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弘扬敬业精神

2020-03-02刘智伟刘四平

法制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敬业民族复兴价值意蕴

刘智伟 刘四平

摘要 中华民族富有敬业传统,并由此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忠实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勉敬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中,仍然需要继续弘扬敬业精神,需要每一位华夏儿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关键词 敬业 传统美德 价值意蕴 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064

一、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素有敬业的传统。“敬业”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学记》,其言“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本意指对学业的专注。引而伸之,亦指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与专注。关于敬业的内涵,历代思想家颇多论述,释义有四:

(一)“特敬”

孔子从“仁”出发,用“敬事”指称“敬业”,提出“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强调做事要恭敬诚意、严肃认真。荀子也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指明“敬”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二)“尚勤”

《尚书·周书>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认为“勤”乃敬业之本;曾国藩进一步提出“五勤”说,强调“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才能称得上敬业。

(三)“贵专”

许慎《说文解字>言称:“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意即“敬”就是做事尽心尽职;北宋程颐提出“主一无适”,认为“敬”的本质是思想上的集中专一。

(四)“守恒”

《诗经·大雅·荡》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需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荀子也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诫人们为学做事,须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以“敬业”一词取代“敬事”并予以新的诠释,其言“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人梁启超就直接借鉴其观点,将敬业视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我们的祖先自古就知道,勤劳敬业乃安身立命、齐家治国之本,故视敬业为美德,并通过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大加推崇。在古代,但凡有所作为的皇帝,都首先是勤政敬业的典范。据载,朱元璋是一个少有的勤政皇帝。他曾说:“人君日理万机,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民无所赖,贻患不可胜言。”所以他不畏繁钜,事必亲躬,可谓夙夜在公、励精图治。敬业作为一种职业操守,则要求“百业”之人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即“读书者,当闭户发愤,止愧学问无成,哪管窗外闲事;务农者,当用力南田,惟知及时耕种,切莫悬耜妄为;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务以技能取利,勿生邪念旷闲;商贾者,当竭力经营,一味公平忍耐,毋以奇巧欺人。”在历史上,从遍尝百草的神农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从百工之祖鲁班到改良造纸术的蔡伦,从忍辱负重写出史家绝唱的司马迁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堪称典范,为人景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中所凝结的敬业精神,体现了独特的生存智慧和价值追求,薪火相传,不断激励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毋容置疑,敬业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滋养,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值得长久地传承与弘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续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殷殷期望,寄意深远。

二、中国共产党人是敬业美德的忠实传承者

中國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无论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都始终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秉持敬业传统,并将其提到新高度、赋予新内涵,攻克了无数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首历史,辉煌来之不易。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征途上,爱国奉献精神一以贯之,每一个胜利的取得,都倾注了无数汗水、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自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形成了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敬业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抚今追昔,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浩然正气垂青史”的方志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思德、“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化作红梅映山红”的江竹筠……他们的事迹永载史册,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

“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翻身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敬业精神,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现代化建设高潮,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抚今追昔,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为新中国发展而任劳任怨、奋斗不止的劳动英模们:“高炉卫士”孟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时传祥;“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正因为他们的勤劳敬业,无私奉献,我们的祖国才像神话中的凤凰,一次次涅槃重生,翩翩高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改革开放以来,在爱国奉献、开拓进取敬业精神引领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抚今追昔,我们同样不应忘记那些在改革开放中竞相涌现的“时代楷模”:“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的袁隆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当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扣响“地球之门”的“科研疯子”黄大年,“20年只做一件事”的“天眼之父”南仁东,潜心教育、甘为人梯的曲建武……他们爱岗敬业,至诚报国,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业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敬业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三、以敬业精神托举民族复兴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铄今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有力支撑。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实现的。”⑦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征服,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敬业美德,艰苦奋斗、爱岗敬业。

今日中国,爱国奋斗、敬业乐业已然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充满正能量,逐渐聚合成筑梦中国的洪荒伟力。但也应看到,在职业领域,庸懒懈怠、好逸恶劳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影响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传承中华敬业美德,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敬业观,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新考验,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把敬业奉献精神融入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书写无悔的奋斗人生。

(一)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

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理应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之中,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把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崇高理想的途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二)敢于担当,练就过硬本领

敢于担当,就是要“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就是要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摆脱名利的羁绊,戒除浮躁心态,克服精神懈怠,心无旁骛干事业,勤勉敬业求作为。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不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就会陷入“本领恐慌”危机,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因此,必須不断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升技能,切实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勇于创新,践行工匠精神

爱岗敬业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跳出思维限制,不断挑战自我,寻找新对策,破解新难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时代之所需之必需。为此,我们必须秉承“匠于心、精于工、品于行”的工匠精神,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成就璀璨人生。

猜你喜欢

敬业民族复兴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偶像来了”之吴亦凡:左右自己命运的小爷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职校班主任敬业爱生立德树人研究
试论当好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