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化原理解读高中历史试题的方法

2020-03-02马鹏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国卷历史试题

马鹏云

摘 要:分析高考全国卷历史的典型试题,引导学生具备神入历史的意识,使学生在解答试题时,逐渐养成还原历史现场、迁移历史场景、类比生活场景的思维,同时能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推演历史,做到互换角色、换位思考,遵循个体到群体、特殊到普遍的解题原则。

关键词:生活化原理 全国卷 历史试题 解读方法

纵观近些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切实体现了“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的命题原则,从生活素材入手,选取社会热点、生活焦点、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命题素材越来越普遍,为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生活本身非常复杂多样,生活的整个过程构成了历史本身,利用生活化原理解答历史试题,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具备神入历史的意识,还原历史现场,迁移历史场景,类比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现在的生活经验推演历史,互换角色、换位思考,遵循个体到群体、特殊到普遍的原则。

演化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的很多行为和思维方式通过基因遗传,代代相承。因此,面对许多历史问题,可以用现代人的视角类比推演,推己及人。我以全国卷中部分试题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运用生活化原理解答历史试题,以求教于方家。

2017年全国2卷选择题26题: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飲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本题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指出B选项的错误,分析C项的正确。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深受地域的影响,即使是当今社会,喜辣、喜甜、喜面食、喜米饭,各个区域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古代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区域之间的交流不频繁,人们饮食习惯的区域性差异只会更大,所以B项表述不符合生活常识。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成偶像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偶像的行为,产生偶像效应。个人如此,群体亦如此。比如,近代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虽说很多人吃不惯西餐,但西餐依然在中国流行起来,原因何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力提升了。同理可知,北朝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喝茶,到唐中期北方城市人们“投钱取饮”,说明南方的影响力上升了。故C项正确。

2019年全国2卷选择题25题: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本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相对较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分析,把复杂的问题“人性化”。假设你是一名班长,想让班级有凝聚力,形成向上的班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刚认识,你为班级创建了一个口号“彼此熟悉,亲朋一班”;第二学期,同学之间已非常熟悉了,则第一学期的口号已不适合第二学期的班级特点,你又为班级创建了一个口号“互帮互助,向上一班”。你调整班级口号的原因是什么?由于“现实”变化了。同理,“道学”到“董学”,是“现实”的需要。故C项正确。

另外,历史非选择题“改革类”的题目频繁出现,设问形式往往是背景或原因、特点、影响、启示。关于这一类型题的分析,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把历史问题迁移到学生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思考。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个人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自我“改革”,用学生熟悉的自我“改革”类比历史改革,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解答改革类试题的规律。

原因或背景是指在当时大环境下某些因子导致的问题。

特点,顾名思义是“特别的点”,与参照物对比形成的结论,参照物可能是显性或隐性。

所谓影响就是采取的措施对解决问题的效果评判,问题解决了,效果显著,就是积极的,而且采取的措施是独创的,那便具有开创性;解决了旧问题又带来了新问题,说明采取的措施带有局限性;如果旧问题没解决还带来了新问题,那采取的措施就是失败的。

启示就是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

然后,教师举出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说明,如:你某次考试成绩退步很严重,这是改革的直接诱因;你反思“成绩退步”的具体因素是未按时睡觉、上课听讲不认真、班级学习风气不浓、某同学时常打扰你的学习,这些是改革的具体原因;你对症下药采取一些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你采取的措施以往是没有的,就是新变化,归纳出新变化的共性就是特点;下次考试总成绩提高了,名次进步很大,说明措施是成功的,不过,总成绩虽高却出现了相对短板的学科,这说明你的措施有局限性;对你的启示就是好的措施要坚持,而有些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建立一种熟悉的“改革类”试题分析模型,当学生解答此类试题时,定会得心应手。

运用生活化原理解读试题时,除了使用类比、推演的方法外,口语化叙述也是重要的工具。金丽君老师曾在文章中指出:“口语化的叙述指语言的通俗,看起来是平常文字,道理讲得明明白白,组合起来却是高明地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

当然,文中的举例只是冰山一角,无法反映全貌,运用生活化原理不过是解读分析历史试题的一种简答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每道题的具体情况,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史风春《2019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第41题(历史)评析》,《历史教学》2019年第9期。

[2] 金丽君《教师 故事 逻辑:中学历史课堂叙说三要素—以人民版“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一般自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指导下的历史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119)

猜你喜欢

全国卷历史试题
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研究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2016年“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
从“徽风皖韵”到融入全国卷——兼评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