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下共享单车助力复工复产研究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2020-03-02胡伟红HUWeihong袁亮YUANLiang
胡伟红HU Wei-hong;袁亮YUAN Liang
(三峡大学,宜昌4430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这次疫情,短期内会给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阵痛,但不会影响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湖北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既能抓住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也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共享单车自2017年蓬勃发展,不少商家跟随趋势疯狂加大对共享单车的投放,乱停乱放、人为破坏等行为滋生,维护管理费用增加。而成本的增加使价格抬高,人们在非必须的情况下已很少使用共享单车。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复工复产的开展,共享单车公司推出骑行优惠,并且自行车能够自行拉开距离,减少感染风险,所以更多人选择骑行出行。共享单车已经不仅是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工具,而且成为武汉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的重要连接点。
1 共享单车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作用表现
鉴于新冠病毒有着人传人且传播快速的特征,感染人数每日不断攀升,武汉瞬间成为了新冠病毒的重灾区。为避免造成不可控的局势,我国迅速采取了应急式的防控工作,武汉立即封城,封城之下,封小区、自主隔离在家一同开启,全国上下响应号召,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努力,全国疫情感染人数归零,火神山医院关闭。之后,疫情处于可控状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所谓常态化,即在积极采取疫情防控的措施之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复工复产复学。
各地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复学,城市消费也逐步复苏,但全国战“疫”还未完全结束,共享单车凭借其通风、独立等优势,顺势成为当前民众出行的一个不错选择。其表现在:
1.1 共享单车出行占比提高
就有车族而言,原来选择乘坐地铁公交的大量转为自驾,其他出行方式保持相对稳定。而无车族,大多数放弃了地铁公交,自行车出行成为了更多人的第一选择[1]。据共享单车的数据可见,随着全面复工复产,全国的订单总量较春节期间环比增长已超3 倍。
1.2 共享单车能够极大程度满足人们骑行的需求
在公司、学校、居民区等有需求的地方都投放有大量共享单车,一扫一提便可带走一辆。操作简单、早晚高峰不堵车,尤其是通风安全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出行的首选工具。
1.3 共享单车的主要功能转变
通过骑行热点我们可以发现,起终点为居住区、商业区的订单量提升明显,出行目的为交通换乘的比例降低,而日常通勤、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出行场景则大幅增加,共享单车已经不同于以往主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接驳工具的存在。以武汉市为例,与2019年同期相比,复工复产后用户骑行时长和距离显著增加,平均单次骑行超过10分钟,每天都有骑行超过10 公里的用户,同时,10 公里以上的骑行量是早晚高峰时段的显著特征[2]。
2 共享单车在助力过程中的问题
共享单车在复工复产及复学的出行方面发挥出了重大作用,但因为其在前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再结合疫情这个特殊的情况,有些问题立马浮现出来,例如,安全防范问题、投放布局问题等,将会阻碍共享单车的长期发展。
2.1 过度投放,分配布局不合理
2020年6月14日武汉市交委对外宣布,武汉市共享单车数量达到103 万辆,远远超出城市能够接纳的数量。共享单车自2016年进入市场,便引发了一阵自行车骑行狂潮,不少商家抓住眼前的商机便疯狂往市场输送了大量共享单车,造成自行车无序堆积,使得交通拥挤且破坏市容。另一方面,区域投放数量规划不合理,就武汉市而言,在江汉路等商业街投放数量过多,路旁大量自行车乱停乱放,影响车辆通行、行人行走,而在一些较偏的居民区,共享单车数量偏少,出小区后不能近距离扫到一辆质量状况良好的自行车,这对复工复产者而言,并不便捷。
2.2 骑行费用调高,性价比降低
2019年,各共享单车的商家都提高了一定比例的价钱,提高的比例在5%左右。通过实际骑行发现,在一些范围内,共享单车的价钱远远超过了公交车,而一小时的骑行价钱甚至超过了乘坐地铁达到目的地的价格,性价比大大下降。共享单车浮出市面时,以“价廉、健康、绿色、环保”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关注,基本上每个会骑行的居民都过了一把共享骑行的瘾。但随着廉价这个标签撕去,大量顾客流失。在复工复产前期,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共享单车推出七天免费骑行活动,赢得了一大波骑行量,但在七天之后,数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2.3 品牌繁多,市民担忧消毒工作的开展
