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香古镇

2020-03-02邹景洪霞徐军

党员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馆古城古镇

邹景 洪霞 徐军

“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天子渡口”。

上津古镇在郧西县,2007年被国家住建部、文物总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省九有其一。镇中有古城,2013年,入列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想像中,这座神秘古城远在鄂西北边陲,离省府武汉千里之遥。走过才知道,出武汉,乘汉十高铁,经十漫高速,三个多小时,就能品读上津这座弥香古镇了。

漫行碎踏间,细品慢酌中,古镇的青砖灰瓦透着墨香,徐徐打开四千多年厚重的历史巨卷。

那城,比武当山建筑群年长四十岁

入古城得先进古街,当地人称“明清老街”,民居多为清末四合院结构,院院相连,长约两百余米。

漫步老街,街市两旁的建筑物相互对称,布局结构紧凑。推门而入,四合院一进数重,内置天井,四周小屋,雕窗临井、古色古香、风格独特。一般三四户一院,或经商,或耕读,“千里胡洞娃,院子三四家”,说的是四合院的温馨和谐。

据介绍,老街的特点有三——石板路、马头墙、铺板门。石板路可能是当时最好的“硬化路面”了,在古代这可谓“高大上”;马头墙是用石头或青砖垒砌而成,在建筑以木料为主的明清时期,马头墙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火灾向隔壁蔓延;铺板门是为了经商方便,白天支起门板摆摊做买卖,夜间防盗。

老街的尽头就是上津古城的北门——“接秦门”。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距今600多年,比武当山古建筑群还年长40岁。古城周长1278米,南北长306米,东西宽262米,面积8万余平方米。古城形似朝靴,又称“靴子城”,取意“四平八稳”。上津古城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县级古城,也是现存的全国四大县级古城之一。

驻足仰望,城高数丈,雉堞连绵起伏,其古朴雄厚的风格让人震撼。遥想当年,古城垒其固,御其利,高大的城墙护佑着一方百姓,也守护着一方平安,对于攻城掠地的战乱年代来说,其战略地位何其重要。青灰而宽大的城砖,不时显现“嘉庆七年”“上津公修”字样,好像诉说着古城当年复修时恢宏的场景。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是古城第九次复修。据记载,当时墙体高6.8米,基厚6.12米。现存的古城,就是这次修复后的遗存。

接秦门向内转角处,有一条仅一人通过的台阶,直达城墙顶端。拾级而上,仿佛一步步走入历史深处,踏进4000多年的时空隧道。

《湖北省建制沿革》记载:“商,契所封地,是湖北郧西上津,为古商国地。”商王族祖先契,因协助大禹治水功勋卓著被封于上津。从这时算起,在史可考的上津,至少有4200多年。上津首次设县是在北魏时期,公元223年,名为平阳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制史。期间,上津23次建縣,7次设郡,4次置州。

登上城墙,宽约两三米,行走其间,历数五门:东曰通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连汉,西南开一小门——名曰便民。古城北门称“接秦门”,“接秦者,接连秦楚,唇齿相依也”。上津春秋属楚,战国属秦,归属辖区历易秦楚,又称“朝秦暮楚”之地。至今,上津古镇与相邻的陕西省漫川古镇一衣带水,相望相随,名副其实的接秦达楚。

那水,曾贵为“天子渡口”

说到上津,绕不开的是水。可以说,上津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环上津而流的水叫金钱河。河上建了两座大型水电站,清澈的河水还灌溉了万亩良田,滋养了万户百姓,用“流金淌银”来形容实不为过。

在古代,这条河叫“甲水”。上,本乎天者亲上;甲,天干第一位。二者都有“尊”和“贵”的意思,足见古代朝廷对上津的垂青和器重。公元500年前后,《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游历上津,留下了“关柎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以达汉江”的记载,书中还说“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注汉水”。《隋书》地理志篇还记述与上津相邻的夹河镇为“甲郡”。

甲水、甲谷、甲郡,名冠“三甲”,由此可见,上津古镇在周王朝的喉襟地位。在当时,这是一条战略通道。从当时被称为“镐京”的西安出发,经商洛,入甲水,达汉水,入则汇聚天下财力,出则“王师不日南下”。明清文献记载“水码头百艇千樯,旱码头千蹄接踵”,那时的上津,已成为水陆交汇的繁荣重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载文《论唐代的上津道》指出,上津是因战乱而阻塞不通的特殊情况下,开辟的官驿大道:上津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则表现为从水路向西安可通安康、汉中,向东南可通襄阳、武汉。向北则陆路通商州达长安,向东北可通陕州、洛阳。

