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将开启服务全球时代
2020-03-02
2020 年7 月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信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6 月23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几代北斗人经过30 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MEO)、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组成,共同构成了北斗三号星座大家族。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在导航、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等领域,为祖国发展建设默默奉献;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作为高轨道卫星,信号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其性能特点更为明显;地球中圆轨道卫星(MEO)因其全球运行、全球覆盖的特点,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实现全球服务的最优选择。
北斗正快速走进日常生活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预报等领域。
据悉,全国已有超过660 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首架运输航空器上也安装使用了北斗系统,实现零的突破。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10 天建成一座医院。疫情下,令人叹服的“中国速度”背后,离不开远在天边的北斗系统“助攻”,为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争取时间。
5 月份,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再次大放异彩。此外,从共享单车定位、燃气泄露监测到“地沟油”的全程监管、智慧养老的救助警报,北斗系统正在加速走进日常生活。目前,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中,已有70%用上了北斗系统,北斗系统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数已突破5亿。
全面开启服务全球时代
在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即将要建设一个天基的低轨星座系统,有望2025年前建成高精度的网络,全世界都会享受到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
据悉,2019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 亿元,同比增长14.4%,预计2020年产业总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北斗系统的开放与共享,给他国人民带来了改善生活的科技之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到2035 年,中国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