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2020-03-02丁若蕊张炯炯
丁若蕊,张炯炯
(淮北师范大学 建筑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全新的局面,再加上“00后”大学生已逐步占据高校大学生主体,其习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但其仍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尚未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易受到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这些现状都加剧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困难。而建设以办学理念、价值体系和育人方针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并能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正确指导和有效规范。
1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表现
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规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价值,其既能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还能为思政教育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帮助思政教育在课堂之余也能发挥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校园文化建设能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导
校园文化具有对大学生提供正确学习生活指导的价值,校园文化像一座灯塔,能对大学生提供方向指引,在为大学生提供内涵深厚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能带领学生积极向上,助其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文化视角下,校园文化可为大学生提供浓厚的优秀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帮助大学生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接受正确思想价值观的指导,在校园文化中与同学、教师及校园工作者结合,共同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在思政教育角度下,校园文化能发挥其深刻的政治导向作用,同时还能为大学生提供深入理解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场域,使大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成长为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新型青年。如此,校园文化可发挥其对大学生正确指导的作用,从而展现其在思政教育中正确导向的价值,更好地为思政教育提供助力,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1.2 校园文化建设能规范管理大学生的行为,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校园文化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内涵,在思政教育中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学习和理论实践习惯和规范,推动思政教育效果更好地入脑入心,真正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一方面,校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校规校纪因素,能直接对大学生形成约束。校园文化中的校规校纪虽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其具备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一直存在,且通过校园文化影响的形式更能发挥对大学生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中的办校精神、育人理念等精神氛围,能以一种间接、非强制的方式对大学生形成约束。校园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中蕴含的育人理念、办校精神等总是能为大学生提供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学习情感,大学生生活在校园文化中,便能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养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学习研究的有效进行奠定思想基础。
1.3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在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同时,还能动用其较强的感染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学习、力争上游的氛围〔1〕。第一,校园文化能促进高校形成对教育有益的思想政治环境。在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能从其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指引和约束,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同时在校园文化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或将校园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中,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从而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校园文化建设能优化校风和学风。校风和学风一般体现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并受校园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正向和反向双重作用,良好校园文化建设能促使优秀校风和学风的形成,而高校具备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能为思政教育的开展营造积极的环境,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多元信息充斥校园的背景下,积极的校园文化更能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冲击,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价值实现的困境
当前环境下,高校逐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致力于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实现校园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育人价值的实现也存在困境。
2.1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深入,影响在思政教育中价值的实现
在文化受到国家提倡和重视的氛围下,高校也逐步开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虽有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设层面取得了成就,但总体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在思政教育中多种价值的实现。一方面,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精神文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多处于表面。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首选的是对校园景观、建筑及教学和娱乐设施等进行改建,投入大量资金支撑建设校园外观,而忽视对精神内涵的开发和探索,使校园文化多表现为空中楼阁,缺乏必要的精神归属。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对时代精神、校园特色精神及校风等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推动。高校内缺乏时代精神的展示、校园特色文化无法被大学生感知、校风和学风建设落后等都会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指导、规范和感化,从而为以时代精神等为主要育人内容的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阻碍,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也无法有效发挥。此外,还有部分高校过度重视娱乐化设施的建设,导致校园文化蕴涵的育人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大学生还会受到娱乐化的影响,在学习中也表现出不专心、不深入的情况,从而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
2.2 校园文化建设载体落后,无法发挥其育人作用
由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陈旧与落后,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其隐性育人作用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未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其载体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其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有天然的亲近力,而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却未从互联网信息技术中获取支撑,造成校园文化载体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层面的缺失,从而使大学生无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互联网中获得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便无法以全新的形式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载体仍采用传统形式,未进行创新,造成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缺乏深入关注,影响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深刻内涵的理解。当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仍注重硬件设施和校园景观等层面,且缺乏创新,硬件设施建设和相关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习惯不适应,导致校园文化无法对学生形成较深的影响。如此以单一载体的形式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便展现出一定的弊端,且大学生多在其中处于被动地位,育人效果便受到严重影响。
2.3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正确方向指引,实现育人价值受阻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多以美化校园景观、优化校园环境及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为主要目标,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无法有效展现,校园文化便无法对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约束。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未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未将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相关管理者和建设者为主要参与者,其只重视校园景观和硬件设施的完善,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且其中也未融入立德树人相关内容,使校园文化无法直接展现育人价值,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较为表面,无法推动优秀文化的入脑入心。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未与思政教育建立密切联系,双方未形成良性互动,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发挥受到阻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未重视双方的共通点,将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割裂开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便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多重价值便无法顺利实现。
