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五四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20-03-02李佩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爱国主义

李佩

摘要: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运动。它诞生了以“爱国主义”“民族科学”和“改革创新”为基本内涵的五四精神,具有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既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也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今天,发扬五四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主科学为指南、以进步为动力的基本内容,也需要态度鲜明地肯定其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 民族科学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16-04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形成于这场广大青年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之中。2019年,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1]要阐释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得从什么是五四精神谈起。在中国实践中,对于五四精神的认识,人们不仅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识逐渐明朗化。

一、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

伟大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历程碑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告别旧民主主义革命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广大中华儿女进行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夺取全国性的革命胜利的起点。必须从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汲取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然而,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五四精神的真谛、基本内涵到底是什么?在这一百年的时光里,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政界都对五四运动这段历史和其所承载的五四精神给予高度重视,然而,对于何为五四精神依旧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角度出发,认为陈独秀和胡适等人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如“民主、科学”,强调的是要用一种兼顾理性态度与科学方法秉持的方式突破封建愚昧思想,认识整个世界包括人类本身,以追求个人的解放与自由。这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批判的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如学者郭亚全认为“五四”前后的文化以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再造新的文化体系为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并指出“而这其中最可称之为精髓的就是‘五四的批判精神”。诚然,精神中含有批判精神,但五四时期的批判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的中国文化传统观点,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这些批判的目标都是为了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观念,以救亡图存。也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毫无疑问,五四运动是以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而发起的爱国运动,浓烈的爱国精神是它的灵魂。但若仅限于此,则与中国历史上的义和团运动大同小异,这显然也是不能概括五四运动的全貌的。还有的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全盘性反传统精神。的确,激烈的反传统精神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特点,但它并非“全盘”反传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有所继承的观点。如在思想层面,新文化阵营汲取和发掘了先秦非儒学派,从而抨击孔子和儒学的正统地位和思想禁锢;在语言学方面,新文化阵营继承和发展了长期流传民间的白话文,反对居于正统地位的文言文和旧文学。因而,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显然是不确切了。还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包含“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判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这三种精神关系中华民族的存亡”[2]。可见,对于什么是五四精神一方面引起了广大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还未形成一个共识。但也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人都从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漫长过程来看“五四精神”的内涵,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或者过于强调某一点而忽视了五四精神的其他内涵。

事实上,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中就有阐释五四精神的确论。他指出“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一定要反对,卖国政府应该打倒”[3]。在这里可见毛泽东将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精神定義为爱国主义。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毛泽东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站在革命的高度,将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 “归结为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4]。在五四运动100年后的现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1]。可见,五四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内涵,也为我们研究五四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想将这些精神财富为己所用,首先必须加强对“财富”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1]这深刻揭示了五四精神的基本要素,为我们理解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提供了线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理解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发挥其时代价值的重要前提。

1.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本质核心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是掀起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动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团结起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30余年的革命奋斗中,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激发了中华儿女内心中的深厚爱国之情,从而万众一心从最初的救亡图存的心愿提高到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决心。“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不朽旗帜,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强动力。”[7]历经100年的风雨,我们纪念五四精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变大,并且不断在环境治理、国家治理和科技等方面为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共享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因此,我们要明确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表现为挥洒鲜血、誓死捍卫国家统一的自强不息,在社会主义事业和平推进的今天,爱国精神既可以是维护国家荣誉与安全的点点实践,也是爱岗敬业、文明友善的个人修养;既可以是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也可以是拥护党的领导,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下的共识。

2.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运动指南

民主与科学诞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当时是用来批判与民主科学思想相对立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和迷信。陈独秀最先倡导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最初,在他看来“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但是历经巴黎和会的失败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失望,再加上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已经实现了由资产阶级的民主向主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的转化,人民当家做主可以说是民主的本质内涵。而“科学”最初被提出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陈独秀所说的社会科学,最初主要是指一种实用主义、创造进化论和新唯实主义等。同样,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提倡自然科学的同时,逐渐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取而代之。对于科学与民主的地位,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科学与民主之于现代化,若舟车之有两轮焉”。这表明五四时期的思想家门充分认识到民主与科学对实现中国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远见卓识,并提出从思想、文化上建设民主共和的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虽然在五四时期,他们提出的这个任务和目标并没有完成,但是在继之而来的新民主主义过程中,乃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造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四精神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要素,其对“民主”的追求代表了这一时期革命文化的价值取向,对“科学”的探索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指导旗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五四精神之所以不仅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洗涤,还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是诞生于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弘扬民主精神,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必须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理论以科学态度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3.进步是五四精神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四运动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方面,它所掀起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迅速发展成全国性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爱国运动。另一方面,它又突破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看到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力量,從而凝聚起进行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群众基础,并在积极探索实践中,通过反复比较,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种具有进步性特征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走上了“新型民主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有了正确的方向”[6]。事实上,五四精神中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表现,都具有与时俱进的进步性。而“新时代,对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传承更多地体现在思想和文化层面的自省和自尊上”[5]。这就是五四精神中内在要求不断激励自己,勇于自信的创新精神。同时,进步精神也意味着青年要通过培养自身创新性思维,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主动把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崇高的人生理想。可见弘扬五四精神中的进步精神就是要突出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指导,争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辩证的否定,推动社会进步。

