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020-03-02罗敦黄汉林吴坤林杨胜基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香樟培养基

罗敦 黄汉林 吴坤林 杨胜基

摘要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香樟组培苗移栽基质,将香樟组培苗移栽到3种基质的容器中培养,分别于30、90、150 d测定其成活率和苗高度,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2号基质(黄心土∶椰糠∶泥炭土=5.0∶3.5∶1.5),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80.70%、73.00%、67.30%; 3号基质为单一的黄心土,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63.30%、58.00%、55.70%; 1号基质(椰糠∶泥炭土=7∶3)移栽效果最差,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57.30%、45.70%、44.00%,3种基质的香樟组培苗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均随移栽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组培苗苗高生长最快是2号基质,组培苗移栽3个不同时间的苗高度分别为3.60、14.90、31.33 cm,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2、0.17、0.21 cm,其次是3号基质,苗高度为3.30、13.70、30.16 cm,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20 cm;最差是1号基质,苗高度为3.30、13.60、28.27 cm,日平均高生长量为0.11、0.15、0.19 cm;150 d后1号基质与其他2种基质的香樟苗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香樟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香樟;培养基;组培苗移栽

中图分类号 S792.23;S723.1+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2-013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2.03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Culture Medium on the Transplanting of Cinnamomum camphora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LUODun1,HUANG Han-lin1,WU Kun-lin2 et al (1.Guangxi State-owned Bobai Forest Farm,Yulin,Guangxi 537600;2.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were transplanted into containers in three kinds of medium for culture,respectively and surveyed seedling survival rate and seedling height after 30,90,150 days.It showed that seedling in No.2 medium (yellow subsoil∶coir dust∶peat soil=5.0∶3.5∶1.5) was the most likely to survive ,survival rates were 80.70%,73.00%,67.30%,followed by No.3 medium (yellow subsoil),survival rates were 63.30%,58.00%,55.70%,seedling in No.1 media (coir dust∶peat soil=7∶3)was the most hard to survive,survival rates were 57.30%,45.70% 44.00%.The survival rates of 3 treatments of C.camphora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Seedling in fastest growing was the one in medium No.2 (3.60,14.90,31.33 cm),followed by the one in medium No.3 (3.30,13.70,30.16 cm),the lowest growing seedling was the one in No.1 culture medium(3.30,13.60,28.27 cm).Height of seedling in No.1 culture medium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n another two culture medium (P<0.05) after 150 d.The transplant medium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th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C.camphora.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he seedlings.

Key words Cinnamomum camphora (Linn);Culture media;Transplanting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尤以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栽培较多,广西各地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低山丘陵、台地;耐低丘炎热气候,也较耐寒冷,适生区平均气温在16 ℃以上,年降水量多在1 300 mm以上,在湿润、肥沃、深厚的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轻黏壤土和冲积土上生长良好;萌蘖力强,深根性,幼苗期须根较少,定植后盆很快恢复并发展成强大的水平根系和垂直根系;具有生长快、寿命长的特点。香樟材质坚实,纹理细致,富光泽,有特别的香味,为家具和工艺品的优质珍贵用材。其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香精,是各类化妆品和医药重要原料;香樟种子含油率达65%,可作为高级润滑油;香樟枝叶浓绿,干形古朴,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1]。

目前香樟已成为我国南方各省区重点发展的乡土阔叶树种,作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进行产业化开发前景非常广阔[2]。香樟传统育苗采用种子繁殖方式,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行“有性繁育、无性利用”的经营策略,应用组培快繁育苗技术培育优选单株,推广优良无性品系,取得了显著进展[3]。林木组培快繁技术在其他各省也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移栽基质不但影响林木组培瓶苗成活和生长,而且是制约组培快繁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研究表明,不同移栽基质对桉树(Eucalyptus robusta)[4]、红锥(Castanopsis lystrix)[5]等树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显著。2001年已有樟树组培快繁的报道,吴幼媚等[6] 、刘秀芳等[7]、戴小英等[8]、蔡玲等[9]选择不同基质及不同配制进行试验,表明不同基质对樟树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显著,基质配方对苗高、地径等指标生长量亦有不同程度影响[10-12]。对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香樟5#新品系组培苗移栽缺乏研究,需要通过试验总结出其高效的移栽技术,以利于其规模化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香樟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香樟5#,组培瓶苗由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培育。营养杯采用无纺布材料,规格为8 cm×11 cm。1号基质为椰糠∶泥炭土=7∶3;2号基质为黄心土∶椰糠∶泥炭土=5.0∶3.5∶1.5; 3号基质为黄心土。

1.2 试验基地及方法

试验地为广西博白林场林科所基地。此次试验将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培育的香樟生根瓶苗移栽到试验基地大棚进行炼苗,7 d后将其从瓶中小心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入基质中。移栽前用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基质5 h,再用清水淋。移栽时间为2018年2月13日,每种基质共移栽100株组培苗,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移栽后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分别于30、90、150 d 这3个时间段调查各个重复中幼苗平均成活率和高度。

1.3 数据分析 对3个处理各重复,按不同时间段进行数据测量,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樟成活率 对移栽到不同基质里的香樟组培苗生长情况进行观测,不同基质对香樟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见表1。3个处理间2号基质组培苗成活率最高,移栽后3个不同时间的香樟组培苗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0.70%、73.00%、67.30%;其次是3号基质中,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3.30%、58.00%、55.70%;平均成活率最低的是1号基质中,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7.30%、45.70%、44.00%。可见2号基质中香樟成活率最高。从3种基质中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成活率可以看出,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均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相当,但整体来说2号基质的成活率最高。

