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保县甘蔗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0-03-02贺贵柏吴兰芳韦德斌潘廷由黄文武周连芳黄翠美

广西糖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蔗农蔗区甘蔗

贺贵柏,吴兰芳,向 英,韦德斌,潘廷由,黄文武,周连芳,黄翠美

(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广西 百色 533612)

2020年5月27~28日,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德保县蔗糖生产服务中心以及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田阳南华糖业)一行11人,先后深入德保蔗区的足荣镇巴明村百京屯、那甲镇中屯村、隆桑镇陇坛村、燕峒乡城屯村、龙光乡那练村等5个乡(镇)的有关村、屯甘蔗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分管甘蔗生产的领导、有关蔗区村干部和甘蔗种植重点户、专业户代表等共46人参加的调研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德保县制定“十四五”规划及发展绿色高质量甘蔗产业参考。

1 德保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德保县位于百色市西南部,地处南亚热带,东部与田东县、天等县接壤,西部与靖西相连,北面同田阳区毗邻,全县面积2575平方公里,大部分属喀斯特地貌,石山面积1792.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9.62%,山地面积2018.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8.4%。全县12个乡(镇)18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0个,全县总人口约36.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3万人。据有关数据统计,德保县耕地面积4.02万公顷,其中水田1.48万公顷,旱地2.54万公顷。

甘蔗产业是德保县的一项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多年来,中共德保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抓好甘蔗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恢复蔗糖生产以来,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甘蔗生产稳步发展。据统计,2007/2008年榨季,全县甘蔗种植面积0.26万公顷,产量13.88万吨,甘蔗总收入3818万元。2013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0.57万公顷,覆盖全县12个乡(镇)、173个行政村、1101个自然屯,种蔗农户1.43万户,蔗农人口5万多人,进厂原料蔗25.73万吨,实现甘蔗总收入1.1321亿元。创造了德保县甘蔗产业发展最好的历史记录。

2013年以后,由于受国际食糖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加上当地制糖企业长期拖欠蔗农蔗款的不良影响,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全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综合效益难以保证。特别是2015年以来,全县甘蔗种植面积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每年甘蔗种植面积为0.17~0.2万公顷。据统计,2015~2019年,全县5年累计甘蔗种植面积0.86万亩,进厂原料蔗39.49万吨,甘蔗总收入1.9065亿元。全县累计种植甘蔗农户1.19万户,其中种植甘蔗的贫困户3310户,占蔗农户数的27.81%,全县蔗农户均种蔗收入1.6万元。实践表明,甘蔗产业是一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2 德保县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对发展甘蔗生产的前景认识不足

由于曾有失败的经历,部分干部群众还有后怕。同时,由于德保县没有稳固的制糖企业支撑,蔗农有思想顾虑,甘蔗生产积极性不够高。

2.2 甘蔗生产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生产规模小

据德保县蔗糖生产服务中心2019年统计,在全县蔗区12个乡镇中,种植甘蔗面积达530hm2以上的乡镇只有龙光乡,种植甘蔗面积达230~530 hm2的乡镇只有东凌镇,种植甘蔗面积达100~230hm2的乡镇有3个即那甲镇、隆桑镇和足荣镇,种植甘蔗面积在70hm2以下的乡镇有7个。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种植甘蔗面积在70hm2以下的乡镇占比58%以上。种蔗区域零星分散,不便管理,运输成本高,甘蔗生产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3 栽培技术落后,甘蔗单产低,成本高,效益差

调研发现,德保县甘蔗技术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难以保证,对蔗区村、屯产业指导不够,且业务水平偏低,因此,栽培技术普遍比较落后,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甘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效益相对较差。

3 加快推动德保县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落实糖企与蔗农订单,确保原料蔗收购并及时兑付蔗款,解除蔗农的后顾之忧

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糖业企业保证收购原料蔗并及时兑付蔗款,甘蔗产业是一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据信,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19年和德保县签订了原料蔗收购服务。据调研,田阳南华糖业日榨能力可达6000吨,一个榨季可榨蔗60万吨以上,可同时满足田阳蔗区和德保蔗区的榨蔗需要。建议德保县人民政府和蔗糖服务部门,要注重加强与田阳南华糖业的交流与合作,辖区政府要重点抓好甘蔗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加强宣传发动,完善甘蔗生产考评制度以及协调和支持制糖企业开展甘蔗种、砍、运、榨一条龙服务,成立甘蔗榨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砍、运、榨各环节全程监管与服务,坚决杜绝司机坑农等不良现象。田阳南华糖业应与蔗农签订原料蔗收购协议,并确保履约,及时兑付蔗款,从根本上解决蔗农的后顾之忧。同时要从长远发展考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创新产业服务方式与模式,在核心优势蔗区乡镇建立和完善甘蔗收购中转站3~6家,特别是主动配合辖区政府进行甘蔗种植规划、扶持政策支持、甘蔗种植技术指导以及做好各环节的配套服务,千方百计让蔗农满意,让政府放心。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德保县具备发展并做大做优做强甘蔗产业的条件。该县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好,主要蔗区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县境内以石山为主,山峦连绵,受台风影响少,可有效防止甘蔗中后期倒伏;部分蔗农已经具有一定的甘蔗高产栽培经验,管理良好的甘蔗长势好,产量高。例如,足荣镇巴明村百京屯党支部书记赵国水,靠自家的0.2hm2多耕地发展甘蔗种植,他注重加强精细管理,甘蔗宿根性强,一种可收7~8年,每公顷甘蔗产量平均达105吨以上,年收原料蔗21吨以上。在他的带动下,该屯户户种植甘蔗。东凌镇东凌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素有“四川小盆地”之称。该村种蔗农户27户,种蔗面积36.93hm2,2019/2020年榨季,入厂原料蔗2627吨,平均单产71.04吨/hm2,户均种蔗1.37hm2,户均产量97吨,全村种蔗总收入131.35万元,户均种蔗收入4.86万元。