三、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五四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代表着全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和救亡图存的革命奋斗传统。在新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在中国青年发展的最佳时期,弘扬五四精神,对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把握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基于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而掀起的一场运动,也是青年学生用激情和热血以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强大爱国精神。五四运动的巨大历史影响已经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抵抗压迫的决心和勇气,都是基于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7]。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可以说,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拥护与认可都是在延续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中的进步青年将炽热的爱国之情、强烈的爱国之志转化为反对侵略、捍卫主权的自觉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将个人的命运、未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觉担当。在爱国主义这笔巨大宝贵的精神财富的滋养下,无数的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者,英勇奋战,不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还取得了中国革命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当前,我国面临许多的挑战,而战胜这些挑战的最好精神武器就是以爱国主义将全国上下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坚定共产主义的旗帜下。爱国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形式。现阶段,我们强调爱国就是实现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信心,也是拥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是在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的角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今天,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要解构五四运动的历史,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号召广大党员、青年、群众学习革命先锋身上那种舍生忘死,与国家共存亡的英勇豪迈,时刻铭记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一方面有利于人民从五四运动的那段革命历史中缅怀革命先烈,以他们为榜样,关注国家命运的发展,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建设相互结合,加深人民对历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另一方面,能使人民对五四运动的爱国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在培育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中,增强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促使人民更加自觉地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的宣传者,做主动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和责任的担当者,以及积极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者。

2.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既是对自身文化的肯定,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五四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部分,弘扬五四精神能够使其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五四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定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只有基于这种历史底蕴,才能感染最深情的爱国情感。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每一次的思想文化的繁荣都能带来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脉络不仅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能促进文化的前进,为文化基因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活力。在一个文化繁荣的国度,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意,幸福感也会增加,会对国家产出一种认可感与归属感,进而激起内心的爱国情怀。同时,爱国情怀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进而坚定文化自信。爱国情怀会使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重视国家的荣辱兴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严格要求自身,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人们认可并推崇本民族文化。其次,进步精神意味着要冲破旧思想传统的束缚,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思想体系。这种精神“引领工人阶级成为推动历史和文化进步的社会力量,并在推动历史过程中实现了文化进步,找回文化自信”[5]。可以说,没有进步思想,那么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的走向还将迷失。再次,民主精神在文化自信上体现为文化自主性。民主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岭。在文化的视角上,弘扬民主精神,就是既要确保人民群众文化上的主体地位,也要捍卫中华文化的尊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双面性。民主精神要求客观地对待本民族文化的优劣,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同时,也能提高对待外来文化的鉴赏能力,注重培养高文化自主能力。最后,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还以科学精神指导探索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在追求真理、尊重文化发展要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自强的道路。社会主义文化自强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强国实现文化自强,而五四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就是促进文化自信向文化自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可见,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应用之意。

四、结语

每代人的奋斗目标和责任担当都服务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目标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激起了中国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是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笔。当前,人人都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接力赛的选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的攀登者,这就需要用强烈的家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刻苦的开拓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国人跑出一个个好成绩,顺利与胜利会师。五四精神是经受住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检验的民族精神,既具有特殊时期的精神精華,也以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五四精神内在的民主、科学、批判、改革、创新内涵对新时代中国事业的发展具有凝聚力量、幅奋人心的作用。它那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追求进步的思想,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孵化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面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存在着的种种新的历史机遇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汲取五四精神内涵,创新五四精神内容的解读和形式的表达,是研究和弘扬五四精神的逻辑起点。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全面深化改革,树立“四个自信”的征途中,围绕爱国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是对五四精神进一步研究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2019-05-01.

[2]田克勤.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5]何兢.传承五四精神增强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9(15).

[6]蓝蔚青.大力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J].中国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3).

[7]何茂华,宋玉婷.正确把握“五四精神”的四个向度及其现实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9(5).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五四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
谈“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