2.4 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队伍不完善,思政教育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当前高校多以文化建设管理者和实施者为文化建设主体,校园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受到影响。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群体未被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使文化建设主体较为单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仅以相关工作者为主体队伍组成,其余工作者及大学生群体未被纳入其中,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意见缺乏多样化的元素,也表现出与思政教育联系的不密切,从而造成其育人价值实现的困境。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主体队伍建设不完善。仅以管理者和实施者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其多以工程管理和建设为主业,对文化应有的内涵和思政教育价值缺少深入了解,从而影响立德树人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展现。此外,大学生主体在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展现,也会影响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密切联系,造成文化建设和教育不符和大学生学习特征的困境。
3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为突破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育人价值的困境,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以更深刻的内涵和立德树人目标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密切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在双方的互动及交流中推动校园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
3.1 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助力实现校园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多重价值
要实现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必须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校园文化建设须重视时代精神,促使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代表性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中。如高校可设置专门的时代精神园区,集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在道路两旁、路灯下悬挂旗帜,明确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让大学生随时随地感受时代精神。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还需重点考虑本校特色精神文化,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着眼于本校特色,将能体现本校发展特征和办学特色精神的因素融入文化建设中,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学校历史的多样化窗口。高校可设置校史馆、坚持创办校报,重视本校特色在校园文化中的展现,大学生可通过参观校史馆、阅读校报的途径感悟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精神。最后,校园精神文化还应重视良好学风校风的建设,推动思政教育的更好开展。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一定的校风学风建设内容,将文明班级、优秀宿舍等纳入校园文化活动范围,定期开展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学习促进活动,弘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的正能量,并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树立教学和学习的先进榜样,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致力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和谐的教学研究风貌。
3.2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实现校园文化熏陶育人价值
新载体的开发、传统载体的创新等都可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校园文化载体朝着信息化、影响范围扩大及影响力持久等方向前进。一方面,高校应开发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发挥新形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信息化载体的建设,发挥新载体对文化的支撑作用,同时以信息化载体激发大学生了解校园文化、探寻校园文化深刻内涵的积极性。如高校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领新媒体平台,在微信、微博等大学生习惯的平台中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将校园文化以大学生习惯的方式进行建设和传播,以信息化形式宣传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更快速、更便捷的传播。另一方面,高校应对校园文化传统载体进行创新,丰富校园文化熏陶育人价值发挥的形式。在新环境下,高校应对传统文化载体进行创新,力求通过更深范围的精心设计、更多形式的活动开展等展现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如高校应对校园社团建设进行创新,鉴于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影响,高校可成立专门的机构管理社团建设和发展,为社团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助力社团创新发展,并在社团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帮助社团活动更好地发挥对隐性育人作用〔2〕。
3.3 以立德树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互动中实现育人价值
高校必须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以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引领,推动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在目标层面的一致性。首先,高校应确立立德树人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指引,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方向的共通性。为此,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总体部署,在校园景观建设、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及新媒体文化平台建设中都体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使校园文化向着以文化人的正确方向发展,致力于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总体价值。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立德树人总方向的指引下与思政教育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下,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价值更得到重视,其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能在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等群体的带领下更好地发挥其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同时双方目标一致、主要参与者又都包括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群体,如此双方便能更有效地打破隔阂,实现互相促进、互相助力的共赢局面〔3〕。
3.4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队伍,促进以文化人价值的有效实现
要发挥校园文化以文化人的作用,必须完善文化建设的主体队伍〔4〕。首先,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者、辅导员及思政工作者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重视发挥多方建设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共同致力于建设具有育人深刻内涵的校园文化。其次,大学生群体也应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反促校园文化实现育人价值。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代表组成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见人,或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学生意见领袖在收集意见信息、综合处理信息及挖掘有效信息的作用,在代表意见领袖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建设校园文化,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建设更符合大学生学习需求和习惯的校园文化。最后,高校应对上述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进行整合,提升文化建设主体的综合素质,完善主体队伍,更好地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更高的水平前进。管理者、思政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代表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及改进活动的过程中,应多交流、多学习,从自身出发,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优秀建议和指导,帮助校园内文化形成更有水平的发展。
4 结语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价值体系和育人方针的总体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体现思政教育理论,能有效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失精神文明相关内容、文化建设缺少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引以及建设主体队伍结构不完整等,都阻碍校园文化以文化育人作用的体现。为此,高校及相关工作者应以立德树人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为校园文化实现育人价值提供助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