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显匠心
2020-03-02殷建坤
老师说
扩写是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扩写也是一种再创作,它体现了作者对原文本的理解水平,也体现了作者写作的综合实力。常见的扩写,依据扩写对象有三类:
扩写记叙文、扩写说明文、扩写议论文
怎样才能写好扩写呢?下面以记叙文的扩写——《风俗通》中“女娲造人”传说与袁珂的《女娲造人》为例,说一说“扩写”的“四要”。
NO.1 要吃透文本内涵
理清故事情节
《风俗通》中“女娲造人”分为三个阶段:
袁珂的《女娲造人》也遵循了这一故事情节。
“抟黄土”为人 “引绳于泥”为人 “置婚姻”繁衍人
分析人物形象
女娲在传说中是人类的制造者,是人的“妈妈”。
袁珂把女娲也塑造成了人类母亲的形象。
把握文本主旨
探索人类的起源,歌颂先民的创造,是原文和改写后文本的共同之处。
NO.2 要学会折腾故事
扩写叙事类的文章,一定要情节跌宕起伏,才会引人入胜,才是一篇好记叙文。
要让情节跌宕,需在故事中为主人公明确一个愿望,且原文本和扩写后的文本要保持一致。无论是《风俗通》还是袁珂《女娲造人》,都把“造人”作为叙事的立足点。
佳作直通车
《风俗通》里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于是女娲产生了一个愿望——造人。原文本中的情节比较简单。
袁珂《女娲造人》扩写后有意识地为造人的缘由设计了一组符合逻辑的情节:
①女娲看到“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②“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感到非常孤独”;
③要解除孤独,“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
④“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⑤“走得有些疲倦了”,蹲在池边,临水自照,确定了造人。
这几个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让人读来顺理成章。
确定好了故事情节,就要设计一些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叙事类文本中的冲突大致有三: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内心的冲突。
袁珂《女娲造人》中如此设计冲突:
①开天辟地以后,自然的丰富多彩与女娲眼中的荒凉寂寞;
②行走在原野上,原野的莽莽榛榛与女娲心中的孤独;
③想往自然中添进去一些东西,却不知道添进去什么东西;
④想让人这种小生灵布满大地,但女娲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⑤人总是要死,无法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
袁珂设计了这些冲突,然后设法解决这些矛盾,于是故事在产生冲突、化解冲突中向前发展:
①因为荒凉孤独寂寞,所以想添加东西;
②因为想添加一些东西,所以临水自照想到了造人;
③能力有限,于是想到了使用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
④担心人会死去,所以制造了婚姻,让人在婚姻中繁衍。
制造矛盾冲突,解决矛盾冲突,就构成了故事发展的逻辑。
NO.3 要学会添油加醋
《风俗通》中交代造人的背景:“开天辟地,未有人民。”
袁珂这样写:“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有了比较具体的故事情节,扩写成功了一半。要想扩写后的文本具体、生动、优美,还要学会细化故事。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没有生命的写到有生命的,从植物写到动物,内容“细化”了。
《风俗通》中寫:“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袁珂扩写为:“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
情节细化后,还要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把“引”“举”写得具体生动。《女娲造人》中不仅有动作描写,还有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多样的描写,这让文章丰满起来。
NO.4 要学会取舍剪裁
文章要丰满,不能“臃肿”,这就需要学会取舍和剪裁。袁珂《女娲造人》对与“造人”关系不大的部分,均略写甚至省去不写,而重要的部分则详写。如只在文章开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简略交代了开天辟地以后的自然环境,这是略写;于“造人”没有关系的部分,如造人过程中的吃喝睡觉休息之类的一概不写,所写的只是造的为什么是人,怎样造人,这是详写。取、剪是眼光,舍、辑是智慧。
最后,在安排文章结构时,袁珂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以时间为主线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而我们在扩写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情节需要安排记叙顺序及谋篇布局,使故事更加生动曲折。
【名师简介】
殷建坤,任教于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曾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周刊》《泰州教育》等杂志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若干;与著名作家丁立梅合作出版丁立梅散文集《让梦想拐个弯》《草世界,花菩提》《相见欢》,编辑出版《丁立梅的阅读课》;与著名作家杨鹏合作出版《同桌是外星人》《吹牛大王航天记》《海豚王子》《宇宙少年特警队》《看不见的少女》等十本科幻童话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