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
2020-03-02王百茹
王百茹
【摘 要】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K+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較大的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溶血现象;血液检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66-02
临床上溶血现象对于血液检测效果有着较大的干扰与影响,是临床的血液检验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干扰因素,溶血现象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外被部分特殊物质包裹,致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待测物质高于实际存在物质,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1]。因此,在血液检验过程中,有效避免溶血现象,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41.3±4.2)岁,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67岁,平均年龄为(42.6±4.7)岁,观察组给予人工溶血与规范离心分离进行血液检验。上述所有人员均于清晨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采血,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与分组 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人员86例,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在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在30 min之后,进行10 min离心机规范离心,离心速度为1200 r/min,血清分离之后,提取1 mL血清作为检测样本。观察组给予人工溶血之后,进行10 min离心机规范离心,离心机速度为1200 r/min,待血清分离之后,提取1 mL血清为血液检验样本。样本的收集与提取、处理与检验,均交由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血液检测人员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尽量一次成功。
1.2.2 检测方法 对照组使用的血液检验仪器,选择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与配套的试剂与检测试剂,使用生化血液分析仪对提取的血清标本进行检验,对对照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以及肌酐(Cr)等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并选择电解质的分析仪对血清标本中的钾离子(K+)浓度进行检测与记录。观察组的溶血标本选择玻璃棒将试管中的血块捣碎,进行离心操作之后,可通过肉眼发现血清中红色物质,然后对血红蛋白的浓度进行测试,待血红蛋白>1.5 g/L时表明溶血标本,之后的检验操作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血液检验之后,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人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以及肌酐(Cr)等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获得的所有数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血液检测的ALT为(66.73±2.23)U/L、LDH为(206.35±6.69)U/L、AST为(57.22±2.81)U/L、BUN为(5.79±1.73)mmol/L、GLU为(5.78±2.34)mmol/L、K+为(5.71±1.44)mmol/L、TG为(1.19±0.16)mmol/L、CHOL为(4.98±1.25)mmol/L、ALP为(6.33±1.96)U/L、Cr为(83.37±3.16)U/L、UA为(366.61±12.56)mmol/L。对照组血淮检测后ALT为(56.16±2.15)U/L、LDH为(102.17±4.72)U/L、AST为(44.35±2.23)U/L、BUN为(5.45±1.67)mmol/L、GLU为(5.34±2.13)mmol/L、K为(3.61±1.20)mmol/L、TG为(1.33±0.14)mmol/L、CHOL为(1.61±0.53)mmol/L、ALP为(123.63±5.41)U/L、Cr为(86.28±3.21)U/L、UA为(364.76±14.10)mmol/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依据血液性质的不同,血液标本的溶血可以分为体内与体外溶血两种,其中大血管手术后,人工心脏瓣膜属物理体内溶血原因,恶性疟疾是化学体内溶血的主要原因,部分药物自身具备的毒性作用也是体内溶血的重要原因,冷冻、振荡以及抽血操作时负压过大,水浴温度高等是机械体外的主要破坏因素,表面活性剂是化学体外溶血的重要原因,遗传相关的红细胞脆性高是代谢体外溶血的主要原因。此外,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进针不准,也会引起溶血,检验注射器时推射力度不合理会造成试管大量气泡,加之混匀血液标本时,力度大也是溶血产生的重要原因[3]。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由此可见,溶血现象充对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较大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宁霞,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J].中外医疗,2014,05(14):181-182.
[2] 周霞.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7):117-118.
[3] 文韬.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临床探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