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安县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02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组

理论与当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革命村级导师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正安县坚定地创办了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扣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着力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带”的“链条式”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为村级干部队伍充实新鲜血液、积蓄后备力量,切实解决乡村人才外流严重所导致的产业革命难以为继、人才振兴难以保障、基层自治难以实现等突出问题。“新青校”提升了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发展了青年农民党员,培育了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的根基。“新青校”成为引领农村产业革命的新载体、乡村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科学定位办学理念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出贫困,正安县与时俱进,积极自我把脉,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创新农村产业革命形式,依据“新青校”的目标方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一)培养使用,目标明确

实行“先校后村”定岗定责锻炼制度,对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群众口碑较好的学员,择优选派到村任职,是党员的任命为支部书记助理,不是党员的任命为村主任助理、村民组组长。通过搭台阶、交任务、压担子,鼓励他们参与村级事务,为早日走上村干部岗位积累经验。

(二)政治吸纳,积极引导

既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又注重加强党的理论学习,经常性开展感恩教育,使党的惠民政策和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重点培养对象,建立结对培养联系制度,指定专人定期帮教,促进思想上提前入党,对条件成熟、本人有入党志愿的学员,及时向党组织推荐,推动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成为加强党建的重要阵地。

(三)师资选配,共建共享

在导师的遴选方面,坚持“政治强、本领强”原则,注重导师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选取各级党政领导、业务骨干、致富能人、连心户长、“乡村工匠”、优秀村干部以及驻村干部担任导师,分级建立导师队伍信息库,形成全县导师师资库,共建共享。

(四)学员选拔,优中选优

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中选拔,重点选择政治素质好、品德端正、遵纪守法,年龄在45岁以下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

(五)教学计划,分类施教

坚持“分类施教、注重实效”,为农民群众设置“基础班”,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脱贫攻坚的致富本领、内生动力、感恩意识;为乡村青年建立“青年班”,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同时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为村干部建立“提高班”,着力帮助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加强政策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六)课程设置,形式多样

“新青校”结合农时农事灵活掌握授课时间,主要学习形势政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内容,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践锻炼、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

(七)技术服务,理实交融

实行导师联系制度,每名导师联系指导5至20名学员,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基层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同时积极谋划各村产业布局,鼓励各村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将产业发展作为“新青校”实训内容,将产业基地建成“新青校”的实践基地,做到“学做一体”“产教结合”。

二、依托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全力攻克脱贫突出难题

(一)积极培育村级后备人才,筑牢县域经济发展依托

2018年6月以来,正安县以“产业导师”为基础,探索打造181所“新青校”,创建农村人才“选、育、管、用、带”的“链条式”培养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1.精确定位,科学配置。先后出台“新青校”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定位为引领产业革命、培养后备人才、强化农村党建的重要抓手。由镇村依托既有会议室、乡村闲置学校及空闲场所建立镇级总校和村级分校,进行科学配置。形成“一个理论教学点、若干实践基地”的学校架构,在产业基地、村办企业建立“新青校”实践基地,促进学用结合。

2.精选导师,兼顾所需。精选导师是“新青校”茁壮成长的根本环节,因为导师是“新青校”的活化石,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与过硬的技术本领,既能引领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传授群众致富的真经。因此,结合产业特点和群众需求,重点从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中选聘“思政导师”,从农业专家、技术骨干、龙头企业负责人、致富能人中选聘“产业导师”。

3.精准教学,成效显著。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依据普通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年龄结构、专业爱好兴趣,设置不同的产业班次,适时农事,抓好技术培训,为农村产业发展强身健体。通过理论教学,提升学员攻坚脱贫的认知理念,增强学员致富的信心与决心。通过技术教学,强化学员脱贫致富能力,夯实学员专业技术基础。同时,通过精准教学,交任务、压担子,培养出一批综合能力强的学员,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与致富专业人才队伍。

4.精细管理,机制有效。建立健全导师动态管理和进入退出机制,定期对作用发挥情况、学员满意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针对优秀导师,在招聘招考、评优评先、外出学习、项目扶持等各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新青校”开设以来,全县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85名,培育村级后备人才640名,其中可作为支书主任“一肩挑”培养对象112人,切实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让农村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二)强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力量

