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扁桃体总发炎 切还是不切
2020-03-02鱼小南
鱼小南
4岁的桐桐,每次感冒,最后都会出现高热不退、恶心呕吐、喉咙又红又肿等症状,医生说这是扁桃体发炎。“怎么回事,每次都扁桃体发炎?”妈妈很焦虑,也很着急,她对医生说:“隔壁单元小左去年去医院做了扁桃体切除术,他爸妈说是为了一劳永逸。可是我担心切了会影响桐桐身体。不切吧,每次感冒就会发炎。”
到底应该怎么办?扁桃体发炎是怎么回事?切还是不切?切了会不会有其他影响,不切会不会更容易生病?关于扁桃体,爸妈还需要了解更多。
什么是扁桃体?
扁桃体是一个免疫器官,位于咽部扁桃体隐窝内,是用来识别和处理入侵呼吸道的病原的,也是人体抵御外界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作为第一个关卡,扁桃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抵御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在小儿期(尤其是3~5岁)最活跃,是很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产生淋巴细胞和特殊抗体的功能,儿童期扁桃体的免疫防御作用要比成年期重要得多,尤其对0~8岁的宝宝来说,扁桃体就像一个忠实的保镖。
1岁以下的小宝宝扁桃体虽然有,但基本没发育,自然看不到。一般要到2岁后,扁桃体才逐渐开始发育增大。
什么是扁桃体炎?危害有多大?
扁桃体的免疫能力是有限的,当吸入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或者毒力比较强时,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就会大量繁殖,扁桃体则首先发炎了。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很快就“拖”扁桃体“下水”。相对来说,儿童扁桃体发炎要比成人多见。
扁桃体发炎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很多不会化脓,只表现出充血肿大的症状。部分宝宝会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的陷窝上出现许多小脓栓,严重的会布满脓苔,同时伴有发热、咽痛、黏膜疱疹、溃疡等症状。
急性扁桃体炎不治好,还会变成慢性扁桃体炎,让宝宝成为耳鼻喉科的“常客”。
扁桃体一般喜欢在干燥、温差大的时候发炎,因为温差大,大家待在室内的时间相对较多,空气也相对不流通,容易发病。含有病原的唾液、鼻涕是主要的感染源,也就是说,咳嗽、打喷嚏、吐痰产生飞沫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这是机体对病原体所发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炎症程度过重对机体是有危害的,如果不重视,病原体就会沿着血液或淋巴途径蔓延扩散。宝宝的脖子和下颌处就会有绿豆或黄豆大小的颗粒,反复感染还会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继发病变,并让扁桃体增生肥大,越来越大的两侧扁桃体几乎碰在一起,就像两扇大门堵住了咽部,会诱发宝宝的中耳炎,甚至影响宝宝的呼吸。
扁桃体反复发炎要不要切?
如果宝宝扁桃体反复发炎,要不要切呢?有的爸妈确实会因为这个原因要求切除扁桃体,也有的爸妈不肯切除。
要不要切,医生会慎重考虑。毕竟,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器官。在儿童时期,它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既具有体液免疫作用,可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从免疫这点来看,扁桃体能发挥一定的免疫作用,还是不能随便切除的。
再具体点说,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包括这些(见图):
可以看出,这时的扁桃体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成了很多疾病的诱因,建议还是切了吧,以免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不过,家长可以先对照一下,再考虑要不要切。
一般来说,宝宝扁桃体的轻度肥大很正常,只要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没有成为感染病灶,没有产生较重的临床表现,就不要切了,否则会影响局部的免疫反应,降低身体抗感染的能力。
如果医生建议切除扁桃体,父母遵医嘱才是对宝宝负责。一般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会在4岁以后进行,还要等扁桃体炎症消退后2~3周予以评估,再决定要不要切除。除非扁桃体炎症发作过于频繁,不能久等,才可以考虑在发作消退后数天内施行手术。
对于大多数没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来说,切除扁桃体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研究表明,由扁桃体肥大诱发鼾症的宝宝,手术后3个月免疫力基本恢复正常,说明宝宝的身体在切除扁桃体这个免疫器官后,已经完全适应了生活环境。
一些因慢性扁桃体炎而切除扁桃体的宝宝,在术后21天就可以恢复体重了,之后的生长发育速度也明显加快。
·小药膳·
黄芪丹参乌鸡汤
原料:黄芪15克,丹参10克,乌鸡250克。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切塊,焯水,放入黄芪、丹参,加水1000毫升,煮至500毫升,汤成后可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用法:喝汤吃肉,每天1次,服3天。
功效: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乌鸡性平、味甘,归肝肾肺经,功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诸药共用,共奏补肝益肾,补气滋阴,活血祛瘀的作用。
适用于:肺炎后期,咳嗽不多,有痰,肺部有啰音。
适用年龄:1岁以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