实践证明,甘蔗产业是一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例如,龙光乡那练村足翁屯,全屯共有农户13户,是国家城乡统计监测点,全屯除劳动力外出务工外,有8户在家全部种植甘蔗,产量高,年入厂原料蔗689吨,平均每户86.13吨,户均种蔗收入4.3万元,收入可观。东凌镇平交村,地处云贵高原余脉,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该村以土坡丘陵为主,全村种蔗农户96户,种蔗面积69.8hm2,户均种蔗0.73hm2。2019/2020年榨季,入厂原料蔗4226吨,总收入210多万元,户均产量44吨,平均单产60.54吨/hm2,户均种蔗收入2.2万元,实现了脱贫。

3.2 制定发展规划,强化计划落实

甘蔗产业要发展,规划是基础。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动德保县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甘蔗产业发展规划。要在现有蔗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规划和调整力度,不断优化甘蔗生产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德保县气候类型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5℃,年平均降雨1462.5mm,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甘蔗生产。据信,德保县委、县人民政府已将甘蔗列为全县现代特色农业,并已划定甘蔗生产保护区面积4000hm2。根据德保县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德保县中东部地区应以足荣镇、那甲镇、隆桑镇为核心优势蔗区进行规划布局,核心优势蔗区规划种植甘蔗面积1300hm2,即规划每个乡(镇)种蔗面积分别为430.33 hm2,辐射带动城关镇、马隘镇、都安乡3个乡(镇);西南部地区应以龙光乡、燕峒乡为核心优势蔗区进行规划布局,核心优势蔗区规划种植甘蔗面积3100 hm2,即规划龙光乡种蔗面积1770hm2、燕峒乡种蔗面积130hm2,辐射带动荣华乡等乡镇;东北部地区应以东凌镇为核心优势蔗区进行规划布局,核心优势区规划种植甘蔗面积130hm2,辐射带动敬德镇、巴头乡两个乡(镇)。通过编制“十四五”甘蔗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德保县以中东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三大区域为核心优势蔗区的甘蔗生产新格局。要在制定全县甘蔗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强化年度计划和落实,力争3~5年,确保实现全县完成甘蔗种植任务6700 hm2和进厂原料蔗50万吨的奋斗目标,为做大做优做强德保县甘蔗产业稳定面积基础和产量保障。

3.3 创新政策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甘蔗产业既是助农增收产业,又是长效扶贫产业,既是富民兴县产业,也是富民兴边产业。要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创新政策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自治区给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德保县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在政策创新方面,要注重突出以下六个方面重点:一是要注重扶持甘蔗优良新品种的示范、繁育和推广;二是注重鼓励和扶持种蔗重点户、专业户带头进行甘蔗专业化生产;三是注重鼓励和扶持甘蔗生产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四是注重鼓励和扶持推广各项节本增效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五是注重改善蔗区生产条件,特别是抓好蔗区水利设施建设和蔗区产业机耕路,确保运输畅通;六是积极探索推行甘蔗生产政策性保险制度,不断创新金融绿色信贷模式。

3.4 转变甘蔗生产方式,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规律和要求,在鼓励农户科学种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快推动甘蔗生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科学种植和高效管理转变,加快推进甘蔗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注重鼓励农村能人、甘蔗生产重点户、专业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例如,甘蔗生产重点户,原来种蔗0.33~0.67hm2,可鼓励和扶持其扩大到3~4 hm2;甘蔗生产专业户,原来种植3~4hm2,可鼓励和扶持其扩大到14~40hm2。要鼓励和引导他们依靠科技创新和加强经营管理,进行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真正发挥他们扎根新农村、一心一意种好蔗和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作用。

3.5 依靠科技,加快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

要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依靠科技,加快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注重抓好甘蔗优良新品种的示范和繁育,建议每个乡(镇)都要建设甘蔗良种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确保甘蔗良种就近供应,降低甘蔗生产成本;二是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特别是要重点推广那些高产高糖、适应性强、宿根性好、抗逆性强、脱叶性好以及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优良新品种,例如,桂糖46号、桂糖58号、柳城05-136、福农41号等甘蔗优良新品种;三是要大力示范和推广各项精简节本增效的农业绿色技术,例如,甘蔗健康种苗繁育技术、宿根蔗大田健康种苗补苗技术、春季早种丰产栽培技术、甘蔗机械化作业技术、甘蔗一次性肥药施用技术、宿根蔗小锄低砍高效栽培技术、甘蔗间套种技术以及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德保县发展甘蔗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实施兴边富民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时期,德保全县规划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6700hm2,按每产原料蔗75吨计,全县甘蔗原料蔗总产可达50.25万吨,按每吨500元计,全县原料蔗总收入可达2.5125亿元,总产糖量6.271万吨,食糖总收入3.38亿元,蔗糖总收入5.88亿元,总经济效益4.54亿元,总税收4394万元。

猜你喜欢

蔗农蔗区甘蔗
甘蔗的问题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种甜的人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