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诏安盐仓翁氏家庙

2020-03-02沈益群

闽南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进士楹联

沈益群

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的闽南古县诏安,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开科取士以来,根据史料记载,全县共出了八十位文武进士,时间跨度从南宋初年直至清朝光绪年间。

根据史料记载,诏安第一位进士,名叫翁待举(约1076——1156),承议郎,字正德、志怀或至善,原是京兆(现西安)人,后迁南诏(其时属漳浦)四都盐仓。翁待举是太学生,因文字出众,得居上舍。北宋政和二年(1112)登壬辰科莫俦榜进士,是诏安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任兴化军知事,他勤于政务,不徇私情。南宋绍兴廿四年(1154)初至廿六年(1156)任琼州(今海南)知州,卒于任所,葬于渐山西姑庵。兴化人感念他的德政,把他祀于名宦祠。家乡人也感于翁待举高风亮节,与后来陈景肃(南宋高宗绍兴廿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吴大成、薛京、郑柔、杨耿、杨士训(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等祀于诏安梅洲七贤祠(七贤庵)。明朝诏安置县后,地方乡贤上表奏请朝廷,褒其七人为“渐山七贤”。

“渐山七贤”在诏安大地扎下根来,成了诏安许多地方的开基始祖。翁待举在四都盐仓开基,繁衍后代,自开基盐仓以来,盐仓也成为诏安地面唯一的翁姓聚居地。

盐仓位于四都镇东北角,距离诏安县城二十多公里,既是行政村,又是单姓自然村。

进入村子,来到盐仓人祭奠他们先祖的地方——翁氏家庙,这也是全县唯一的翁氏家庙。只见家庙前是一个新建的大戏台,正对着家庙。家庙前是一个宽埕,埕边还立有旗杆,可见先祖是当过大官的。

翁氏家庙的门匾是红底黑色的浮字,大门两侧开有花窗。左侧边门是红底黑字“慨闻”,门上挂着“盐仓村老人协会”的牌子,右侧边门也是红底黑字“爱见”,大门前是一对抱鼓石,岁月沧桑,看得出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整座家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六、七百平方米,屋顶是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悬山顶。

翁氏家庙由门楼、天井带两廊、拜亭和大殿组成。整座家庙共12根石柱,其中方柱8根,圆柱4根,柱上都有楹联。门楼内2根方柱一幅楹联是“六姓同宗六桂香,七人作者七贤著”;两边走廊有4根方柱,两幅楹联分别是“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世文明”和“树发千枝共根本,江水源同流万派”;拜亭上2根方柱一幅楹联是“单骑搏虎义勇冠三军,两次平苗威风震万里”;大殿上4根圆柱两幅楹联分别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和“理学孔礼之教去恶扬善義勇长存,乡贤诛秦则隐除暴安良忠君爱国”。每根石柱均带石础。

大殿正中悬挂一块硕大的牌匾,黑底、四个金色大字“理学乡贤”,当是翁氏后裔子孙为他们的开基始祖翁待举而立。大殿后面的神龛里供奉着翁氏一世至三世先祖的神位,包括一世祖妈、翁待举的夫人许氏。据载,翁待举共生有四子,每子又各有两孙。

查阅诏安历代进士表,得知翁待举后世子孙中,还有两位也中过进士。其中一个是翁士龙,在南宋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官至刺史。另一个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翁勉昌,中了武进士。在这座翁氏家庙里的拜亭上,还悬挂一块硕大的横匾,也是黑底、两个金色大字“选魁”,这牌匾是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提督学政、满族人纪錄一次阿为武进士翁勉昌而立。翁勉昌后来还到了浙江一带担任总兵。但诏安的历代进士表中,还有一个叫翁求多的,原来翁求多就是翁勉昌,名求多字勉昌。由此看来,诏安翁氏共出了三位进士。

翁氏家庙两边还开有两个通巷路的“子孙门”,左边红底黑字“咸乐、佳境”,右边也是红底黑字“神光、高声”。

盐仓村,方圆六、七公里,人口不足两千,地形地貌山、海、田俱有。村民中有很多种植水果,其中以青枣为主,是有名的“青枣之乡”,全村青枣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如今,村里有很多青枣收购点,村民们把青枣装进包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猜你喜欢

进士楹联
秀才捉弄进士
四进士(上)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教育让校园洋溢古韵新风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做人像楹联 做事如随笔
楹联雅味
秀才捉弄进士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