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戴“头环”检测走神引争议

2020-03-02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走神人格教室

据媒体2019年10月底报道,浙江金华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引进了能够监测学生是否走神的“神器”——名为“赋思头环”的脑机接口“头环”。这款设备号称可以通过检测脑电波,判定学生是否上课走神,还能配合APP给学生的上课表现打分,进行排名。数据会实时上传至老师手机,再由老师将得分发给家长。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网友普遍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孩子变成学习工具。该“头环”生产商——浙江强脑科技回应称,该产品并非监控大脑,主要是用于训练和提升学生注意力。当地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10月3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头环”是该校校友——强脑科技的投资人捐赠给学校的,学生乃无偿、自愿使用,一周使用一次,家长也对此表示认可。目前,为平息质疑,该校已决定暂时停用相关设备。

请让学习回归学习本身

前有“量子波动速读”这种显而易见的伪科学,让众多家长竞折腰;没过多久,“赋思头环”又进入学习领域,监控着每个孩子的大脑。且不论这样的“头环”究竟能否经得起科学的审视,但从“监控式学习”这一状态来看,就实属荒谬。学校与家长联手监视每个学生有没有“开小差”,等同于把每个学生捆绑在同一条流水线上,不允许任何瑕疵出现。这样“赤裸裸”长大的孩子,或者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或者是被彻底消磨掉了个性,对于学什么都无所谓。前者可怕,后者可悲。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发现自己的专长,然后试着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是为了让人成为人,成为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各具特色的个体。用科技手段促使每一个学生对所有课程都感兴趣、全神贯注,不仅不现实,更会扼杀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天赋。

相关方面称,使用“头环”只是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专注度,也并不是每天都戴。殊不知这样的任务,应该落在教学上,而非机器上。舍教学之本,逐机器之末,谬矣。教育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道:“当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看作是大脑机械化获取知识的能力,或者是对实用性原理的系统化阐述,那么教育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学校教学的目标不应是成绩,或是知识本身,而应该教会每一个孩子,把知识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有必要限制“人工智能+教育”任性使用

在这场舆论风波中,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应在逻辑上显然难以自洽:家长和学生都没有反对意见,就没有问题吗?最后暂停使用的原因竟然是为平息质疑?他们似乎还没有厘清这场风波中公众反对的点。

一项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中,首先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戴“头环”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收集数据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已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影响学生人格发展。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热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可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监控系统,可以掌握学生在教室中的一举一动,进而也可减少同学间的纠纷与冲突。但是,其负面作用也极为明显。有些人辩称教室是公共空间,学生身在教室中,于是便無隐私可言。但是,当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脑活动过程,都被监控、采集数据时,是会涉嫌侵犯学生隐私和泄露学生信息的。另外,一个人在监控环境中的表现和在没有监控环境中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长期在监控环境中学习、生活,会让学生养成表演型人格,这就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了。鉴于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越来越频繁地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之中,我国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出台规定,限制这些技术的任性使用。

猜你喜欢

走神人格教室
“313”教室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恭喜你走神了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为什么上课走神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走神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