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中制度建设探究
2020-03-02时慧
●时 慧
党的十九大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要做到“一岗双责”的要求,体现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既要加强党风建设,同时也要把廉政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采购项目数量日益增多,金额日益增大,物资设备采购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高发区。加强政府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从而推动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合法化、健康化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分为国家立法、国务院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制度和高校规章制度几个层面。
(一)国家层面
国家立法有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的政府采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务院行政法规有201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两部行政法规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不断的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公平,对我国的经济政策和国民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起着助推作用。
在部委层面,有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把高校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畴。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87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18年财政部发布了94号令《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这使我国的政府采购的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同时,为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异议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地方政府层面
地方政府为了规范政府采购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政府采购中的廉政风险。对采购单位的采购管理、集中采购目录、信息公开、专家评审、招标代理公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如《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通知》《河南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三)高校层面
目前,我国高校都根据国家、部委、地方的相关法规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学校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如《xx大学采购管理办法》《xx大学专家库管理办法》等。但是根据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政府采购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更新,才能使高校政府采购的风险得以有效的防范。
二、从廉政风险防控角度看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不足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高校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制度保障、规范流程、科学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的深层推进,在高校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及监管体系等方面又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采购前期
采购计划的申报缺乏科学性。项目预算缺少统筹规划,存在盲目和重复采购现象。采购项目存在市场调研、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的预算金额不合理等现象。
(二)采购过程中
在采购方式的选择方面,由于采购项目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在选择采购方式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不严格把关,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项目为了规避预算金额限额的要求,把一个项目分解成几个小项目,以规避集中采购。
采购文件编写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存在技术陷阱,对潜在供应商有一定倾向性,从而造成不正当竞争。
在开标、评标过程。由于专家水平参差不齐,道德标准不同,存在投标企业和评标专家暗箱操作,从中谋利的现象。
(三)采购后期
在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与招标的内容不一致、履约责任不明确,合同的执行力不够,对后期履约带来潜在风险。验收环节是对中标商是否能够严格履行合同的一种监督,如果把关不严容易出现降低验收标准的风险。
三、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中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放得下、管得住、服务好。“放”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责任也应一起放下。“管”要有取舍,公正监督,提高效率,增强活力。“服”高校服务,营造便利环境。做好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制度防控,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制度体系,为“放管服”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
高校采购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依据“科学分权、适度限权、合理放权”的原则,优化顶层设计,长远全局考虑,整体进行布局,框架和明细完备。高校政府制度建设需要多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完善的采购制度应当包括采购前期的招标要求,采购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采购过后的合同管理,以及监督和评价等。
高校采购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既要服务于教学、科研需要,又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避免浪费,防止腐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度结合业务,推动精细管理
1.针对采购人。制定有关《xx大学采购人行为规范管理办法》要非常明确他们的行为规范,清晰界定在政府招标采购活动中“可为”与“不可为”的事项,做好事前提醒工作。
2.针对采购形式和采购方式。根据我国高校采购管理的现状,应该在《xx大学采购管理办法》制度下制定《xx大学货物采购管理办法》《xx大学服务采购管理办法》《xx大学工程采购管理办法》《xx大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等。细化采购管理的行为,使各个采购环节有据可依,从而防控各个环节的廉政风险点。
3.针对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是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的优劣决定了采购项目的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政府采购的效率。因此,制定《xx大学供应商管理制度》,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势在必行。制度要求建立供应商档案,记录供应商在政府采供活动中的履约、售后服务和诚信等情况。对诚实守信的供应商优先合作。对于信用记录不佳、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禁止其一定期间内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4.针对专家库管理。我国高校的评审专家管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虽然在大体上都参照省级评标专家管理规定办法执行,但是由于高校评审专家的入库标准难统一,可选择的专业对口的专家资源不足,某些专业领域的专家严重缺乏,评标专家对政府采购的法律知识认识不到位,专家的道德素养参差不齐,高校对专家的业务培训不充分,这些都会影响评标的质量。
所以,需要制定《xx大学评审专家管理办法》《xx大学采购项目评标流程》等制度,提升评标专家的整体水平。保证整个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通过细化评标要求和评分标准,尽量减少评标专家的主观评定。同时,对专业能力强、主张公正公平的专家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不坚持原则底线,以权谋私谋取不当利益的给予严重警告,对于情节严重的直接取消评标专家资格。
5.代理机构管理制度。目前,招标代理机构存在数量多、存在不同的资质和级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不同等问题。高校需要制定《xx大学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选取办法》《xx大学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办法》等制度。根据相关制度选择实力强、信誉好、服务优的招标代理机构,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实招标代理机构。并且,在采购项目结束后,对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可作为是否可以长期合作的重要依据。
6.合同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前,按照《合同法》相关要求认真审核,对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付款方式和服务承诺等主要内容严格把关。合同签订后,要求供应商做好供货和售后服务。高校要制定《xx大学采购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的审核、签订、违约等方面进行约束。严格合同变更审核程序。采购合同原则上不能变更,确需变更的合同,要求相关部门形成变更决议,经重新审核变更事项后方可变更。
(二)完善监督制度,提高防控效果
高校内部各监督主体之间要通力合作,对采购项目进行全方位、无缝立体监督。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出台相应的廉政制度,如《xx大学三重一大报告制度》《xx大学廉洁自律制度》等,让廉洁自律要求渗透到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高校要制定专门的《xx大学政府采购监督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政府采购活动中,监督的职责、方式、内容、权限、等。负责采购工作的专职机构要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将监督工作融入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
建立动态的《xx大学政府采购长效监督制度》。高校政府采购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仅仅依靠职能部门或者纪委监察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整合校内资源,形成监督合力,从而提高政府采购各环节的监督力度。可以通过群众举报和组织发现等途径,了解更多真实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摸排,对违规行为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更有效的规避风险。
完善监督之后的问责机制,制定《xx大学政府采购项目问责制度》,制度中要明确每一环节的责任主体。要对发生的利益冲突时做出及时处理,同时还要根据冲突的情节轻重设置不同的处罚规定。
(三)建立评价制度,提高使用效率
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定《xx大学采购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对采购项目完成后的实际产出和效果做详细的量化评价,看该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通过量化评价,以此作为下次申请专项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停止后期的投入,对量化评价效果较好的项目继续加大力度投入。这样可以避免低效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高校采购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还要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所以。从采购前期的采购要求,采购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采购过后的合同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和评价等方面,制定完善和明细齐全的采购制度,不仅可以为“放管服”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而且能有效地防控廉政风险,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