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
2020-03-02高登峰
高登峰
(东莞市测绘院 广东东莞 52300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国土资源调查的工作,它的根本性质上升到了国情国力层面。此次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对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细化和完善,对前两次的土地调查结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全面清查我国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变动情况,进一步掌握当前土地使用的真实情况,以健全完善土地监测和统计制度,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三调数据结果的精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国家土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前两次土地建设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经过前两次土地调查还遗留着一些历史性的问题,这都导致三调不仅需要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一、需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1.数据库的建设范围
由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包括全国土地的权属、使用情况、土地的基本地理情况等信息,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时候应执行TD/T 1016标准,准确划分辖区,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专项调查的结果,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数据库。此外,土地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数据应进行一体化建库,然后进行分图层存储,以实现土地调查和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有机衔接。
2.各级数据库的建设方式
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应采用合适的建设方式。县到国家四个层级应分别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应的管理系统,也要分别构建适合的数据成果共享平台。在数据内容上,各级调查数据库应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以国家层级的备案数据为准。此外,地方在具体操作中是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数据库标准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数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各地的数据库标准存在一定的区别,分级建设的方式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必须根据当地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对数据库的结果进行适当的拓展,但最终上报给国家的数据必须是符合国家制定的数据库标准的。
二、数据库建设方案
本文设计的数据库建设方案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步骤严格遵循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国土调查的内部规定相符,能够保证制定的作业计划和实际情况相贴合。
1.资料搜集和业内预判
在开始资料收集之前,各级国土调查相关单位需要对国家下发的调查底图进行分析,主要是在最新的正射影像数据,根据三调工作分类,进行全地类判断,预判图斑。在调查资料搜集阶段,地方需要搜集四类资料,一是基础调查资料。如影像数据;基础地类数据:基本地形图、地名等;二是权属调查有关资料。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数据等;三是土地管理有关资料。如基本农田数据和土地规划数据等;四是其他相关资料。如城市规划数据和重要项目用地数据等。在收集好相关资料后,就可以开始工作底图的制作。工作底图的制作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资料的规范化整理,主要是对影像数据进行镶嵌或拼接,对矢量数据进行处理,对地类编码进行转换以及对部分线状地物的图斑化进行预处理;第二步是对城镇村范围的划定;第三步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第四步是进行内业数据判绘;第五步导出外业调查成果。
2.外业数据导入和数据库建设
在工作底图制作工作完成后,外业数据已经导入完成,下一步就是对外业调查和举证。外业调查的主要任务有四个:一是密切配合国家举证;二是核实地方重点图斑;三是开展各级地类全面调查核实工作;四是开展各类图斑边界的衔接与核准工作。
然后是对内业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包括五个步骤:一是图形处理,主要是对图形进行编辑和拓扑处理;二是对属性进行统一赋值;三是对面积进行处理,包括对图斑面积平差等内容;四是其他数据的提取生成;五是将内业整理建库的标准目录成果生成导出。
在内业整理建库时需要考虑关键技术问题,即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比例尺不一等原因导致碎图斑的出现。在对权属数和现状数据叠加时出现误差的,如果证实属于技术误差的,应采用外业调查和举证的手段进行有效衔接和消除。
在关键技术上,三调依托“互联网+”和内外业一体化的技术,使用省级内业预判和地方外业调查核实的工作模式,使得调查工作更加顺利,为全面查实我国土地利用情况提供了有利支撑。在数据库建设上,省级土地调查部门先根据规定的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起省级全国土地调查初始库,然后以此作为地方土地调查的基本依据,将其整理后下发到县(市、区)。土地调查初始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省整体控制网络。这需要各省收集整理本省的行政区域界线和主要交通线路和大型的河流水库等界线,以构建省域整体控制网络;二是土地调查本底数据。主要是搜集整理国家和省遥感正射影像图,找出遥感监测不一致的图斑等;三是内业预判信息。利用对搜集整理得到的数据信息,内业预判其中的新增地类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下发的不一致的图斑进行进一步的内业核实和补充提取。
3.数据质量检查和汇总
在内业整理建库后,要对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一是完整性及规范性检查。主要是对目录及规范性检查以及数据库成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检查。
二是矢量数据检查。主要是对数据属性基础、土地控制面积、城乡数据衔接以及数据量内现代要素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等进行检查。
三是汇总表格检查。主要是对各汇总表中的内容进行逻辑性检查,如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汇总表等各个汇总表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检查。
数据库质量检查中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仔细分析总结:一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部分细化问题;二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范围不合理;三是城乡数据衔接错误;四是图斑细化属性问题;五是耕地种植属性问题;六是基本农田范围问题。
此外,数据库质量检查需要严格遵循统一标准、过程控制、持续改善和质量评定的四个基本原则。最后是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汇总,向国家土地调查数据库提交各级的土地调查成果,提交矢量数据、元数据、权属单位代码表、汇总表格和文档资料。
三、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措施
1.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并进一步明确质量管理主体的责任,规范化的数据库建设流程也必不可少,对违规责任追究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的调查国土资源现状和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篡改数据等严重违法行为,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各级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各地必须在满足国家要求的情况下统一规范化数据库的建设标准,并在调查结果验收时对各责任单位的实施行为和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进行科学的总结和评价。
2.进行分层控制,严格遵守原则
对数据库质量进行分层控制主要指的是统一技术标准和严格遵守验收机制两个层面。在技术标准上,首先由国务院三调办事处统一制定技术标准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流程,对土地调查的程序、方法以及成果验收等实施统一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务院统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总的来说,关于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要实现全国自上而下标准的统一。
在验收机制上,首先各地在进行数据库成果质量验收时,必须严格遵守基本的验收原则,即必须坚持两级检查和一级验收。逐级汇总和省级总负责的验收原则,进行分层控制在每一层都进行严格把关。
此外,在检查方式上要做到人机交互和内外业相结合。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要分内外业两种情况进行检查,其中内业主要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进行检查,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库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外业则主要采用实地检查的形式,通过进行现场核实图斑地类等保证调查内容的真实性。
3.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各地三调相关部门要严厉查处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对相关负责人以及调查人员中存在擅自修改土地调查资料或数据、编撰调查数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发挥予以惩治。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针对土地调查单位建立专门的信用黑名单制度,对于不规范的行为应该严厉惩戒,对调查单位存在弄虚作假、重大舞弊行为的,经核实后将这些单位列入信用黑名单,对相关人员实施清退,对于数据库的建设应该确保数据真实,同时规范化建设数据库,相关操作人员应该根据流程规范合理的制定数据库,严禁这些范围及其相关负责人员继续负责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