在目前的市场中,共享单车的主要品牌还有哈啰出行、美团单车、青桔单车等,不少人表示疑问,每种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域是零散的、杂乱的,并且每家公司都存在着一种竞争性关系,消毒工作将如何开展?共享单车的定时消毒工作能否做到位,是使用者在疫情之下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3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提到的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将从政府、商家以及使用者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政府发布政策支持、商家利用科技发展、使用者规范自身配合,结合三者共同之力,推动共享单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3.1 政府
①利用遥感助力清路障[3]。加快开展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利用遥感技术检测障碍物位置,清理占道行为,保障通行空间,完善人行道网络,打通断头道路,连接中断节点,优化过街设施,提高通达性,增加自行车通行安全。
②实施严禁共享单车进入小区的措施。小区联系物业,严防共享单车进入小区,使共享单车挪为私用的现象减少,每辆共享单车的价值提高。在武汉,就连小巷子内,每天清晨都会有人骑着三轮将共享单车拉出巷子,将私人占有共享单车的行为尽量杜绝。
③完善MaaS(出行即服务)顶层设计,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其发展。通过整合地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出租以及共享单车等,推动交通生态化发展。
3.2 商家
①推行无差别化全方位消毒。各共享单车商家竞争中合作,将市区区块化,划分好管理区域,制定完整消毒规章,并对每一位“消毒侠”进行严格的上岗前培训。
②调整共享单车布局。共享单车从以接驳为主的短距离服务转变到中长距离的使用,其职能发生了转变,投放位置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热点图及数据分析,居民在疫情下使用共享单车的范围相对较为固定,都是以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大约15 分钟的骑行距离,且目的地以公司、超市、菜场、医院及学校为主,故共享单车的投放位置应由公共汽车站和地铁站附近过渡到居民区、商业区以及医院等附近,更加贴合居民的骑行需求[4]。
③立足于消费者,投放各式的自行车,分区域分需求不同投放。比如复工复产者往往追求便捷与轻快,所以在居民区和商业区多投放灵巧型共享单车,便利职工上下班;因疫情人们更加注重提高抵抗力,故疫情稳定后,家长带孩子外出运动的比例增加。在专供民众步行与骑行的风景区可以投放儿童类小型自行车和多人骑行的自行车,便于家人或朋友间的互动;而定位都市生活、城市休闲骑行的城市,可以加大高档自行车系列的投放。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条件投放不同种类的自行车,以此吸引到各个层次的消费者。
④加大宣传力度。疫情下共享单车为医护人员等提供了免费出行优惠,彰显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加大宣传其正面形象并传播相关安全知识,使民众知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共享单车出行是相对安全的。
3.3 使用者
①用户应该拥有社会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共享单车属于公用事物,不是个人财产也不是一次性使用产品。用户应当自觉遵守共享单车的使用规范,不乱贴乱画、不恶意损坏,疫情期间更是要注意到方方面面,比如消毒问题,如果唾液等不小心黏附在车身时,简单清理后将其停留在正确的区域,便于维护人员对其进行深度的消毒处理。
②遵守法律法规,包括未满12 周岁的未成年人及醉酒、患有疾病等无安全骑行能力的人,禁止驾驶。不得为未满12 周岁的未成年人租赁共享单车上路骑行等[5]。骑行后用户需要按照规定有序停放,不占用主要干道及消防通道,减少道路危险因素。安全是共享单车的底线和生命线,共享单车的同时更要共享安全。
③闲暇时间自愿参与“消毒侠”的工作,从小我带动大我,将对共享单车的自觉维护变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慢慢影响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比如,武汉冒出来大量志愿者在各个街头对共享单车进行消毒工作,他们表示想要为武汉抗“疫”及经济发展献出一份力,他们的热情定能感染街边的行人。
4 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共享单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接驳其他交通工具到“一站式骑行”,其受众人群、辐射范围、维护要求等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共享单车未来能够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商家面对新的形势做出战略调整,而且需要公民、社会及国家等多方共同的努力。疫情防控将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共享单车仍会是复工复产者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且其本身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大力发展共享单车对我们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