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法制素养提升路径
2020-03-02刘依菲孔养涛
刘依菲 孔养涛
摘要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综合素养,而法制素养作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社会每位公民的必备素养。现代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引路人,时代发展要求其自身必须具备法制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法制建设培养接班人。然而,在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经济、教育条件等因素限制,使得部分农村教师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法制教育能力明显无法满足学生法制学习需求,加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缺乏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造成教师法制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些问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相关部门需开展深入调查,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教师 法制素养 法制教育 法制意识
基金项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教师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14390023)。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01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关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状态是我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是世界性难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开展扶贫工作的聚焦中心。《中国农村扶贫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扶贫要先扶志,教育方面决不能落后的基本扶贫思想。当今,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视法制教育的突出性地位,强调法制教育要想深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中,首先要提升教师法制素养,为下一代人创建良好法制环境。
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升教师法制素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而言,不仅要扶贫,还要扶志。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性作用。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重视教育的突出性地位,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问题,将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为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提供实践指导…。
(一)法制教育工作的需要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法制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需具备基本法制素养,这样不仅能够践行依法治国方略,还有助于当地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法制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已作为小学课程编入教材中。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及未来长时期内,我国将教育工作的重心又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因此,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升教师法制素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法制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新时代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就扶贫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强调针对扶贫工作中的教育问题,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问题,需各级政府全面起好带头作用,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并且再次强调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将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法制建设问题,还需以提升教师法制素养为前提,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教育政策,为实现现代化法治社会打好基础。
(三)践行人权的基本要求
人权是现代社会中体现人类价值的基本要求。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都需践行人权理念。人权理念的实现不仅需要人类朴素的道德主义观支撑,还需要法制主义为基本人权保驾护航。尤其是当代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法制教育意识严重缺乏,人权主义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法制教育,需教师自身具备基本法制素养,为当地群众及学生提供法制支撐。
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法制素养发展现状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遍存在教育问题,由于受区位、交通、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许多教育设施配备不够齐全,基于此环境下,教师法制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加之教师自身法制素养意识较为淡薄、教育能力不足,使得学生难以受到良好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
(一)教师法制意识较为淡薄
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部分农村教师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其认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现实要求,需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法制意识的培养。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较为困难,更遑论培养法制意识为自身综合素质筑起屏障。教师往往由于专业课程教学较为紧张,从而容易忽略法制教育教学,思想上未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放在教学重要位置。
(二)教师法制教育能力不足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使得很多地区招聘教师予以放宽条件限制,大多是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到偏远地区支教,其本身法制素养较为缺乏,实际法律经验较少。因此,出现专业教学尚可而法制教育能力明显不足的现象。据有关人士调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表示法律基础课程目前已列入教学的基础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民法及刑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白接受教育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但教师却未曾提及未成年人接受教育也是一项义务,许多家庭条件贫困的孩子都辍学在家。可见,教师法律知识的贫乏导致法制教学能力的不足。
(三)法制教育体系不健全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立法不够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在1978年就先后制定了《学位条例》《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后期又颁布了一系列教育办学条例等相关规定,地方各省市人大也制定了将近200多条地方性法规,从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从内部结构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没有形成上下有序、内容完整统一的教育法律体系,尤其在农村教育方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缺乏专项立法,比如教师工作待遇、农村教育经费责任等相关问题并没有纳入教育法制规划中,只是散见于各级教育法规中,导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当前还未形成与教育法相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
(四)缺乏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从当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情况来看,缺乏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也是教师法制素养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师资待遇等多方因素影响,导致很多教师不愿“登门教学”,该地区的教师大多都是本地村民,长期生活在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对外界法制社会的建设情况知之甚少。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致力于扶贫工作,只是针对经济方面单方扶贫,缺乏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关注。法制教育大环境的缺乏,导致教师法制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法制素养的提升路径
在现代化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教师法制素养不仅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实现社会个体价值观及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也具有关键作用。但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法制素养仍然有待加强,经济发展的落后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从多方面考慮这些地区法制教育发展问题,为教师法制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策略。
(一)更新农村教师法制理念
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法制意识薄弱问题,需更新农村教师法制理念,培养农村教师法制思维。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教师进行法律相关培训时,首先,需强化教师权利观念,通过系统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使教师在法制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权利意识,间接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法律意识。其次,还需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对法制价值的认同感,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开展法制宣传与教学理念的良好习惯,从思想上接受法制意识的渗透。
(二)加强教师法律知识的学习
连片特困地区教师需系统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当地政府要对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从教之前的法制意识进行系统培训,合格之后方能上岗教学。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法制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做板报、开设法制专栏主题宣讲活动等,拓宽教师法律知识获取渠道。此外,教师自身也需积极关注国家法制建设的热点新闻,不断学习法律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法制素养。
(三)健全教师法制教育政策体系
首先,需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法制教育立法进程。各级党委和政府需从繁忙的教育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现状,暂时制定相关符合当地实情的教育政策法规,以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现代化法制教育。然后,政府可鼓励高校学生或法律专业人才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法制教学工作,在薪资待遇方面为教师提供良好法制教学保障,留住法律人才。此外,政府还需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法制教育监督体系,积极探索适应当地法制教育方法,健全教师申诉制度,依法处理教师法制教学中的不履职行为,维护法制教育尊严。
(四)创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
首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首先,需提升教师法制素养,相关政府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政府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在这些地区应全面贯彻落实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积极宣传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法制氛围的创造仅仅依靠政府关注远远不够,还需教师积极参与法制活动建设,与相关部门配合,课上以多种形式给学生讲解法律相关知识,比如开展案例教学方式等。此外,还可到其他特困地区进行普法意识宣传,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法制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
四、结语
当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要想实现顺利脱贫,不仅需要物质脱贫,还需要精神脱贫,具体来讲即教育脱贫。教育脱贫的主要动力在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当前我国致力于建设法治型社会,各地教师需具备法制基本知识储备,才能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培养,提升学生法制意识,为依法治国方略提供重要教育支撑。因此,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更需提升当地教师自身的法制素养,加强法制理论学习,更好地为当地学生服务,为祖国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