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思问课堂”模式研究
2020-03-02李君
李 君
(沈阳市第五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学校层面推进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沈阳市第五中学结合“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办学理念,尝试通过“思问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四环节”:为培养学科素养搭建平台
“思问课堂”包括四思四问:自问引思—通过自问,引起思考;互问明思—通过互问,明确思路;追问深思—通过追问,深化思维;切问成思—通过切问,形成思想。
沈阳五中的“思问课堂”包括平面推进,立体生成四大环节。
(一)自问引思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一环节主要借助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突出重点,全方位聚焦主题,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同时反映他们对学科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化、系统化,学科语言运用准确清晰并形成科学的分析、思考方法。同时通过对问题的留白,留下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互问明思环节
学生的任务是小组讨论。讨论本组和全班疑难,随机讨论新问题。学科组长组织讨论,协调进度,规范行为,是否通过讨论明确了思路。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设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具有思辨性和综合性的主题或议题,只有真实的情境才能在知识与现实之间建立起联系,便于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思辨中生成新的知识,厘清模糊认识,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才能使知识转化为素养。
(三)追问深思环节
学生的任务是课堂展示。展示生和非展示生的任务、资源和空间、生生对话,生生追问,生生点评,深化思维。教师的任务是发现、质疑、追问、点拨,推进难度深度进度。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在交流互动中有了思考的热情,探究的欲望和分享的热情。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更丰富,多元、立体,学科能力和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和提升。
(四)切问成思环节
学生的任务是内化巩固,反思自己是否深入地掌握了本节内容,问题是否全都解决并初步形成学科思想,教师的任务是反思教学是否基于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是否采用多种方式深化内容并有效落实,是否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形成学科思想。这一环节是既是知识在分析中的升华,也是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形成的关键点,是学科能力和素养外化于行的连接点,只有在反复论证、反思中得出的结论才能成为行动的引领。
二、“四支点”:为形成学科素养提供支撑
(一)深度备课
“让备课充满思想,让合作激发智慧”是五中的备课理念,“从问题反思出发,在主题学习中提升”是五中的备课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五中备课组已经形成了备课的常规模式:深度备课四大环节、深度备课五个细说、深度备课六种意识。在四大备课环节中,我们特别强调教材细说环节。正是基于合作和问题的理念进行深度备课,我们才能使教师把这些理念贯彻在教学中,为指向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学案教学
学案是实施思问课堂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理解、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一环。学案编写质量的高低和学案使用过程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思问课堂实施的成败。合格的学案必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整合,对问题或主题情境的理解,应留给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创造的空间。
(三)主题引领
新课程改革提倡主题或议题教学,通过对主题或议题的分析,学生将逐渐掌握学科内容,培养学科能力和素质。因此,主题或议题的确定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情景真实、新颖、具有思辨性和现实性,我们鼓励学生开放性思考,这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主题或议题所涉及的知识应具备广度和深度,在学科思维上要有一定的厚度,有利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具体问题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综合性和递进性,有利于高阶思维的形成。
(四)小组建设
“思问课堂”的有效落实需要小组建设积极跟进。当小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思问课堂”就将产生积极效应。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也会在组内外的交互中水到渠成。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定期进行“思问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小组学法指导、小组文化建设指导,让小组活动高效运转。
三、“四措施”:为践行学科素养提供保障
(一)“思问课堂”学法系列指导
高一学生在入校后,对于新的课堂模式会有很多不适应,学校要组织教师和高年级同学进行学法系列讲座,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同时为学生选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在高一选课分班后、高二年级的适当阶段和高三总复习时期都要进行学法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价值,掌握学习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思问课堂”系列展示课
学校有计划地在各个年部开展思问课堂同题公开课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这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把新的课程理念践行在课堂,真正使学生受益。
(三)“思问课堂”系列学科活动
学校组织了主旨为“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九个学科的学科活动。在每学期期末开展科技周和人文周活动,同样以问题和主题的形式设计课程,以合作、体验、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科学和人文教育、探索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思问课堂”系列特色文化活动
1.开展“教师论坛”活动
建立“教师论坛”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让教师在表达和倾听中提高自己。教师们根据思问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案例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展开讨论,例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等,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学生的成长。
2.开展跨学科整合课活动
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学科整合课,包括以语文为核心的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整合课,以数学为核心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整合课,以美术为核心的历史、哲学课。运用“思问课堂”的模式,采用同一主题,不同学科视角,学校开设了整合课,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对所学概念或理论进行重新思考、辨识、整理,建立新联系,得出新结论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多学科的新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