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03-02刘杰程彩虹杨光
刘杰 程彩虹 杨光
【摘 要】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优质护理服务流程实施护理。住院1周后,有责任护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指标、护理质量指标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措施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缓解患者心里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显著,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65-02
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易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此病的危险性已由大家所认知,因而患者精神上承受压力较大,易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障碍,从而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发作,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通过对AMI患者84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取得满意效果[2],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首次发作,均未行血管成形术,病程在1周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WHO的AMI诊断标准[3],既往无精神障碍病史,语言表达清晰,可理解调查内容,无认知障碍。观察组男62例,女22例;年齡35~76岁,平均年龄(56.3±4.6)岁,平均发病3.76 h。对照组男58例,女2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7±4.3)岁,平均发病3.79 h。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优质护理方法 成立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质控员组成领导小组,根据优质护理方案制定护理工作方法及流程[3],根据护士层级及病例病情合理排班,护士长及质控员对病房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进行考核。 优质护理措施:即每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有固定的护士对主管的患者实施连续性、有预见性、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接待患者入院,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其病友,态度要和蔼,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关心爱护患者,缩短与患者距离,取得患者高度信任。②制订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并根据计划进行休息、饮食、用药等健康指导。③细化基础护理:入院后患者日常生活由责任护士协助完成,做好晨晚间护理,减少陪例与探视,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刺激,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④做好专科护理:责任护士除掌握专科疾病知识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前期收缩和室颤,要立即报告医生,并争分夺秒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将各项数据认真记录。⑤急性期心里干预:发病初期,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里尤为重要,在取得患者高度信任基础上,以相关的专科医学知识为基础,恰当的介绍所患疾病的有关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对错误的认知、不良行为及应对方式给予指导和纠正,调动其积极配合治疗的决心和信心。⑥恢复期心里干预:此期患者担心疾病预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责任护士给予恰当建议,制定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并协助实施,使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知识掌握方面取得效果,同时采用口头指导的方法,让患者进行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从而使患者精神得到松弛,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解除焦虑、抑郁心里,从而改善呼吸循环功能。⑦家庭、社会干预: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配合与支持,通过家属与患者沟通,建立患者精神支柱,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
评价方法:①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采用SAS和SDS进行评分并比较,其评分标准以50分为临界。②两组患者住院指标、护理质量指标:平均住院日、护理工作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措施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各级医院开展的示范工程,旨在以病例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服务,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即以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开展服务的主要项目。AMI患者日趋年轻化,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康复等各个环节,发病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小板聚集,脂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诱发心律失常,形成恶性循环。不良情绪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治疗结果和预后,在上述护理流程中,针对患者各种不良行为、心理状态,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较好的消除了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综上所述,护理例员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充分了解其心理、生理和社会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因而优质护理模式在对患者的心理引导和情绪舒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正福.内科重症监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6.
[2] 胡秀芬.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M].北方药学,2013,3:176-177.
[3] 蒿光艳,杨雪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0(5):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