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葡萄牙语译员的机遇和挑战
2020-03-02李津青
李津青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有说服力的资料信息和生动具体的实例比较和分析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葡萄牙语译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来阐释葡萄牙语译员在围绕中心、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凸显葡萄牙语翻译界目前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和日后发展的方向,指导葡萄牙语译员的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葡萄牙语译员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60-03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尤其是世界上的葡萄牙语国家正在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机构将自己的业务延伸到了葡萄牙语国家,为发达葡萄牙语国家提供相关服务,为不发达葡萄牙语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在中资机构服务的葡萄牙语译员越来越多地发挥其语言转化介质的作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资料显示,葡萄牙语目前是世界第五大语言,使用人口超过2.5亿。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欧洲的葡萄牙、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亚洲的东帝汶、印度的果阿、达曼、第乌和中国的澳门。此外,葡萄牙语还是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葡萄牙语译员面临的机遇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葡萄牙语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5月,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会见《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时表示,葡萄牙赞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愿与中国扩大在交通设施、港口建设等多领域的紧密合作;当月,莫桑比克在中莫联合声明中表示“决心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本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协同与对接”。2016年,佛得角驻中国大使在“一带一路”大使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前景广阔的倡议,将通过经济合作、地区融合等方式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2015年3月,巴西政府宣布加入亚投行。2016年9月,安哥拉驻华大使表示“一带一路”使人们联系得更加紧密,为此感谢中国政府提出这项倡议。2014年,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325.8亿美元,是2003年双边贸易额的12倍。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累计对葡萄牙语国家直接投资63亿美元。中国境内投资者在葡萄牙语国家设立的直接投资企业超过400家。2010—2017年间,中国向亚洲及非洲葡萄牙语国家提供了超过400个无息贷款项目[1]。几年来,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如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大桥、横贯安哥拉东西全境全长1344公里的本格拉铁路、中国巴西两国的水电项目合作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益辐射到葡萄牙语国家,一个个合作项目接踵而来,葡萄牙语译员机遇随之增加。他们有参与项目的机遇,有近距离了解葡萄牙语国家语言和文化的机遇,自然也多了提高自己葡萄牙语语言水平的机遇。据我所知,在中交一航局安哥拉卡约新港项目上工作的葡萄牙语译员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利用地缘优势在当地大学里报名参加业余培训班,学习用葡萄牙语讲授安哥拉经贸概况和安哥拉葡萄牙语文学史,这既为自己补充了商务和贸易方面欠缺的知识,也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助推项目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属地化管理、加强与当地各个阶层人民的沟通交往。此外,项目部还定期邀请当地律师来项目部讲授安哥拉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规避对项目部不利的法律法规,这使从事外联工作的葡萄牙语译员在学法用法的实际工作中增强了自身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周密性,从书面语到口语处处都在“咬文嚼字”。“一带一路”倡议,为葡萄牙语译员创造了深度理解和学习葡萄牙语的难得机遇(以前只有外宣单位的葡萄牙语译员才能争取到这样的机遇,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事业单位葡萄牙语译员也可以争取到这样的机遇),这为我国葡萄牙语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打下了难得的坚实基础,为中国文学走向葡萄牙语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葡萄牙语专业毕业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葡萄牙语翻译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逐渐深入,对葡萄牙语译员学养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一个有翻译意识的葡萄牙语学者,无时无刻不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翻译实践中陶冶自己、升华自己,学养与日俱增。一个优秀的葡萄牙语译者,在笔译时,能看穿原文字面意思,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并在译入语中找到不存在原语痕迹的、最佳的对等词;口译时,不是拘泥于说话人话语的表层含义、机械地遵循目的语语法规则表达出令人费解的意思,而是像说母语一样,流畅而又地道地说出原意。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卡腾贝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于2014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1月10日建成通车,在这四年里,项目部通过葡萄牙语译员准确传译解决了沟通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马普托大桥这类特大型桥梁,设计工作涉及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各种材料和结构类型,需要一个系统的规范体系作参考。莫桑比克当地桥梁和道路通用的设计规范为南部非洲交通和通讯委员会编制的SATCC规范,其中有关桥梁设计的规范及条款规定甚为宽泛,并且还存在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为了提供优质精良的产品,马普托大桥项目经理部积极通过葡萄牙语译员的语言优势向业主推介中国規范中的良好实践,令业主充分认识到了中国规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最终采纳了中国规范[2]。
此外,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专门编制了《马普托大桥技术规程》并由项目部掌握汉语的中国译者和掌握葡萄牙语的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培养的莫桑比克本土译者合作,根据当地人的语言习惯和专有名词在当地特有的表达方式翻译成葡萄牙语,填补了当地技术规范空白。这些就是葡萄牙语译员在新时代所拥有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葡萄牙语译员面临的挑战