組培香樟成活率是育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多年来各组培室组培香樟育苗的一大技术瓶颈。成活率不高,育苗难度增加,出苗量少,生产成本提高,很多苗圃由于育苗成活率低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最终导致香樟组培育苗工作终止或生产倒闭。组培香樟育苗成活率不高也是目前市场上香樟组培苗少并且单株苗木价格高的最直接原因。在此次试验中,2号基质的香樟在150 d后的成活率较1号、3号分别高出23.3百分点和11.6百分点,具有明显的成活优势,为市场育苗节约了很大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育苗成功率,因此2号基质是培育苗木的首选配方基质。图1为移栽后30、90、150 d时2号基质中的培育照片。

2.2 香樟生长量

由表1可以看出,苗高生长最快是2号基质,移栽后30、90、150 d苗高度分别为3.60、14.90、31.33 cm;其次是3号基质,苗高度分别为3.30、13.70、30.16 cm;最差是1号基质,苗高度分别为3.30、13.60、28.27 cm。在日均生长量上,分3个时段分组计算,组培苗苗高生长最快是2号基质,2号基质的组培苗移栽3个不同时间日平均苗高生长量分别为0.12、0.17、0.21 cm;3号基质的组培苗日平均苗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20 cm;1号基质的组培苗日平均苗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19 cm。

由表1可知,移栽150 d后,1号基质与其他2种基质的香樟苗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日均生长量以2号基质最优。前期3个处理苗高生长差别不明显,移栽后期开始表现出差异。对3个处理30、90、150 d的成活率和苗高生长进行组间和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处理香樟苗成活率相互差异显著(P<0.05);150 d后1号处理与其他2个处理的香樟苗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

3 结论与讨论

(1)不同基质理化性质不一样,对组培苗移栽成活和生长影响显著[4]。采用透气性和保水性良好的基质,移栽成活率高[9],基质过于疏松则因其保水性差而使幼苗容易失水死亡,基质过于板结则影响根系呼吸,导致幼苗生长不良。该试验配制的2号基质既有合适的疏松度,又有一定的保水性,香樟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较高,生长较快;1号基质为椰糠∶泥炭土=7∶3,质地均为疏松,保水性差,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也慢,不适宜香樟组培苗的移栽成活和生长;3号基质为纯黄心土,其质地相对容易板结,透气性差,成活率低。通过分析3个不同时间点各基质的成活率来看,2号基质的成活率最高,1号和3号的成活率较2号明显偏低,2号基质在150 d后的成活率较1号、3号分别高出23.3百分点和11.6百分点,具有明显的成活优势,对生产而言可以提高育苗成功率,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香樟组培育苗的首先配方,因此2号基质的配方相对来说为试验中的最好配方。

(2)要保证组培苗移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除了选好基质外,还需要多个方面措施到位,首先是保证生根苗根茎交接部位不产生愈伤组织;其次要对瓶苗进行炼苗处理使其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增强抗性;第三在移栽初期要保持组培苗叶面湿度;第四要加强光照和温度管理,及时根据组培苗的生长状况调整光、温、湿条件[13]。

(3)分析对比3个时间段3种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的高生长影响,移栽后90 d内3个处理的苗高生长差异不大,移栽150 d后,2号基质香樟组培苗苗高生长最好,1号基质最差。2号基质中组培苗分别比1号和3号基质中的苗高10.82%和3.88%。从香樟组培苗移栽苗苗高生长量看,2号基质应为首选成分配比。

(4)日生长量的差异对比,分3个时段分组计算,组培苗苗高生长最快是2号基质,2号基质的组培苗移栽3个不同时间的日平均苗高生长量分别为0.12、0.17、0.21 cm,3号基质的组培苗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20 cm,1号基质的组培苗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19 cm。移栽150 d后,3个不同时间的日平均苗高生长对比,2号基质的日平均苗高生长量最大,分别比1号和3号基质中的日平均生长量高出10.52%和5.00%。通过方差对比分析,1号基质与其他2种基质的香樟苗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高生长量以2号基质为最优。

参考文献

[1] 袁铁象,黄应钦,梁瑞龙,等.广西主要乡土树种[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49-50.

[2] 张国防,陈存及,邢建宏,等.芳樟工业原料林营建中的若干问题[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3):7-10.

[3] 龚峥,王洪峰,黎新宇,等.樟树无性系组培苗丘陵山地造林早期生长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2015,31(5):52-55.

[4] 邓海群,莫继有,吴永富,等.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培育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0,39(1):17-20.

[5] 周新菊,洪维,黄明智,等.不同育苗基质对红锥幼苗生长的影响[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4):47-50.

[6] 吴幼媚,王以经,陈晓明,等.芳樟醇型樟树组培快繁优化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6):78-81.

[7] 刘秀芳,林文革,苏明华.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组培快繁与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植物研究,2011,31(5):569-574.

[8] 戴小英,章挺,杨海宽,等.龙脑樟组培繁殖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6(8):6-9.

[9] 蔡玲,吴幼媚,姚瑞玲,等.樟脑型樟树组培单芽生根及移栽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4):96-98.

[10] 周志春,刘青华,胡根长,等.3种珍贵用材树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方案优选[J].林业科学,2011,47(10):172-178.

[11] 程慶荣.蔗渣和木屑作尾叶桉容器育苗基质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11-14.

[12] 蒙彩兰,黎明.兰花楹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基质选择试验[J].

[13] 李燕山,吴雪松,吴雪枫,等.大叶芳樟的组培快繁技术[J].南方林业科学,2017,45(1):5-9,18.

猜你喜欢

香樟培养基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重庆园科院研究发现该市香樟煤污病致病菌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永州香樟叶精油的提取及其季节含量变化
各种培养基制作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
KBM581培养基:人T细胞诱导与扩增培养基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