在上津,传说甚多。据传,唐玄宗末年,从南方各地选的秀女经汉水、甲水送到长安时,由于爆发安史之乱,许多美女流落上津,隐住山林,繁衍生息。由此,十堰地区有了“要吃大米到竹溪,要娶美女到郧西”的佳话。

明永乐年间,“甲水”改名为“金钱河”。虽更名,贵为“天子渡口”的上津仍繁华不减。当地老人们说,明清时期,上津渡口宽数百丈,长两余里,从古城到渡口的台阶120步,这是何等壮观和繁华。用现代的标准,是很大的港口。

徜徉在河边,山浮水面,柳荫长堤,好一副山水图。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道:“接秦之水,水澈见底,云绕鹤飞,仙境叠翠”。在上津,古代就有长堤柳浪、五峪青幔、天桥古洞、嵩山仰面、铁箍云峰、白崖雪髻、三山叠翠、仙鹤凌霄八大景观,这里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还是美景圣地。长提柳浪间,多少文人留恋忘返,留下名诗名句。

那馆,连接古老和现代的繁华

无论是上津道、商山路,还是武关道,上津一直是贯通古都西安的官驿大道中,水运转陆运的“节点”。行人和货物都要在这里周转,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修建馆舍,以便往来”成为必然。

《立埠记》载:“异于地立宇馆颇集,‘5形朗市五余里”。意思就是各州、派在此建筑的庙宇,会馆甚多,“5”字形长廊街道长约五里有余。可见当时这里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商贸发达。

明朝史料记载,上津当时有山陕会馆、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一时间,城内城外各派会馆林立,这些会馆各具特色,是古代精湛建筑艺术的产物,也是各地文化交融的产物。

这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当属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山陕会馆,其坐落在东北山腰处,与古城相距数百米,进入古城十分方便。整体分设东西南北四厢房各六七间,各厢房结构不同,用途各异,分工齐全,是集吃住、游玩、仓储、集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驿馆。

走近细细观看,会馆青砖灰瓦银楼波浪顶,飞檐画栋卷角马头墙,风格独特。许多墙砖上雕刻着“山陕馆”字样,虽历经200多年风雨,仍清晰可见,苍劲浑厚。会馆整体建筑精美,浑然天成,其砖雕、木雕、书画被专家称为“三绝”。

山陕会馆供奉财神和关公像,书载会馆“悦亲戚之情话,慰衣朋之樊阔”。他们敬的是关公,联的是乡情,并以其灵敏的商业嗅觉,便利的水陆交通,规范的经营,使生意越做越大,财富越聚越多,这正是山陕馆长兴不衰、保存至今的秘诀所在。

南来北往的人多了,馆舍也多了,沉淀下来多元的地方文化。如今,漫步古街石巷,不时传来被称为“汉剧之母”的山二黄,还有秦腔、豫剧等地方剧,这些南腔北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地。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最负盛名的是火龙灯会,每年正月举行一次,声势浩荡的龙灯队伍、粗犷的舞蹈雄姿和火红的灯会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古会馆,街上还有一处现代纪念馆份量十足——上关县政府纪念馆。1947年11月13日成立的上关县政府,是湖北省第一个解放成立的县级人民政权,管辖湖北郧西县和陕西山阳县、旬阳县等地。旧址在上津古城内的一个三进四合院中,当年的办公用房和部分办公设施保存完好。1949年5月,上关县被撤销。上关县的建立,为陕南根据地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城、古道、古驿站……

走上津,飞檐斗拱间、小院雕窗里,秦风楚韵扑面而来。

读上津,跨越千年的历史,从书籍、街巷深处走来。

品上津,繁华从历史走向现代,又从现在走向未来。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曾经战时的城邑如今成了国家4A级景区,那些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成为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走进新时代,他们将继写新的史篇。

猜你喜欢

会馆古城古镇
一岩九饮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古镇之旅
翘街古城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安居古城
千年古镇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