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2020-03-02杜春鑫崔巍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预警监测

杜春鑫 崔巍

摘  要: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地震监测预报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传统的数据监测中对地震数据解读和模型化检测来说准确度不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震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大量地震数据,从数据中进行精准分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下地震监测作用对预测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效能。

关键词:大数据  地震  监测预报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P31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c)-0023-03

Absrtact: At present, big data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For example, in the traditional data monitoring, the accuracy of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 detection of seismic data are not high.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seismic researchers can obtain a large number of seismic data through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conduct accurate analysis from the data,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scient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the influence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on predic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s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Big data;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1  提高地震監测预报水平

1.1 地震监测预报的现状

作为一项预防工作,地震监测与预报在地震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地震预报,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中国目前有147个国家地震监测站和1206个区域台站,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并建立庞大而科学的地震监测网络。通过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地震预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地震网络监控的地震数据首次可以通过软件和媒体渠道(例如广播和电视)公开,以此来规避地震灾害。

1.2 地震监测和预测水平

地震监测和预报的最终目的是提前了解地震情况,并根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发出不同的警告信号。尽管地震监测和预报在预防地震灾害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协调机制的复杂性,现阶段我国在监测和预报当前地震方面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当前,地震监测和预报的主要依据还是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对极端地质条件的识别。通过分析过去的地震案例可以提高长期地震预测的可靠性。我国自然灾害众多,其中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国民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我国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方面仍未取得质的突破。

1.3 建立地震监测预警机制

当前,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这就需要把地震防灾重点放在加强预警系统,以便人们可以接收有关即将发生的地震的预警信息,以减少伤害和财产损失。随着中国地震预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已建立了5000多个地震预警站,地震台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地震监测站和预警站的建设使有效监测地震活动和通过运输信息中心接收即将发生的地震警报成为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发出预警方法,地震发生后,震中首先传播“P波”,然后传播“S波”。“P波”运动非常快(5.5~7km/h),而“S波”运动比较缓慢(3.24km/h)。当地震台站在监视区域中首次接收到地震波P时,它可以将地震波信息转换为快速传播的电磁波。建议地震监测中心及时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在S波破裂之前立即发出地震警报。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地震来临时接收到警告时间10s可以减少39%的致命伤害,警告时间20s可以减少63%的受害者,这项技术对人类而言非常出色。2014年8月,成都高技术灾难研究所通过ICL的早期地震预警系统在云南卢甸成功预警了6.5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近50项地震警告。成都地震科学与预防研究院根据地震监测预报临震的有效性和实际情况,开发了地震预警软件,在发生地震时,可以通过手机获得预警,从而节省了宝贵的人员疏散时间。

2  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2.1 提高防震减灾应急能力

地震通常在几秒钟内发生,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良好的应急能力是防灾减灾的基本保证。 如果没有紧急行动,救援队将无法首先到达灾区。结果,失去了最佳的救援时间,从而导致许多伤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防灾减灾的应急机制,以便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节省时间。除其他事项外,各级政府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当地震来临,突发启用应急机制后,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计划尽快做出反应,并在地震发生后开展救援行动。

2.2 制定日常紧急计划以预防和减轻灾难

根据地震监测和预报数据以及地震地区的实际环境特征,制定了适当的预警计划。这项工作需要以各种形式的地震监视进行持续保护和积极实施。预警是避免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的最有效方法,并且有各种措施来减少灾难后的损失。此外,应考虑对资源分配进行仔细监控,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并了解当前的地质条件,确定重要的地震监视区域。 最后,需要创建全面的地震计划和预警计划。

3  树立正确的地震监测预报发展观

3.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

地震监测和预报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是各预警台站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率。只有在一手资料准确的情况下,才能朝正确的方向进行彻底的调查。此外,必须对监视数据结合相关资料进行适当分析,以获得最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这一点对于地震预报和预警极也为重要。建立地震网络的任务必须集中,在及时的地震监测中增加新兴的科学工具和技术,并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考虑其具体作用。为了简化地震台网的布置,有必要增加地震台网的密度,并改善高地震区和地震区的地震信息监测工作。由于使用了高精度监控设备,因此在仪器的使用中谨慎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3.2 为地震监测和预报建立正确的发展观

由于现阶段地震防灾中地震监测和预测是预防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必须针对可实现这项工作的适当发展的可用设备和技术制定全面的科学和系统计划。保持正确的发展观为所有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基础。具体要求必须满足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地震预报的现状,并且必须阐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另外,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了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在科学和实际的方向上进行地震预报和预报工作。第二,我们需要使用更有效的科学技术,并引用历史数据,通过基于统计的经验分析,可以有效地监视当前的地震活动,以获得准确的地震时间估计。建立准确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发展概念有助于理解地震的现实,同时,现有的合理资源分配方法突出了重要的监测领域并提高了检测效率。

4  提高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方法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监测与预报技术已跃居世界第一。考虑到当前的问题,我们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对现有的地震网络进行合理化调整,使其适应模型的实际要求。使用地震电磁卫星观测意味着监测地球附近宇宙层的环境变化,积极监测和预测海平面,通过改善地下地震预报系统来扩大研究范围,并改善传统地震预报系统的缺点。地震监测与预警站实时监测关键区域。做好地震预警工作,启用多通道预警信息,减少损失。

5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震监测与预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分析机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考虑到由于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和地震监测和预测的不确定性,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可以概括地震和变化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当前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中,已广泛使用了不同数据之间的内部规则。依靠大数据的合理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准确性。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随机性导致地震监测被多种因素所影响。因此,只有通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全面的地球物理分析,才能科学地了解地震监测和预测,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过去,参与地震监测和预测的工作人员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处理大量的数据来确定结果,并分析过去的数据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伪造信息。使人们很难理解地震的规律性。如今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科学,有效地分析相关信息,并且发现数据与长期开发方法之间的关联可以使数据更准确,更有价值。同时,大型数据库非常便于研究,并提供丰富的研究和数据样本。

6  结语

目前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仍在研究中,我们已经了解地震活动是有规律的,但对地震发生的规律仍然缺乏认知。因此,我们需要在地震监测预报这一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做好监测预报,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行动相结合。并通过使用各种成熟的技术,积极做好地震监测,稳定社会,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晁军,陈会忠,李卫东,等.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4):1561-1568.

[2] 王卓识,李宁,史红军.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J].科学技术创新,2019(35):32-33.

[3] 王棵佳,栗宁,赵瑞,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地震监测预报的影响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5):49-50.

[4] 祝意青,刘芳,徐云马.重力监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与展望[J].国际地震动态,2018(8):9-10.

[5] 谢磊,杨涛.大数据背景下的地震工作创新[J]. 高原地震,2018,30(4):53-57,62.

[6] 巩丹丹,尚俊斌.地壳形变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4):12-14.

[7] 宋田.大数据时代的地震监测预报问题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12):82-83.

[8] 朱春露,劉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6):142-143.

[9] 李宁,王卓识.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4):117-118.

猜你喜欢

预警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