“创业导师”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正安县通过建设“创业导师”队伍,抓住农村青年群体的素质提升。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村技能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重点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社会化服务带头人、农业产业工人等各类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通过培养产业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职业经理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1.“新青校”成为组织动员群众的有效载体。正安县开展“新青校”建设,通过党组织选导师,导师联学员,在推进产业革命助力增收致富中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始终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通过在实践基地、实践加工厂的现场教学,做到了“学做一体”“产教结合”。“导师”现场讲、实地教,群众比着学、照着做,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青校”导师从党员干部中来,从群众中来。这些农民“导师”和群众思维相近、语言相通,“导师”一“点拨”,群众便“开窍”,农民“导师”的讲解,更容易引起共鸣、形成共振、收到实效。

2.农民站技术助推产业振兴。在全县上下形成党组织带导师、导师带学员、学员带群众的人才发展“三带”模式,通过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帮就业等形式,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就业扶持等服务和帮助,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帮助90个贫困村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产业,贴近生产精准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1387名“导师”全程全面提供技术服务,利用县乡村各级资源筹措资金,因地制宜推行“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线上线下双向拓宽产销对接渠道,建立“两投入三联结”等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推动全县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激发出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带领群众站上产业革命的潮头。如:新州镇老城村,自村里“新青校”开班后,种植户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掌握管理茶园方法,用于实践,茶叶产量逐年提高,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至7000元。

(三)夯实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灵魂

正安县“新青校”把农民导师凝聚在党组织周围,通过农民导师把青年农民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注重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两手抓”,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法治教育和感恩教育,有力提振了群众脱贫的决心、对党的感恩之心。镇村党组织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充实了村级后备干部力量。通过择优选派到村任职,为村级后备人才的成长铺设了台阶、积累了经验。

镇村党组织注重发挥“导师”政治功能和党员带头作用,选聘“导师”组建“党员扶志宣讲团”154支,开展宣讲5000余场次,让党的旗帜在产业链上飘扬,让党员先锋作用在田间地头闪光;选聘学员组建“党员义务调解队”264支,成功化解矛盾836个;“导师”带头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讲卫生、除陋习,推动实现高质量脱贫。农民培训农民,农民教育农民成为乡村新气象。如:芙蓉江镇马河村于2018年8月创办“新青校”作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重要措施和抓手,通过党建引领,为老百姓办实事500余件,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019年以来全年无非法上访事件,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三、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的教学借鉴

正安县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途中,用最短的时间,积累了宝贵的致富经验,为县域农村产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一)教学方式

“新青校”采取导师联系指导,集中培训理论,实践指导技能等教学方式,对学员进行政策理论、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培训,致力于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现场教学。如:新州镇“新青校”开展烹饪教学、和溪镇“新青校”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培训、碧峰镇“新青校”开展白茶种植培训等;小雅镇“新青校”开展中药材种植现场教学、桴焉镇“新青校”开展方竹种植现场教学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二是既有探讨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如:新州镇“新青校”开展野木瓜食心虫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探讨教学、碧峰镇“新青校”开展玉竹根腐烂、白绢、灰霉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教学、小雅镇“新青校”开展高粱种植管理探讨教学等。学了就会,马上操作。

(二)阵地建设

“新青校”是“三农”走向现代产业革命的新创举,“新青校”阵地建设成为夯实“三农”现代产业革命不断前进的依托。如:瑞溪镇“新青校”导师风采墙;凤仪街道大堡村“新青校”制度,明确导师职责、规范学员行为;“新青校”产业颁布图,掌握全村产业、因地制宜教学,“新青校”导师联系图明确了导师联系学员、定点联系指导。同时,根据“新青校”的功能,还创办了“新青校”村级导师工作室、组级导师工作室,组建了“新青校”优秀导师团队等。

(三)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夯实“新青校”有效发挥引领作用,根据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了不同类型产业实践基地。如:尖山子“新青校”肉牛养殖实践基地、大堡村“新青校”绿茶管护实践基地、米粮村“新青校”白茶种植实践基地、碧峰镇“新青校”玉竹种植实践基地、小雅镇“新青校”烤烟实践基地、新州镇“新青校”蔬菜实践基地、瑞溪镇“新青校”枇杷种植实践基地、凤仪街道“新青校”蔬菜实践基地等。基地加农户,发展后劲足。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村级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V eraW an g
导师榜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纪念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发表30周年交流会举行
爱情导师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