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0-03-02郑野
郑 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为代表的全球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森林具备的多种功能,尤其是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优势,世界各国均对林业发展的重要价值表示认同和重视。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亟需了解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明确现代林业发展任务,使林业技术创新深度融入到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为我国林业的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现状
就总量而言,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但人均方面,木材的占有量以及可供消耗的资源较为匮乏。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林业总产值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产业结构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数据,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272亿元,比2017年增长7.02%;木材产量基本稳定在8500万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4.92%。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林业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其中,东部地区的总产值占比达43.42%。产业结构方面,超过万亿元级别的支柱产业主要为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等。就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林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范围广。未来,产业素质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仍然是林业发展的重点,而相关技术的创新以及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将进一步助推林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
2.1 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在既往的林业发展之中,发展模式不能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导致森林资源日益短缺,使得林业经济陷入困境,而其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更加剧了林业经济的恶化。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主要与技术含量偏低等因素有关,而技术创新方面存有的短板问题,直接导致了林业经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局面。部分生产过程高度依赖传统的种植理念,即便是采取了新的森林经营技术,经营理念的滞后性以及管理方面的一些缺陷,仍然限制了森林结构的调整。分析传统经营理念存在的弊病,主要与生产周期的有效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有关,而上述缺陷又将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发展速度。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涌现并被付诸实践,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开发可促进产业革新与结构优化的新技术、逐步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成为林业从业者的努力方向。从林业技术的创新进程来看,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大趋势下,很多从业者意识到了林业科技的滞后性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以及林业发展对技术创新提出的重要要求,着手进行了林业技术的创新,以期达到林业生产能力的进步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最终的成效来看,技术创新在带动生产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使得相关管理者逐步意识到了传统产业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粗放型经济对林业发展的严重制约,改变传统林业的产业结构成为必然趋势。随后,在林业技术创新的驱使下,管理者开始思考以原有结构为基础建立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的途径,而其建立又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前提,通过林业技术的革新,推动产业体系的建立、健全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够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2.2 完善现有林业生态系统
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当下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国际林业发展的新思路。仅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考虑,林业产业的发展扮演着主体角色,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实际价值,让不少业内人士重新审视了生态系统的建设。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生态系统的构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对于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仍然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要素,就是科技创新提供的支撑。回顾我国林业生态构建实践,技术条件薄弱,科技支撑力量与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根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林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有鉴于此,部分学者围绕植被保护、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现状,探讨了现有技术与保护修复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保护修复技术的创新思路。而在此类技术的创新实践中,我国林业产业在植被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保护方面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现有的林业生态系统得以完善。
2.3 助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中,诸多行业对木材需求的增加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相对突出,如何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满足市场对木材资源的需求,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上述矛盾的缓解提供了良好举措。另外,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产业还能为当地的GDP增长提供助推作用。分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分布结构不合理的事实,直接导致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的现状;而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缺失、林业生态系统过于脆弱、林业生态恢复任务与现有技术之间的矛盾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基于前文的分析,生态修复保护技术的创新,使得林业生态系统逐渐完善,这对林业生态修复任务的开展而言,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换言之,在提升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以新技术为基础建立森林保护的补偿机制,通过林业经济模式的转变、管理制度的改革等多项措施并举,能够于较大程度上消除客观事实对林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助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成型。
3 林业技术创新改进建议
3.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推行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广泛重视,一部分科研成果在人工造林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让林业从业者看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但从总体成效来看,科技成果总量并不理想,一部分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科技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转化,使林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速度难以与林业发展活动中具体任务的规模、难度增加速度相匹配。其次,在现有技术创新实践中,有不少的创新思路是结合国外先进的林业技术、生产经验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既有林业技术进行改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技术创新成果则相对较少。鉴于此,相关科研工作者应当明确技术创新的初衷,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密切联系我国林业存在的经济危机以及资源危机,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以育林技术为例,我国天然林数量逐年减少成为既定的事实,在新的历史时期,营造林任务十分繁重,林业工作者需注意“政绩观”对于造林的影响,不能仅仅为了满足造林任务而随意操作,要重视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兼顾人工造林的面积以及林木的品质,积极开展以科学造林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攻克现阶段育林造林成活率低等技术难题。
3.2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当前,林业因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林业产业的发展新思路,相关单位必须以适应外部发展环境需求为起点,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尝试。而从实际环境来看,我国的林业产业多集中在相对偏远的地区,技术条件落后、资金支持缺乏等现实问题,直接阻碍了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相关单位应当慎重考虑资金投入问题,积极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重视技术创新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开设讲座等途径,加大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让社会资本的拥有者意识到林业技术创新可带来的巨大成果,而后赢得社会资本的支持,逐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此外,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应当为林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一定的便利,通过加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以及给予适当的有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林业技术创新之中。
3.3 探索技术创新模式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创新模式与创新机制的建立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当前林业科技发展现状来看,林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偏低,科研资源分配也并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林业技术创新速度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不相符合。如在品种培育方面,传统品种多存在病虫害风险高、生长周期长以及成活率低等弊端,虽然有技术人员进行了传统品种的改良以及新型品种的培育等方面的试验,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干扰,最终获得的科技成果与实际需求有所差距,推广转化比较困难。基于此,林业科研单位应当正确理解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以及技术创新的真实需求,兼顾科技成果的获取以及转化,并关注人员结构问题,逐步形成规范化的创新模式,为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4 结语
林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林业的生态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相关单位需要积极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工作。鉴于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相关单位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实现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