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你为什么这么“宅”

2020-03-02王星鹭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宅女手机游戏生鲜

王星鹭

別“宅”着,出来运动!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食堂鼓励学生运动,步数过万吃饭可以打折。

别“宅”着,出来吃饭!

上海理工大学禁止外卖进校园,称同学们“宅”宿舍吃外卖,不利于身心健康。

别“宅”着,出来玩真人游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真人CS比赛,活动组织者说:“希望同学们不要做‘寝室宅。”

各大高校费尽心思“拽着”同学们走出宿舍,让人不禁想问一句:这届年轻人,真的这么“宅”吗?

→ 什么是“宅”

宅,在汉语里的意思是“住所、房子”,而如今,它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思——足不出户,俗称“家里蹲”。

这一说法,最早要追溯到日语中的词语“御宅族”,是日本漫画家中森明夫在他的作品中提出的,但那时主要是指一些痴迷于动漫的群体。

演变至今,“宅”的意义变得更加宽泛,也由此衍生出各种词语:宅男、宅女、肥宅、技术宅、游戏宅、音乐宅、汽车宅、军事宅、植物宅……

当一个人被称为“宅男”或“宅女”时,他(她)在别人眼里通常是这样的:

有多少人“宅着”

2019年1月,极光大数据对全国119个城市的“90后”“0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6%的年轻人表示自己大部分时间更喜欢待在家里或宿舍里,且认为自己属于“宅男”或“宅女”。这意味着,几乎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是“宅人”。

宅,在汉语里的意思是“住所、房子”,而如今,它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意思——足不出户,俗称“家里蹲”。

为什么而“宅”

在极光大数据的调查中,提到“宅”在家里的原因,有56%的人选择了“懒”,37%的人选择了“喜欢做的事情不需要出门”,34%的人选择了“不太喜欢出门见人”,19%的人选择了“工作、学习累得不想出门”,17%的人选择了“省钱”。

“宅”出来的产业链

根据调查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2018“懒宅经济”洞察报告》,截至2018年8月,中国的外卖用户数量已达到4.06亿人;外卖订单中,住宅场景的占比达到47%;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兴起,30岁以下的生鲜电商App用户同比增长超600万。

此外,在手机游戏、电子书、手机动漫、短视频等最受“宅人”们欢迎的App上,月均活跃用户数已达8.3亿人,其中手机游戏的占比最高,达7亿人。报告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完成了生活服务、娱乐方式的迭代。

与此同时,闲鱼、闪送等互联网平台上涌现了各式各样的“代服务”:代扔垃圾、代遛狗、代跑腿、代订酒店……

《零售商业评论》发表文章认为:“当下的商业便捷性会带动超8亿人群朝‘懒人发展。”

“宅”出来的担忧

2016年8月,全国首份大学生暑期“宅情”调研报告公布了一组数据:在参与调查的全国500多所高等院校中,59.83%的大学生在暑期很少外出或是从不外出;47.0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5个小时以上,在社交软件、看视频、听音乐这三个方面花费时间最多;20.6%的大学生在暑期经常不吃早餐,67.8%的大学生通过叫外卖解决吃饭问题;近七成大学生表示对假期满意度较低,时常会产生无聊、懊悔等情绪。

“宅”的不只是中国年轻人

《韩国日报》曾报道称,韩国有10万名以上的“宅一族”青少年无法适应社会关系,存在自闭的倾向。

2016年,日本内阁政府曾对“宅”到极致的“隐蔽族”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既不工作也不上学,6个月以上闭门不出且不与家人以外的人交流的15至39岁“隐蔽族”,在日本共有54.1万人。

“我要是不在了,儿子可怎么办?”家住日本埼玉县的一名63岁老妇人对自己常年“宅在家”的儿子感到忧心忡忡。她32岁的儿子虽然上过大学但没有找到工作,十年来很少走出自己的房间,没有朋友,成天在家玩电脑游戏,情绪经常不稳定,且存在暴力倾向。

猜你喜欢

宅女手机游戏生鲜
LOVE IN 20
LOVE IN 20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追剧宅女教汉语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宅女爱上社交
2014:生鲜电商的多样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