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需把握三个关键点
2020-03-02李芸战炤磊
李芸 战炤磊
“六稳”是在“稳中有变”的形势下保持“稳中求进”的根本要求。“稳预期”在“六稳”中处于基础性和导向性的地位。做好“稳预期”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
把握“稳预期”的动态内涵,强化质量导向型预期
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在不确定的未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借助过去和现在的一切信息,对所关注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的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预测或判断。“稳预期”是指引导广大民众对国民经济的中长期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形成相对平稳的乐观的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预测和判断。通常增长速度和数量规模等指标的变化很容易被观察到,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也相对容易获取,人们对其的预期容易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质量效益指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人们对其的预期也相对稳定。因此,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判断也应从数量层面的速度变化转向全面的效益改善,特别是要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打破速度幻象,以质量效益导向型的预期替代数量增速导向型的预期,平抑预期的波动幅度,减少预期大起大落的现象。
把握“稳预期”的客觀基础,切实提升高质量发展绩效
预期不是盲目的武断猜想,而是一种基于客观实践的合理权衡和理性判断,只有不断改善的客观绩效,才能使人们对未来发展前景保持稳定的向好的预期。因为当期的发展绩效实际上既是下一轮预期的基础,又是对上一轮预期的验证,良好的发展绩效将有助于强化正向预期、修正负向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说,“稳预期”的关键就在于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绩效。
我省未来高质量发展应着力的领域:一是民生就业。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切实解决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难题;同时,着力提升就业的层次和质量,为广大民众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强化其对美好生活的乐观预期和坚定信心。二是创新创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产业经济繁荣发展与百姓安居乐业相得益彰的良性格局,使广大民众对创新创业形成稳定乐观的预期。三是外资外贸。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提升本土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稳妥应对各种贸易争端,保持外资外贸的相对平稳增长。
把握“稳预期”的作用机理,积极探索有效的预期管理策略
一是优化政策导向,确保预期的正确方向。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让民众可以通过宏观政策导向准确把握未来关键经济变量的总体走势,形成以政策导向为基准的预期方向。适当保持政策制定过程的开放性,吸引市场主体和外部专家参与政策制定,使宏观政策充分呼应民众的利益诉求,适当满足民众的预期。
二是完善规则体系,确保预期的稳定可控。完善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明确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准则,增强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可预测性,使不同经济主体对关键经济变量的未来走势形成趋同性的预期。以就业领域为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清晰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更有利于人们对未来就业形成相对乐观稳定的预期。
三是改善信息传递,减少预期的噪音干扰。全面提升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尽量减少预期偏差。政府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搭建不同主体交流和共享信息的权威平台;媒体要强化责任担当,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减少误导、炒作性的报道;公众要增强信息鉴别能力,自觉抵制谣言传播。
(作者单位:《江海学刊》杂志社)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