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建设内涵意蕴的多维解读

2020-03-02杨景良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杨景良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深刻的内涵意蕴,主要体现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念,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进程,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体实践的快速发展。就美丽中国建设内涵意蕴进行解析,以期深化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以人为本 内涵意蕴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39-02

美丽中国建设是党中央从治国理政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迫切要求,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需求。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强调了人对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本体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前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发展。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逐渐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到农业社会对自然的学习与利用,再到工业社会对自然的大力开发与改造。当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做事时,就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就會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人不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人既取之于自然,又要用之于自然,人与自然共存。

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牢固树立和科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念主要围绕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财富。我们要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社会经济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理念,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同步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若要保证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要在自然界承受力之内进行人的行为活动,给自然生态环境以“喘息”的空间。

三、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升,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一个新判断,表明了新时代民生问题不仅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包括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态环境需求等。因此,要从人民出发,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突出性问题,牢固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的科学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依据治国理政事业大局,统筹各项事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舒心地生产生活。要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各项权益,切实保障大家的生态利益诉求,走共享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四、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全面治理、全面共享的系统性、持续性工程,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民生工程。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人人需要尽责。因此,要坚持“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理念,在党的有力领导下,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人民群众梳理生态文明意识,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自觉。没有任何人是局外人、旁观者,不能只说不做,独善其身。目前,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然存在问题,在生活方式上存在的一些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创新方式方法,打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战争,大力构建合理全面的“党的领导、政府指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治理新格局。

五、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念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生活的共同家园。因此,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珍惜和呵护地球是全人类的唯一选择,保护地球家园的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必须一道呵护地球母亲,加强互信合作,走生态文明全球建设之路。因此,我们要将本国生态环境治理融入全球环境治理中,探求国际合作共治的新模式,为全球环境保护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面向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承担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尽到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合作,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环境危机、资源枯竭、生态不公等重大生态问题。在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必将为积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作出重大贡献。

六、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进程

美丽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并与我国生态环境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进程。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美丽中国建设始终将历史唯物主义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中,深刻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科学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尊重自然的主体地位,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美丽中国建设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关系上遵循基本的辩证方法论。美丽中国建设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必将引领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期,必将使中国走在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前列。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高度自信与自觉。

七、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体实践的快速发展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实践用来不断修正理论。先进的思想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无限的指导价值与实践力量。

1.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思想

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找到了平衡点,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为我们经济发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的道路。

2.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思想

消费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也是事关自然界、人类社会兴衰存亡的关键性问题。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形成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做到绿色消费、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提供了生态文明幸福思想

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能够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这种幸福观区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社会带来的物质享受、追求物欲的满足,而是建立在蓝天、水净、绿地的生态环境之上,是建立在保护环境之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能够为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造福,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2]习近平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8.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