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推进民航工作发展

2020-03-02刘春见

理论与当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短板建设发展

刘春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民航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民航强国战略提到了新的高度,极大振奋了民航人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民航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为民航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民航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机遇和舞台,对民航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笔者就在新形势下,对加强民航工作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完善治理体系,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

中国民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落实民航强国战略,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全面构建加强党的领导,适应市场竞争,符合民航实际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体系。要推动民航管理职能转变,立足民航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精简审批备案事项,强化战略管控能力,着力唤醒民航各单位自我发展主体意识,压实发展主体责任。全面开展“瘦身健体”,健全完善风险投资管控委员会、招投标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管理委员会,缩短管理链条,压缩管理层级,降低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完善人才引进和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为核心的“三项制度”改革,以更加坚定的市场化改革激发民航发展的活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布局,谋求转型升级新成效

围绕价值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开发价值链,深入推进资源整合,使民航产业结构更优、价值更高、竞争力更强,实现主辅产业的良性互动。加快航空主业发展,做强核心产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好航空市场主战场战略,完善国内航线网络,加速布局国际航点,做大做强航空主业。加快板块化整合,打造骨干产业。以航空服务产业链为主线,加快产业的专业化、板块化整合。推动民航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专业化发展,拓展协同产业。以资源为核心平台,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持续提升协同产业的盈利能力。加快融合发展,培育支撑产业。把握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新业务新业态,增强信息产业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和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三、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提质增效新突破

按照民航局建设民航强国要求,坚持建设运营一体化要求,充分应用现代运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确保民航始终安全运行、服务优良、环境友好、效率提升和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站在未来看未来,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准确掌握和应用新一代网信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实现运营和企业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技术革新持续提升民航安全水平、服务质量和运行品质。努力创新商业模式。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市场环境中,个性化、多样化、高标准的客户需求,迫切需要集成式、综合式,高品质、高效率的供给体系。要充分认识到民航既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高端客源集聚的商业设施,认识到旅客更是消费顾客,要紧盯市场需求,变革商业形态,重构商业功能,提升商业品质,激发市场潜力,提升商业价值。

四、深化平台建设,打造共建共享新支撑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满足需求,围绕民航客户群,在运营平台上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增值,帮助客户提升效率和效益,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协同发展。坚持“真情服务”要求,完善产品体系,升级服务品牌,满足旅客多元化的出行需求。通过打造综合交通,实现零距离换乘,为旅客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要围绕民航发展带来的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价值流,充分开发蕴含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快速反应,科学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信心,敢作敢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五、坚持主题主线,补齐民航发展短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看到,在国家层面,管理正全面向治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20字标准”讲到治企有方,可见,治理要比管理好,民航也要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管理虽然依靠制度,但人为因素重一些,单向力度大一些,更多的是上级管下级、主方管客方;治理更多的是双方参与、多方参与,法律、制度、规则的意识强一些,科学性、系统性充分一些。战略解码,就是企业治理的生动体现,它不是机关某几个部门,某几个部门的领导,在一起提出发展目标、工作计划、经营计划,然后上会一过,完了一发,就定了,而是上下充分参与,充分酝酿,头脑风暴,全面分析,参与讨论领任务,领完任务再回去安排,到最后调动全员,推动落实,这是典型的企业治理。当前,我们不仅要在战略解码上体现治理,更要让治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思想。

民航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提质增效,提质增效就是民航主业要品质、辅业要效益。主业重点改运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发展质量;辅业重点改体制,不断提高效率,只有高效率才能产生高效益。现在很多旅客的需求不仅仅是增长的,更多的是升级,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品质的升级。要加快打造体验式服务,创新体验式产品,推进结构性变革,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好、价值更高的发展。

民航要补辅业短板,补物流短板,补机场短板。辅业短板主要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不多,辅业公司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要压实自我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快补齐辅业短板。物流短板方面,要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充分利用地方基础建设的契机,推动物流专业化运营、板块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机场是民航发展的重要战场之一,是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凝聚力量、凝聚资源、开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民航强国品牌的重要体现。机场发展,核心是航线,基础是建设,关键是政策。航线要围绕机场附近旅客的出行方向去丰富和完善。建设要因地制宜,重新审视定位。机场的定位,每个运营集团都要去琢磨,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开通了很多高铁,很多人对综合交通的认识不到位,患有严重的“高铁恐慌症”,认为高铁开通了,航空还能发展吗?这种认识过于悲观。如果高铁是川菜,航空是粤菜,以前只有粤菜,现在川菜来了,说明有市场,而且川菜还会带来新的人流,市场就更大了,消费人群也会更多。高铁只会带来增量,不会造成减量,只会使航空市场越来越大、旅客总量越来越多,民航的管理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民航的工作,打造好综合立体交通网。

民航始终要着力生产增长,着力民航建设,着力人才培养。生产增长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也是民航的核心。近年来,民航的生产增长和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航生产指标受到了挫折性影响,现在正逐步恢复。主业发展好,就为其他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主业发展上不去,所有产业都要受到影响。在民航建设方面,近年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机场建设和航空公司基地建设,机场安全运行、服务优良、环境友好、效率提升、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是民航建设的要求;民航的规划建设也至关重要,一些业内人士过去认为是建设方的事,其实是一个综合的价值平台,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转变思路,创新方式,实现特色发展。民航在人才培养方面,关键要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民航的一些单位为什么出现“人才荒”?就是因为有的民航单位不重视人才,舍不得人才,不放人才,不用人才,人为地阻碍了人才流动,放慢了成才速度。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每位领导干部都应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责任,加大力度培养各层级的管理人才,持续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整体结构。

猜你喜欢

短板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