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影响的效果观察

2020-03-02向容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效果

向容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时间选择为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所有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效果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组间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家属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发现对照组在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两组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不同护理措施;效果;传统护理;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20-01

前言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为严重肺部感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哮喘持续状态,疾病具有发病迅速、发病率高等特征,临床症状為呼吸困难、胸闷及脑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出现死亡,寻找可行性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对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疾病很有必要[1]。因此,选择的实验对象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治疗的100例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观察使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产生的护理效果,具体结果见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时间段内本院治疗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例数选择为100例,随机将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60:40例,年龄最大为10岁,最小为0.5岁,平均值为(5.12±1.06)岁,病程范围是2~6小时,病程平均值为(4.151±1.02)小时。两组对比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干预,内容为:入院时及时将患儿送至重症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在24小时内,缓解患儿的情绪可以使用抚摸与语言的方式,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卫生,禁止在病房内大声喧哗让患儿有充足休息;为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在饮食上使用高蛋白与高维生素食物。

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①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数据有血压、脉搏、呼吸衰竭、体温、身体湿度、皮肤颜色等,当患者上述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处理。②及时进行呼吸道系统,由于患儿的口腔内、咽喉部内分泌物较多,若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呼吸道系统,采用仰卧位现将患儿头部进行倾斜,每2小时对患儿翻身叩背等,及时对分泌物进行清理,必要时使用雾化治疗[2]。③指导用药,根据医师的医嘱为患儿使用药物,用药时需要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用药后及时对患儿的生命体征检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④给氧护理,依据患儿病情与身体素质选择适合的给氧,给氧方式有鼻导管法、鼻前庭吸入法、面罩法等,其中面罩法的数据: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 2~4 L,氧浓度为55%左右,若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缺氧时给予纯氧(100%)治疗。⑤饮食护理,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提供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增加患儿的身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家属不同时间内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计算软件为SPSS 20.0,100例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不同时间内护理满意度评分资料用表达方式为“平均数±标准差”,使用t值进行检验,护理效果数据采用形式为百分号(%),数据采用卡方值检验,以数据结果为p<0.05来证明数据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种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家属不同时间内护理满意度评分,不同时间段为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观察组各时间段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 讨论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疾病的患者由于年龄尚小,各项体内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全,且表达能力较低,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疾病时会耽误救治,加重病情严重者会威胁到生命,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症状表现为通气障碍,且疾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并改善临床症状,需要使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配合。在临床上一般使用传统护理,虽然能够一定的病情,但是由于针对性不强不能进行全面护理,需要强化护理干预对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疾病具有重大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是从观察生命体征、呼吸系统护理、用药指导、给氧护理、饮食指导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有研究表明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恢复时间[3]。本次研究中,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发现对照组的总护理效果为80%,观察组为98%,观察组的总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使用综合护理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护理效果明显。分析在两组患者家属不同时间内护理满意度评分,发现护理满意度评分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满意度随之上升,总体上观察组在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两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不同护理能使护理满意度显著上升。

总而言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晶.不同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200-202.

[2] 胡利萍,黎小红.不同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780-4781.

[3] 单丽华.不同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0):240-241.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