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2020-03-02陶炯炯
陶炯炯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缺少写作兴趣,写作内容比较单一、枯燥,抄袭和假大空的作文时常出现,教师盲目将写作技巧、方法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态度、写作过程、写作思维、写作灵感的关注,导致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很难提升,无法保证写作质量。由此可见,改革小学中高年级作文传统教学模式十分迫切,是解决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学习问题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理论实践并行,培养核心素养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写作过程中的落实情况,如果教师仍旧采取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对抽象的写作理论理解到位,并转变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出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及时通过实践活动开展专项训练,指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强化理解与消化吸收,将写作技巧的文字描述体现在写作过程中,达到“好记性加烂笔头”的双重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部编版)《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后,教师举办了“我的学院”演讲比赛,向学生介绍比赛规则和奖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课后认真观察学校,发现了许多曾经忽略的美丽景色、特色建筑等,将观察记录下来整理成写作材料,写出了演讲稿,在比赛中分享自己眼中和心中的学校。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课文中作者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修辞手法等理论技巧知识充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引入时事新闻,提高写作真实性
一些中高年级学生在写作时,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并无关联,为了“凑字数”或者“高大上”盲目堆叠华丽辞藻,导致文章看起来很美,实则根本无法打动读者,缺少真实性的作文不能称之为优秀作品。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写作要真实的正确认识和写作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托课文主题引入时事新闻,中高年级学生相较于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分辨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引入时事新闻,不仅可以实现语文课程与政治课程的有机整合,也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和讨论这些事件,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到祖国的强大与社会的进步,从时下热点事件中获取真实感受,将这些感受以写作形式呈现出来,提高写作的真实性。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由于圆明园的侵略事件发生在过去,且目前没有真实的圆明园可以让学生参观,为了突出课文提出的反对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后播放了2019年叙利亚发生的战事近况。观看高清视频后,看到了叙利亚战争前后景象的震撼对比画面,看到了当地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无助,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平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多么可贵,学生内心受到强烈触动,产生了想要表达情感的欲望。这时教师顺势开展写作训练,既满足了学生表达自我的需求,也提升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性。
三、实行读写结合,传授寫作方法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获取写作方法与写作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教学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实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阅读积累中不断提升。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父爱之舟》这一课时,作者吴冠中细腻地刻画了父亲这个主要人物,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划出来,并说出好在哪里。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依照经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仿写中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结语: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教师要运用科学可行的作文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遵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原则,在课堂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增强写作的真情实感。读写结合教学法,能有效传授写作技能,让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