凡有机遇,必有挑战。大多数的葡萄牙语译员既不是在高校里搞翻译研究的葡萄牙语教师,也不是在国家部委和国家级外宣单位从事高端葡萄牙语翻译实践的公务员,而是长期驻在亚非拉葡萄牙语国家、负责对外联络的中资机构员工。“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中资机构带来了海外业务量的增加,也向葡萄牙语译员下了军令状:为国争光,献身海外,抛家为业,攻坚克难。
葡萄牙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语言特征也相差甚远。葡萄牙语是一种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无词形变化的语言,语言体系的差别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3],这些差别给工程技术翻译带来了困难,给驻葡萄牙语国家的葡萄牙语译员带来了巨大挑战。
工程项目的葡萄牙语译员队伍中,有毕业于葡萄牙语专业的,也有毕业于英语专业后改为从事葡萄牙语翻译工作的。在走出国门、在葡萄牙语国家工作期间,他们都体会到:首先,必须正确运用近义词。葡汉/汉葡/葡英/英葡词典上的释义往往在翻译实践中讲不通,译者和受众都感到难以理解。例如,英语中用“can”一个词几乎完全可以表达“poder”和“conseguir”这两个葡萄牙语单词的意思,那么“poder”和“conseguir”的区别在哪里呢?在遇到多个实例后,译员才逐渐领悟了字典上查不到的区别:“poder”是指可以做某事或有权限做什么,而“conseguir”暗含有能力做某事。(Você podeir, mas n?o o consequelevar de volta.这句话中既有poder又有conseguir,使人很容易分清二个词)。在交谈和会谈中,如果不能恰当运用动词,意思就不能表达到位。尽管英语和葡萄牙语很相近,但是类似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专有名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葡萄牙语译员和葡萄牙语国家的汉语译员通过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而有机会找到专有名词的地道而简单易懂的独特表达,从而学到字(词)典上查不到的知识,并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翻译水平。巴西某轮胎厂中文译员小王(化名)带领受邀赴巴西访问的中国某橡胶机械厂代表团参观工厂时把该行业专业术语“livro”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书”,这令中方代表团深感迷惑,车间里的设备怎么会翻译成“书”呢?小王见此情景,马上跑到一个(胶片)百叶车前,指着这个百叶车说:“这个在我们工厂就叫‘书(livro),你们在中国叫什么?”中方代表团的一位资深高级工程师告诉他:“在中国的轮胎厂,我们把它叫作百叶车。”在橡胶机械领域,葡萄牙语中的“书”和汉语中的“百叶车”是动态对等的。又如,“弯头”是水电工程中常用的词,英语为“elbow(肘部)”,葡萄牙语表述是“joelho(膝盖)”;如果译员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对专有名词内涵没有吃透,无论是汉英互译、汉葡互译还是英葡互译,都会令口译或笔译目的语接受者感到晦涩难懂。因此,只有当译者与原语和译入语专业人士沟通后才能正确地建立这种对等关系,运用正确的词汇,发挥语言转化介质的作用。最后,必须正确理解中文的专用名词的意思。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巴西马拉尼昂州圣路易港口项目的葡萄牙语译员小张(化名)在监理办公室做口译时,把“工装”误译为“工作服装”。其实,在机械设备领域,“工装”指的是机械装备(ferramenta),如法兰、卷轴、专用小车、架子等,与“工作服(farda)”没有半点关系。又如,中文中的“制剂”两字,意思为药物制剂,其葡萄牙语的专业表述为prepara??o,而不能按照字面上翻译为produ??o de remédio。再如,中文中的“脚手架”,对等的葡萄牙语为“andaime”,与脚手毫无关系。同样,广为流传的因错误翻译招标书中“雨刷”而未中标的事件[4],均为译员们未能掌握好专有技术名词所致,也是他们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作为小语种的葡萄牙语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工具书和翻译软件数量和种类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在信息数据搜集方面,可供选择的出版物极少,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材料寥寥无几[3]。目前国内的很多葡萄牙语工具书和教材都是“开山之作”,基本上是借鉴葡萄牙语原版书籍或英语等外语大语种类似书籍的框架结构而编写的,远远未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程度。迄今为止,市面上能买到的葡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书籍只有一本——澳门理工学院葡萄牙语翻译老师俞翔博士2011年8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葡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既是摆在葡萄牙语译员面前的实际困难,也是鼓励葡萄牙语译员探索葡萄牙语语言未知领域、填补葡萄牙语学科空白的有效途径。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葡萄牙语国家的葡萄牙语译员大都参考汉英/汉西/汉法词典的释义来解决汉译葡实践中工具书捉襟见肘的难题,但在实践中,这些工具书显得微不足道。笔者衷心希望中国的葡萄牙语译员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形势,加深与葡萄牙语世界的沟通协作和国际合作,早日补齐相关短板。
翻译实践受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又是在大量翻译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方法精髓。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远远领先于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没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至今仍处于几乎落后的状态。现在,以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为代表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被普遍地运用到翻译教材中。[3]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葡萄牙语译员显然不能只运用和研究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翻译理论,更应该了解和研究指导葡萄牙语翻译实践的各葡萄牙语国家的翻译理论研究著作,结合中国翻译文化传统来创新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从而推动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葡萄牙语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我国的翻译学科理论建设,挑战西方翻译学术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5],进而为我国翻译理论“走出去”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弥补当下国际翻译研究东西方学术交流的不平衡状态。
三、结语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时期,葡萄牙语译员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翻译联通中国和葡萄牙语世界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葡萄牙语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语言支持,增进中国与这些葡萄牙语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合作进一步发展[EB/OL].(2019-04-12).http://m.people.cn/n4/2019/0412/c23-12573254.html.
[2]蔡淳.莫桑比克纪念邮票背后的故事[EB/OL].(2019-03-26).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3/26/t20190326_31743961.shtml.
[3]俞翔.葡漢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曹昌,李永华.中国高铁出口曾因翻译错误丢订单:刮雨器译成抹布[N].中国经济周刊,2014-12-30.
[5]马会娟.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基于中国经验的翻译理论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