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体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20-03-02左进红
房 慧,左进红
(山东省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山东省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无论课改如何千变万化,总离不开因材施教这个“根”,这个“根”在学生。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既离不开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以生为本的根基上。
一、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的“转身”
“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其核心是以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状况为参照,以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为目标,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有“教”无“学”构不成教学,光“学”不“教”同样也谈不上教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教”与“学”的最终目标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学定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符合学生的主体发展规律,体现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教学原则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让学生做到学会应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以学定教”,实现由为教师“好教”的课堂教学设计到为学生“好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跳出传统思维,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的模式,而是采用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和班级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教学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没有教师包办代替,也就没有了学生的“盲人摸象”。教师教学成为推进和巩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活动。教师的职责也随之变为激发学生欲望,提高学生兴趣,深挖学生潜能,实现“主演”到“导演”的转变。学生真心投入、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求知和展示的学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实施“以学定教”,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课前自主学习)为前提。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入为主,为课堂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课堂上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适时的导学、导思、导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法指导、加强学法渗透,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彻底避免低效和无效现象发生。
实践证明,“以学定教”评价机制具备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不仅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减负增效,同时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重庆市綦江县“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山东潍坊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等在全国影响很大,效仿学习者也络绎不绝。其实,他们的成功源于一个共同的理念:颠覆传统教学思维,变“讲坛”为“学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师”为“导师”,凸显“教”服务于“学”的追求;变“接受”为“探求”,凸显学生全面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凸显学生适应社会需要能力的培养。他们准确把握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学定教”,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身”。
二、以学评教——实施取信于民的多元评价
叶圣陶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育现代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评教”以学生的“学”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因此,实施“以学评教”策略是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全面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以学评教”评价体系要建立在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基础之上。评价要从“学”入手,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表包括项目、内容、得分等三大版块。“项目”分为:目标,是否符合课标、校情、学情;条件,包括学习的资源及学法指导;参与度,包括广度、深度和调控力度;氛围,关注宽松度、融洽度、达成度;效果,突出成功体验。“内容”根据学校实际、班级现状、学生实情精心选择。如“学法指导”可以选择是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是否根据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教师的语言是否对学生产生鼓励、启迪和指导。又如“学习氛围”中的“目标达成度”,可以选择是否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否能灵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每个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多数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再比如,“效果”中的“成功体验”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是否对学生渗透学科的德育美育,等等。总之,“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制定要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树立学生为本和效益为重的意识,突出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导向和质量监控功能。
有些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存在着“重师、轻生”“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主导、轻主体”的现象,公开课时教师常常带有“表演”成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严重失真。评价是很好的“武器”,“以学评教”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表现放在首位,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身上,达到既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又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双赢效果。“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参与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既有知识技能掌握,又有过程与方法的经历与体验,还有学习兴趣、自信心提高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以学评教”对执教者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基本功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以学评教”体现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它取向于学生发展,从学生的表现看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看教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学评教”摒弃了“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的一剂良方。
“以学评教”追求多维评价,要健全评价体系还要逐步完善学科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档案和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评价档案。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家长学校等各种有效途径,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教育,提升家长和社会对“以学评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课堂开放周”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三、引研入评——落实内涵发展的有效教研
教学离不开教研,没有教研的教学终将是一潭死水。建立“科研型”教师队伍是时代的呼唤。倡导“以研兴教”必须实行“引研入评”的教师评价机制。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现在不少学校将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课外活动)”细化,作为考评教师依据。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每天忙于应付检查,需要写教学反思就去抄反思,检查听课笔记就去抄听课记录,集体备课也多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认为教学与教研无关,把课上了,作业及时批了就行,以致许多课题研究是为评职称而为之的“假研究”。
长期以来,教师中一直存在着忙教学、倦读书,重经验、轻理论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队伍必须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角色转变。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等都是在边教学边研究中成为教育名家的。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对教学中原生态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意识的主动探索,不能及时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其专业成长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研兴教”是以“引研入评”为杠杆,通过“引研入评”的机制引领教师勤研、善教,“以教促研”,实现有效教研。
落实“引研入评”机制,要认真研究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不断加强教科研组织建设,强化新课程理论学习,创造浓郁的研究氛围。首先,在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做到人人参与,活动过程中做到坦诚合作、探究交流,了解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况,启发积极思考,完善以生为本教学设计,改进生本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备课组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多方收集信息,完善备课资料,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次,围绕“岗位大练兵”活动,丰富教学研究内容,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如开展教师论坛、优质课竞赛、教学心得、教学反思、优秀论文、优秀课例评选等活动。第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内涵发展。针对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梳理,将课题研究与生本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研究成效。第四,积极构建网络平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教与学的过程,全方位提升执教者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素养。第五,争取教研专家指导,建立教研跟进制度,形成不间断的教研过程指导机制。
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有效教研的支撑。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引研入评”机制是强化新观念、引导新思考、领会新要求、探究新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务实求真的科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