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遇“景漂”

2020-03-02蒙蒙叶

茶道 2020年1期
关键词:景德镇

蒙蒙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成为每个人有追求者奋斗拼搏的目的地。

“北漂”、“海漂”、“广漂”、“深漂”……“漂泊者”们相信,繁华的大都市,尽管节奏快、竞争激烈,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于是,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还一双双充满希冀却又不安的眼神。然而,相对于大都市来说,有些城市看似“非主流”,却是有梦人的“天堂”。譬如,景德镇。

这座千年瓷都,瓷土不老,窑火不息,历久弥新。在陶瓷手艺人眼中,景德镇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安放理想的“故乡”。在这里,手与土,土与火,形与神,理想与现实,总会达成一种默契。于是,这片古老的土地,吸引了许多“乐陶陶”的年轻人。他们虽很草根,但有思想,有梦想,在日复一日的手作中,在赋土以形之同时,也赋予泥土鲜活的生命和有趣的灵魂。他们,被称之为“景漂”。

2019年岁末,冬日的景德镇,气温跳水,滴水成冰,呵气成烟。当我就重访两枚有意思的“景漂”时,竟然忘记了寒冷……

王驭峰:柴烧“技术死宅”

1992年出生的王驭峰来自贵州。我从不正儿八经地叫他名字,更喜欢叫他“马又”。

很多年前,我在乐天陶社结识了马又。那会儿,他还是个稚嫩的学生,跟着他学长一起做柴烧器。所以,他也算“90后”“景漂”中比较早接触柴烧器的一批。那阵子,国内柴烧器才刚刚兴起,因其素朴简约而在茶圈深受欢迎,很多茶会雅集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市场接受度还是颇高的。不像现在,景德镇柴烧器的市场已经烂大街了。

这回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有点小小的惊讶,脸上没了当年的踌躇满志,显得有点萎靡,可能刚从浙江参加个展回来有点舟车劳顿的疲累,也有可能他的南郊工作室(以下简称“南郊”)发展遇到了瓶颈吧。

坐下,泡茶,寒喧。聊着聊着,我才隐约地感觉,这家伙近来不太顺当。工作室出的苏打烧卖得不太好,他的老婆也是他的大学同学也离开工作室,自己搞广告公司去了,就剩他一个人在苦苦支撑。

马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死宅”,对销售一窍不通。有次我参加“坑烧”活动,看到他正用幻灯片介绍工作室的新产品“窨花水罐”,说得磕磕碰碰,语无伦次,就像在介绍别人家的东西一样不熟悉。他讲完,一脑门已是汗涔涔。

马又从景德镇陶瓷学院一毕业就变成“景漂”族。同许多。景漂”一样,一开始都是捉襟见肘,烧窑点火煤气钱都靠同学资助。后来,他在景德镇买房成家,自己一手创办的南郊也从荒草丛生的农家搬到了七四零厂(景光电工厂)。这一路走来,马又都是坐冷板凳,做着烧窑制陶之类不太与人交流的工作。跟着他的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泥与火之间陶塑自己年轻的梦想。

这班“90后”做的东西,不迎合,不奉承,有自己的个性。瓶瓶罐罐,杯杯壶壶,潜藏着一种安静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些东西,似乎更接近自然接近茶的本质,又有着文人的优雅韵味。因此,在细细打量它们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被感动到。

离开“南郊”当天晚上,马又有点喝多了。我和他拥抱,望着他酒醉后有些空洞无助的眼神:“乖乖的,坚持,努力!”。

“会的,会的!”他强笑着回答。

王新:有梦的“单身狗”

王新,比马又长2岁,是山西关二爷的老家人。

他学的是雕塑专业,毕业后,在南方一家漫画公司做原画。6年前,—次偶然机会来景德镇游玩。然后,就没舍得走了,做了“景漂”,用他的话就是“我是被骗到景德镇的”。带他来的那位老兄告诉他说‘景德镇做陶一年能赚几百万。结果,那位老兄自己都没有坚持下来,他却铁了心要留在景德镇。

初来乍到,王新想学做陶,景德镇拉胚修胚的师傅收徒授艺是要收费的,而且学费还不低,向学徒收四五千块钱,然后再给師傅白干一年活。王新和一位师傅软磨硬泡了整整一个星期,最终也没结果。为了生存,他只好去面包房上班。他心有不甘,便找了一家瓷器店当学徒,白天在老板的工作室打杂,晚上回到店铺看店,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常年无休。这样,他坚持了两年多。

他说,那时候早上6点就要到工作室,拉胚师傅8点左右才会来工作室。这2个小时的空当,他很好地利用起来,苦练拉胚修胚。半年后,他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器皿了。这两年多,他基本学会了所有制陶的流程,还学会了做菜。这对于一个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后生仔来说,实属不易。

忽然有一天,他觉得累了,想辞职回老家养猪。但是,思来想去,又觉得不甘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留下继续“景漂”。于是,他选择去乐天陶市摆摊积累客户,递交了资料,但没有通过。陶社那边觉得他做的东西太过传统,不符合乐天创意集市的定位。无奈,他只好跟一位老乡星期天到明清园摆摊。之后的三年时间,他创立了自己工作室“新子号”,有辗转南北拜师学艺——去威海学锔艺,去云南学做银器。看似学得很庞杂,但艺术都是相通的。

“做‘景漂时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我问他。他说,就是一年多前,工作室搬了新址,建了新窑,在陶艺街的店刚好也在装修,都在花钱,没法做东西卖,入不敷出。七七八八的费用扣掉,全身只剩20块钱!然后,他去朋友那边蹭了一个礼拜的饭。

现在,王新还是只“单身狗”,独自一人住在新工作室。景德镇的冬天是非常阴冷的,睡觉时,他就裹四床棉被御寒,延续之前当学徒时的生活工作:早上在工作室做陶,晚上去店里接待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王新现在主攻文人茶器,小而精巧,大有明清文人器的气韵,算得上“大器晚成”了吧。这些年,他还有他做的东西,吸引了一些粉丝和经销商,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最近他也买了房,从“实际”上结束“景漂”,但“理论”上还是“景漂”。

我问他辛苦不辛苦,这个大男孩笑得很爽朗:“坚持下去,应该会有好结果的。”

对于景德镇来说,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2019年,许多行业都表现得比较疲软,景德镇陶瓷行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这里很多年轻手艺人都默默坚守着,因为他们心中有梦。

唯有梦想,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至精至美,“瓷都”崛起
我的家乡景德镇
《形式上的钝感》
我的“陶朋瓷友”
Understating of EFL teachers
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机制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江振声
景德镇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