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若干思考

2020-03-02马行超

今日科技 2020年8期

马行超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310058,浙江杭州

1 国家减负专项行动推进的总体情况

2018 年8 月,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部等四部委聚焦科研管理过程中填报表格多、报销程序繁琐、各类检查评估多等问题,部署启动了包括减表、解决报销繁、清理“四唯”、检查瘦身等7项减负专项行动[1]。减负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各方面工作进展不平衡[2]。2019 年4 月起,减负专项工作重点围绕制度建设,推动减负成果进办法、进流程、进系统,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单位的协同,共同破解难题,推动“减负行动”向基层单位内部深入,切实打通行动推进的“最后一公里”[3]。

2 高校科研人员减负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校科研人员在前沿理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大战略协同攻关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国内许多高校陆续制定完善本单位人事、科研、财务等管理办法,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等举措,推进科研人员减负行动。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推出网上报销系统,提高报销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但是,高校科研人员减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科研人员面临项目管理等大量事务性工作

一是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往往由多家产学研单位联合实施,在实施期间,除年度报告、中期考核、综合绩效评价等规定环节外,各类事项变更、预算调整涉及到单位内部审批和不同单位的层层报批,科研人员需花费大量精力来处理这些事务性工作。二是报销繁的问题依然存在。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报销流程等信息不熟悉,在财务审核上受阻,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4-5];财务部门对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存疑,要求科研人员提供发票真伪查验、材料出入库单、支付凭证等佐证材料,使报销程序更为复杂。三是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性、稳定性亟需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财务助理大多由研究生或博士后兼任,一般不具备管理、财务等专业知识;而临时聘用的科研财务助理由于待遇不高、无法解决编制、晋升困难等问题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新的科研财务助理上岗又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各类制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2 部分科研人员工作与考核评价目标不一致

一是高校政策导向。我国高校面对各类排名榜和建设双一流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重视“论文”、“奖项”、“帽子”等指标,因此要求科研人员在这些方面取得成绩。二是高校科研评价和考核方式单一。国内高校大多采用量化指标的传统科研评价方式使个体化、基础性科研范式成为主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需要产学研协同攻关和长期持续投入,项目成果在职称评定、人才奖项、聘期考核中难以充分体现。

3 浙江大学为科研人员减负的有益尝试

浙江大学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度和减负专项行动的要求,制定完善政策制度,强化服务意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规范、便捷、迅速的服务,有效减少科研人员在报销、审批等事务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3.1 制定完善政策制度在科研经费管理、固定资产及采购管理、监督审计等方面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推行报销网上预约和“不等候窗口”,建设化学品与材料采购平台,简化仪器设备采购流程,极大地缩短了报销和采购的周期。

3.2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研管理服务系统,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在项目启动、经费入账、经费外拨、预算调整、事项变更、结题验收等流程全部实现线上审批,为教师提供项目过程管理便捷服务。

3.3 推行一站式服务学校强化服务意识,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先后推行“行政服务办事大厅”、“校务服务网网上办事大厅”、“三张清单精简审批流程”等措施,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实现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让科研人员少跑腿。

4 高校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建议

4.1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强服务担当意识一是根据国家减负行动要求,切实履行法人责任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人事、财务等制度;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政策和校内制度,破除科研人员与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优化简化校内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为科研人员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探索“诚信+自律”的管理体系,在充分信任科研人员的前提上开展科研管理服务,落实对失信人员惩处措施。三是探索更加高效、专业、稳定的科研财务助理聘用制度。如,学校统一招聘、培训科研财务助理,向承担重大项目的团队推荐上岗,每位助理可同时向方向相近的2-3 个项目组提供过程管理和财务服务,接受服务的项目组共同支付助理的薪酬。

4.2 创新科研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一是探索对科研成果原创性的评价方式。英国针对大学的“卓越科研评价框架”采取“专家同行评议”和“分类评价”的方式,对科研成果的原创性、意义性和严谨性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是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发挥指挥棒作用,真正地把体现原创性的评价结果运用到评职称、聘岗、评优评奖、绩效考核中去,让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得到认可。三是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实行分类考核、团队考核,创新考核方式。如,对于承担重大项目的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期内可简化考核,将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参数,项目负责人可占80%左右,主要参加人员可占40%左右,剩余部分为该项目外的绩效体现。

在推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行动中,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减负专项行动的要求,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服务意识,系统解决问题,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