具有良好的激励氛围,使付出者有收获,有贡献者受尊重,以增强青年员工干事创业激情,进而带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激励的核心是公平公正,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正确引导员工,以奋斗者为本,以劳动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搭建高付出高回报机制,坚持公平、平等标准。第二,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坚持任人唯贤、不论奖排辈,坚持竞争、择优,促使奖励和机会向成功者、奋斗者、业绩优秀者倾斜,推行考核体系贡献制,强调工作效益产出,一切以价值创造者为基础,让奋斗者有回报。第三,要不断增加、删减激励项目与激励内容,完成激励机制的不断更新。静态地看,企业内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位的员工需要的激励不同;动态地看,员工随着职位的升降所需要的激励不同,企业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状况的改变而需要运用的激励手段也会不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机制不能只是在成功时锦上添花,而且应能在受挫时雪中送炭,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机制更加有效。

5 结语

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青年人才是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与核心,构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将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不断地系统、完善、固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萍,刘国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05):34-37.

【2】郭延海.国有企业青年岗位成长成才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14):155.

【3】徐明.职场中的社会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雇佣关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8):87-91+104.

【4】王雙苗.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02):210-211+251.

【5】李敬军.新时期央企驻外青年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04):28-35.

猜你喜欢

青年员工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时期企业如何开展青年员工政治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